台湾高秉涵 高秉涵看阅兵 81岁“台湾老兵”高秉涵来济 再送两名老兵骨灰回家

2017-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上午,济南籍老兵张云峰(原名张永山)的骨灰,经高秉涵从台湾带回后,被埋在济南市长清区慈航园公墓.记者 亓翔 摄高秉涵将老兵骨灰交给其在济南的亲属.记者 亓翔 摄高秉涵在骨灰安放仪式上介绍其撰写的与孝道有关的新书.记者 亓翔 摄大众网济南4月3日讯(记者 王磊 亓翔)"老哥,今天回家了,你安息吧."今天上午,81岁高龄的"台湾老兵"高秉涵颤抖着双手,将从台湾带回的一坛济南籍老兵张云峰(原名张永山)的骨灰,安置在长清万德镇慈航园墓地.仪式现场,张永山的侄子张书刚几次

今天上午,济南籍老兵张云峰(原名张永山)的骨灰,经高秉涵从台湾带回后,被埋在济南市长清区慈航园公墓。记者 亓翔 摄

高秉涵将老兵骨灰交给其在济南的亲属。记者 亓翔 摄

高秉涵在骨灰安放仪式上介绍其撰写的与孝道有关的新书。记者 亓翔 摄

大众网济南4月3日讯(记者 王磊 亓翔)“老哥,今天回家了,你安息吧。”今天上午,81岁高龄的“台湾老兵”高秉涵颤抖着双手,将从台湾带回的一坛济南籍老兵张云峰(原名张永山)的骨灰,安置在长清万德镇慈航园墓地。仪式现场,张永山的侄子张书刚几次下跪,感谢高秉涵在清明节前圆了他们全家人多年的愿望。

“代表全家感谢高老先生,圆了我们两代人的心愿。”今天上午,在接过叔叔的骨灰前,家住济南历城区华山镇的张书刚跪在了高秉涵面前,向他磕头致谢。张书刚说,自己的叔叔张永山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多年来,他们全家一直在寻找他,就在1988年,他收到了一封台湾来信,对方称自己就是离家多年的张永山。同年年底,张永山回到大陆与家人相认,但遗憾的是最终没能与大哥(张书刚的父亲)见上一面。

短暂团聚后,张永山回到了台湾。在电话里,他向侄子张书刚提出一个要求,“你是老大,得想办法弄回我去跟你爹埋成堆啊。”随后不久,张永山病重,并于1998年8月份在台湾新竹县去世。为了完成遗愿,张书刚和家人一直四处奔波,最后在济南市台办等部门的协助下,与高秉涵取得了联系。

“张书刚每次见面都给我磕头,是他的孝心感动了我。”在老兵骨灰安放仪式上,高秉涵告诉记者,为了找到张永山的骨灰,他在台湾四处打听寻找,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最终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张永山的墓。高秉涵说,今天能让“老张”魂归故里,也是他作为一名“老兵”的一个心愿。

这次来济南,除了张永山的骨灰外,高秉涵还带回了另一名济南籍抗战老兵的骨灰,已于昨晚由其家人在机场将骨灰认领。高秉涵说,25年的义务寻亲,他已将1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带回了他们在大陆的老家。他认为,有生之年能帮助抗战的老兵们完成遗愿,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山东、宁夏、西藏、黑龙江……这几年,高秉涵去了许多省份。特别是2012年,高秉涵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后,其知名度在华人圈里迅速提升,许多人主动找到他,请他帮忙把抗战老兵的骨灰送回家乡。高秉涵说,以前送的都是身边人,现在送的都是陌生人,但抱着他们的骨灰在怀里,是同样的激动。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31日,高秉涵也曾来济南,从台湾带回菏泽老兵陈兆才和安徽老兵张心龙的骨灰。

记者了解到,高秉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3岁随老乡前往台湾。1991年,时年56岁的高秉涵受老乡的临终嘱托,首次将台湾老兵骨灰带回家乡安葬。2014年,大众网曾专访过高秉涵。在高秉涵看来,义务送老兵骨灰回大陆,源于乡愁。

他说,从到台湾那天起,他就开始想家,想了60多年。许多老兵以为日后能回到故乡,在台湾终身未婚,他们孤老一辈子。高秉涵说,这些英烈,活着的时候是游子,死了不能再做游魂。最多的时候,他的家中守护着6个骨灰坛。

“常有人跟我说,高先生你真伟大。可是这项‘伟大’的事情,却没有人来继承。”高秉涵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弱,在找到“接班人”之前,哪怕还有最后一点力气,他也要坚持送抗战老兵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