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耕书:我们的院长是陈赓

2018-0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赓(1903.2.27-1961.3.16)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人.1922年参加中国***.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是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6年秋前往苏联,在红军中学习保卫工作和爆破技术.1927年2月回国,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特务营营长.4月出席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

陈赓(1903.2.27—1961.3.16)是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人。1922年参加中国***。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是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6年秋前往苏联,在红军中学习保卫工作和爆破技术。1927年2月回国,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特务营营长。4月出席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随***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在总指挥部担任保卫工作。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调任第20军任营长。

在会昌战斗中负重伤,经香港转到上海就医。1928年起在***领导下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工作,选派中共党员潜入***中央机要部门和警宪、特务机关,多次获取重要情报,为中共中央及时研讨对策、保卫中共组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政委,协助***司令员指挥作战。参与制定构筑坑道工事、加强海岸防御与纵深防御计划,积极贯彻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1952年6月奉命回国,负责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1954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8年9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赓是我军一位最具传奇色彩、个性鲜明、才华出众、能力超人的军事领导人。他的一生,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中,留下了厚重而浓墨重彩的一页。

黄埔军校时期,与军阀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屡战屡胜,在千钧一发之际将绝望中欲自尽的蒋介石救出鬼门关;上海特科时期,他协助***保卫党的中央机关,铲除叛徒,营救同志,大智大勇,惊天地泣鬼神;三十年代初期不幸落入敌手,蒋介石亲自劝降,他能在嬉笑嘲讽之间,置蒋介石于无限尴尬,最后脱出敌营,奔向根据地;红军长征时期,***想杀而杀不了他,***在草地上命悬一线,他能将***救出病魔之手;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386旅坚持敌后作战,屡屡重创日军,而日军却只能在军车头上写“专打386旅”的标语泄愤;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指挥若定,以高超的军事艺术,把一个个将军级的黄埔同学拉下马;抗法援越,他指挥越军展开“边界战役”,改变了整个越北地区的敌我态势,一举打开了中越国际交通线;抗美援朝,他推广的坑道作战,使志愿军的上甘岭守卫战役成为世界战争防御作战中的一个经典;创建“哈军工”,打造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的“黄埔军校”,如今已在各军兵种全面开花;主持国防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呕心沥血,经他大力推进的导弹和火箭研制,如今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陈赓的传奇经历中,三救蒋介石是最突出的一件:

在1924年秋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中陈赓抓到了一个小头目,缴获了他的军刀。适逢蒋介石骑马赶到,见到这把精巧的军刀欣喜异常,刚要伸手去接,忽听得侧面一声狂叫,那个商团军小头目挣脱束缚一个箭步冲到蒋介石的马前,飞快地从鞘里抽出军刀向蒋介石砍去。刹那间,眼疾手快的陈赓一把抓住那个人的手腕,脚连地一扫,就把他放倒了。此为一救。

1925年10月,蒋介石二次率国民革命军东征,特调在平叛战斗中表现神勇的陈赓连担任护卫。在华阳被敌军重重包围,由旧粤军改编的东征军第三师溃不成军,蒋介石怕被敌俘虏,拔出短剑欲自尽,陈赓一把夺过短剑,背起蒋介石爬泥泞、越草丛、涉河水,来到安全地带,此为二救。

为了脱离险境,蒋介石写信让一师的***党代表和何应钦师长派部队前来接应,遍询身边护卫无人敢于前往,是陈赓挺身而出不顾疲劳急赴160里以外的后埔搬来救兵,终将蒋介石救了回来。蒋介石一到一师,就发出感慨:“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而陈赓累得连睡了两天两夜。此为三救

因为这几次经历,蒋介石特别器重陈赓,将他留在身边做了自己的侍从参谋。

1926年3月***右派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陈赓向蒋介石提出辞呈并挑明了自己***员的身份。蒋介石使用各种手段,想让陈赓脱离***留在他的身边。他让胡宗南给陈赓送去五百块大洋和委任状,陈赓不为所动。蒋介石见利诱不成,就派钱大钧去抓捕陈赓。等钱大钧赶到陈赓宿舍时,发现陈赓早已离开,只留下了委任状和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信中告诉蒋介石,五百大洋已被他留做党费。

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亲自会见陈赓,妄图感化他,但没想到,初次会见就碰了一鼻子灰。蒋说:“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你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接过纸,大笔疾书,蒋拿过纸来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满纸都是“打倒蒋介石”,“独裁不得人心”一类话。蒋介石怒骂:“娘希匹,你中毒太深了,死路一条,死路一条!”

