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十大将军评定内幕
p转贴/pp此文最早出现在舰船军史坛,被时事/历史的斑主改名为《十将十帅得之不易》据为己有,现又被帖主冠以“内幕”生吞活剥。除了署名之外,文中差错一字不少,成为反映当今论坛浮浅文风的代表作。 br/ 除了无中生有的授予周保中、冯白驹“中将”军衔,令人喷饭之外,作者以“小派系”之一华南抗日武装中将军少为论据,暗示1955年授衔是照顾山头的产物。 br/ 文中称“东江纵队。抗战时中共在华南的唯一武装,四六年从深圳大鹏湾北撤,改编成为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是学生出身,三六年入党,资历太浅,仅获少将军衔。”,愤愤不平溢于言表,可惜与史不符: br/br/ 我党抗战时期在华南地区的抗日武装除琼崖、东江两纵队之外,抗战末期正式授予纵队番号的有:珠江纵队、中区纵队(广东抗日人民解放军)、韩江纵队、南路抗日人民解放军。
除后两者规模较小之外,各纵在1955年至1965年共产生1名中将5名少将,分别是: br/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庄田,解放战争先后任粤桂边区纵队、滇桂黔边区纵队司令员,1955年中将。 br/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解放战争两广纵队司令员,1955年海军少将。按照双十协定,东江、珠江、中区三纵队干部骨干二千余人分乘3艘美军登陆舰北撤至烟台,在华野序列编为两广纵队,实际作战兵员仅一团。淮海战役之后补充两广籍俘虏后扩充到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基本当作独立师用。 br/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1961年空军少将。
br/珠江纵队副司令员谢斌, 1955年空军少将。 br/中区纵队副司令员、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谢立全,1955年海军少将。 br/滇桂黔边区纵队和粤桂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北撤之后,各纵队留守分队汇集而成,解放后大部转业从事当地政权建设,除司令员庄田之外,副司令员朱家壁1964年少将。 br/ 帖主张冠李戴、将产生两名将军,配合4兵团解放云南的滇桂黔边区纵队误作“黔桂川滇边区纵队”。大家看看地图就明白,四省交界在何处,何来边区? br/ 对南方各游击纵队进行分析,发现一些有趣的特点: br/ 1、1949年全军整编之后,纵队改军之,但保留了两广、粤桂纵队、滇桂黔三个纵队编制。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南方各部在战斗力与规模均小于主力部队(纵队下仅设团,均无师旅级),仍然承认军建制。 br/ 2、纵队主官任地方职务的多,如原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任广东副***,中区纵队政委罗范群任广东***,两广纵队政委雷经天任广西***。四野南下之后,这批南方籍干部天生的语言地域优势,大多转业到新区建设政权,早期两广省市的地方官多出自其中。 br/ 3、继续在军中任职的将军多转向新组建的军种,6人中海空各2,即三个纵队在授衔前已不复存在,部分改为军兵种,部分改编为南方各省地方部队。 br/ 解剖麻雀的结论只能说明:罗帅主持的我军第一次授衔的公正性不容置疑,对曾经独挡一面、规模较小、留存军职不多的南方各部队给予足够的重视。 br/ 后人猜测是正常的,出现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妄加评论不足为奇,只能让历史感到庆幸:好在这群黄口小儿晚出世40年,没有把他们的校园帮派习惯带进当时政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