后来每当有人问起这段住事,陈赓总是说:“早知道他那么反动,就把他扔到沟里去了。”

英年早逝的陈赓以他短暂的生命在隐蔽、公开、国内、国外的各种战场和教育、科研战线上都建立了卓著功勋,成绩斐然,表现出过人的胆略与智慧,全面而多能的才华。

早在黄埔军校读书时他就是“黄埔三杰”之首,有“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的美誉。在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城的战斗中,22岁的他率领连队反败为胜,赢得头功。

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情报工作,在***的领导下搞情报、惩汉奸,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伍豪之剑”。他置身险恶却游刃有余,混迹敌窟能全身而退,甚至有特务悬赏捉拿陈赓。他的过人的革命胆识与高超的斗争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1933年被捕脱险后回到中央苏区,在长征、抗日、反围剿和解放战争中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率领部队从西北一直打到广东、云南,取得了多个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1950年的援越抗法、1951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部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美帝国主义及“联合国军”的侵略部队,巩固了越南和朝鲜人民的革命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1952年6月奉***之命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经过他的精心计划与艰苦努力,一年零3个月后(1953年9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钱学森教授赞叹道:“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我们的陈赓院长就是这样一个精力过人、智慧超群、能文能武的全才。他不仅是我哈军工人的骄傲,也是我军、我国人民的骄傲。中共中央在他的悼词中称他是“卓越的军事天才”,确是名至实归!

抗日战争中一位被俘的日军大佐坚持面见陈赓,九十度鞠躬后连说“敬佩、敬佩!”并摘下手腕上的金表送给陈赓。作者曾经在哈军工同班同学陈巨能那里见过这块表,当时他把它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测定“国家劳卫制二级”百米指标用,直到陈赓去世学院通知他去北京参加吊唁时才知道他是陈赓的侄子。

越南“边界战役”后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高级将领余汉谋,在台湾临终前曾感叹道:“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陈赓那样的人都到***那儿去了。”

蒋介石在败居台湾后对美联社记者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陈赓这个人很能打仗,你们在越南和朝鲜都碰到过他,你去查一查档案就知道了”。

陈赓是一位性格开朗,谈吐诙谐的乐天派,是著名的“军中幽默大师”。***元帅曾这样评价他:“陈赓像一块玻璃,从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又说:“陈赓将军是一块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在黄埔军校读书时陈赓就是一位出众的“活宝”,他曾在学员宿舍里表演“矮子吃面”,逗得全宿舍同学前仰后合,被前来视察的政治部主任***发现,让他挑头成立“血花剧社”,演出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活报剧,例如讽刺袁世凯的《皇帝梦》,他反串扮演袁的五姨太,顾盼风流、惟妙惟肖,在嬉笑怒骂中让全校的官兵受到教育。

除了正规演出,陈赓在平时最出名的还是恶作剧,他的许多同学如蒋先云、贺衷寒、宋希濂等人都曾经中过他的“招”,但也因此他的群众关系最好,最能团结人,以至于在他被捕后他的黄埔同学熊受春,黄维,胡宗南,宋希廉,胡琏等***高级将领还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他。

陈赓智诱***改善生活的轶事曾在军队中广为流传。抗战时期,***途经河北南乐城,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陈赓欲设宴招待彭总。有人劝他,彭总性子暴烈,人都怕他,尤其他恨大吃大喝,当心挨骂啊。陈赓说:“没事,没事。”是日宴前,陈赓特请示彭总:“我叫战士到河里捞了几条鱼。今天午餐,只吃鱼,不吃别的。可否?”彭总点头称好。上菜时,彭总边吃边赞:“这鱼确实不错。”接着又上菜来,彭总不高兴了,问:“你不是说吃鱼,怎么又有肉丸子。”陈赓从容对他说:“这丸子是鱼肉做的,你尝尝。”彭总无言。待又上菜时,彭总放下筷子,问:“这鸡难道也是鱼做的?”陈赓不慌不忙,嘻嘻地说:“河边的鸡主要吃鱼,归根结底还是鱼……”,这次***没有再上当,丢下筷子走了。

几个月后,***又来到陈赓的部队。这一次,陈赓玩了个新花样:到了吃饭时间,陈赓叫人给他煮了一碗白水炖萝卜,而自己却扭身走开了。***一见,感到很满意,心想上次挨了批,看来陈赓这次改了。正要表扬一下,可就不见陈赓的影子。***正纳闷的时候,陈赓的警卫员支支吾吾地朝食堂里一个关着门的套间努了努嘴。***觉得有些蹊跷,便推门进去,只见陈赓正躲在里面津津有味地大嚼烧鸡。***顿时大骂起来:“好呀陈赓,你这狗日的,你给我吃白水煮萝卜,自己却关起门来吃好的。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快给我拿一副碗筷来。”两人连抢带拉的大嚼大吃了起来。一桌子好菜吃到一半,***突然把碗筷一扔,又骂了起来:“陈赓,你这王八蛋,我像是又中了你的圈套!”听到这话,陈赓笑得把饭都喷了出来。

陈赓爱才如命、求贤若渴,在领导“哈军工”和国防科工委期间,团结带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出色完成任务,开创了我国国防教育与科研事业的新局面。

陈赓到哈军工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教师。在他看来,办院校教师最重要,必须挑最好的。当时,全国专业技术方面的高级知识分子哪都奇缺。陈赓的做法是:请几位先期到达的专家按军工专业设置需要,列出他们所知的专家教授名单,他拿名单找***签字,然后就按名单一个一个人地去落实,办完一批再请这些新来的专家列第二批名单……。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军工便汇聚了一大批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

陈赓视这些专家为宝,称他们是支撑学院的两根柱子之一(另一根柱子是从部队抽调来的军队老干部),业务方面的领导都安排专家、教授担任,在生活上则尽可能给专家、教授以优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学院一幢最好的楼房作为老教授的宿舍,并为他们专建饭厅,请来厨师为他们做饭。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亲自抓他们的家属就业、子女升学等问题。

有一个叫沈毅的留法的弹道专家,曾是***兵工总署的少将专员,起义后任民航总局财物处长,因为贪污要判死刑。陈赓找到***、***,提出“刀下留人,戴罪立功”,“他是弹道专家,又懂英、法等国文字,我们缺翻译”。到学校之后,沈毅翻译的资料很有价值,陈赓报请为他减刑,1959年得到特赦后,沈毅和老教授一样住在教授楼里,一直工作到晚年。

数学教员俞大贞的亲哥俞大维是***要员,保卫部长认为她在学院这里工作不合适。陈赓问:“她本人工作怎么样?”部长:“认真负责,没说的”。陈赓说:“你不知道,她还有一个亲侄是黄敬同志,是我们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她没有跟***的哥哥去台湾,而是跟着***的亲侄留在祖国,这不正好说明她进步吗?”

曾石虞教授是德国最有名气的火药专家普门德的弟子,获博士学位后回国,能说6国语言,是蒋介石顾问端纳的德文翻译。中央陆军大学请他出任少将教官,他以薪水少而拒绝。到哈军工之后因为出身不好,开会总低头自己想心事。一天正在做实验,陈赓穿件布衣进来了,曾石虞问:“你是谁?”“在下陈赓,前来拜您为师,向您学习。学院正在搞施工,想请您给施工人员讲讲水泥配比”。开讲前,陈赓亲自倒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曾石虞讲了一上午,陈赓就听了一上午。下课后,曾石虞说:“没有讲好,讲课时,我总是想着院长您亲自给我倒水”。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中,陈赓总是保护曾石虞。哈军工后来迁到湖南长沙,改为国防科技大学,曾石虞还在教书。一直干到90岁,学校领导考虑他年老身体也不太好,劝他不要讲课了。曾的两道白眉毛立即竖了起来,厉声说:“这是陈赓院长赋予我讲课的权力!”——而此时,陈赓已经去世40多年了。学校领导只好让化学系每周安排一次研究生课,课就在他家里上。

陈赓对待知识分子的爱护全面而无微不至,表现在:

1、政治上信任。哈军工是绝密单位,不少刚调进来的教师因为自己家庭出身不好或有海外关系心存疑虑,担心不受重视,得不到信任。针对这种情况,陈赓专门组织了一次教师座谈会,诚恳地向他们说:“我们请诸位来不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是很认真的,事前是经过一番调查和慎重选择的。如果不信任又何必请你们来呢?”,他的真诚使许多老教师都深受感动。从武汉大学调到哈军工的周明鸂教授回忆往事时说:“记得那是我刚到哈尔滨的一个夜晚,天下着大雪,满身雪花的陈赓将军敲开了我的房门。我怎么也没想到陈将军会顶风冒雪来看我。他对我说:‘我了解你,从你1947年回国,从你由上海滩奔向珞珈山(武汉大学校址),我就认定你的心和咱们党和军队是一回事了。我们现在已经成了国家的主人公了,咱们一起干吧!’主人公!我也是‘主人公’?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陈赓将军就是这样说的,我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他又说:‘咱们军工,以后就靠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喽!’听着听着,我眼睛湿润了。人生最难得的就是信任,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知识分子,可陈将军对我这么信任,我无以为报。‘士为知己者死’,就决心在哈军工干下去”。后来,周教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哈军工,40多年来他牢记陈赓的嘱托,刻苦钻研,在固体力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思想上关心。在哈军工,陈赓每次从北京开会回来都要先去看望老教师,给他们讲形势,传达新的精神。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周都要找两位老教师谈心。他说:“一定要做好老教师的工作,让他们成为终生为军事科学事业服务的专家。要在思想进步的老教师中发展党员,让他们体会到党没把他们当外人”。l953年7月1日,他召集要求入党的专家、教授座谈,给他们讲党的优良传统,对教授们说:“党的大门是敞开的,欢迎每一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并具备***员条件的同志加入中国***。”他曾经热情鼓励军工保卫部副部长陈忻介绍两位社会关系复杂、政治表现突出的老教师入党。在他的关怀下,l954年7月1日就有黄明慎、熊正威等一批教师入党,陈赓专门出席了入党宣誓大会并讲了话。

3、生活上照顾。军工刚筹建时,住房紧张,陈赓让教授们住进政府专门拨出的斜纹二道街的楼房里,那里有暖气、煤气、上下水,条件非常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每个周末都要在大和旅馆举行舞会,而他自己却住在小平房里,冬天要生炉子,寝室只有8平方米,放上一张床一张桌子,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学院不为领导配置沙发,他用的是一把旧转椅,一次跟干部谈话,一转身,椅子断成了两截,他摔在地上却毫不在意。在配发营具时,他看到管理部门比照部队的标准,按营、团级给老教师配发营具时,就大发脾气,说:“这是什么规定,怎么能把营、团那套用到教师身上!老教师应该比我们住得好些,这是工作需要!他们书多,桌子小了不行!”后来营房处赶紧进行了调整。一些老教师回忆说:“在哈尔滨时,陈院长是教师家里的常客,他脚上负过伤,拄个拐棍成天在下边转,没有闲的时候。看到哪个教师家水龙头不好使、下水道不通、暖气不热、墙上有霜他都亲自打电话叫工程队去修”。一位老教师作过胃切除手术,陈赓知道后立刻命令院务部给他在宿舍里安一个电炉子,让他把从食堂打回来的饭再煮得软一些,这位老教师十分感动。1955年春节,陈赓和校领导挨家给教授拜年,最后一家的教授有9个孩子,陈赓在这里坐的时间最长,掏出本子记着。不久,院党委批准,为他负担了5个孩子的生活费用,还给了他一个套间。

4、组织上保护。50年代政治运动不断,几乎次次都有知识分子受到冲击,而在哈军工,高级知识分子却一直受到保护。l957年反右时,陈赓提出:“军工的专家、教授在政治上是好的,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由于思想认识跟不上而发表错误言论的,能不划右派的就不划”。这话在当时一般人是不敢说的。当学院政治部把张述祖教授的“错误言论”报告给陈院长,请示对他是否划右派时,陈院长说:“那么大岁数了,算了吧,他还是有功的嘛。解放军里也有错误言论的”。张述祖后来听说是陈院长保护了他,激动得痛哭流泪。由于陈赓的保护在教授这个层面上,哈军工最终只定了一个右派分子,且留校任教,这在全国著名高校中,算是惟一的特例。1960年全国开展反右倾运动,陈赓命令副院长刘居英带队,由高教六级以上的全体教师组成庞大的参观团,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地参观学习,并规定没有陈院长的命令不准返院。参观结束后请示他,答复是:“继续参观”。又过了几天再请示,答复是:“再参观、再学习、再讨论”。当时教师们不知实情,说陈院长太不珍惜时间,家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纷纷要求返院,可陈赓就是不批。直到“反右倾”运动快到尾声了,才让他们回去。结果哈军工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受到冲击,过了很久教师们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大家感慨万分:“陈院长为了保护我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5、工作上放手。建院之初,在考虑军工干部任命时,陈赓提议科研部、教育部、教务处等部门由知识分子担任主要领导,老干部作副手。在各系配置教学副主任,由知识分子担任。当时,哈军工是大军区级建制,各系也都是正军级。一下子提拔一大批知识分子到许多重要部门担任正职,而许多参加革命多年的资历很深的干部却得不到提拔。在党委会上许多老干部想不通,他们认为,知识分子专业强,但是领导水平、组织能力不一定行,应该当副手,由老干部担任正职。陈赓说:“在科学技术上我们是外行,只有靠他们。你让人家干,就要让人家有职有权,心情舒畅,把肚子里的东西全都掏出来。老干部当副手一样能发挥作用,做思想工作”。经过他的耐心工作,院党委达成一致意见,提请中央任命张述祖教授为教育部部长,高步昆教授为科研部部长,曹鹤荪教授为教务处处长,薛鸿达教授为图书馆主任,各系的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也都由知识分子担任。中央任命干部的命令下达之后,知识分子都感到在军工真是受器重。在陈赓的鼓励、支持下,这些知识分子都能大胆管理,工作十分负责。五、忘我陈赓

自参加革命以后,陈赓总是全力以赴、忘我工作,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各个时期、各条战线上都立下了丰功伟业,成为我军高级干部中出类拔萃的一个。这自然与他过人的胆略、胸襟与智慧、才能有关,也是由他舍生忘死、拼命三郎的革命精神决定的。

战争年代,陈赓曾多次负伤,在鬼门关走了多少过来回。1923年6月,20岁的他当选“湖南外交后援会”执行委员,积极参加反日斗争第一次负伤。9月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在新集西北胡山寨战斗中第二次负伤,留下右腿残疾。1935年11月下旬在陕北率部参加直罗镇战斗,第3次负伤,弹穿左手拇指。1938年5月在道清线战斗中被日寇施放的毒瓦斯毒伤。1940年9月在榆社战斗中身临火线再中毒数次。

建国后他多次奉调执行党交给的紧急任务:援越抗法、援朝抗美、创建哈军工、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抓部队训练与装备建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抓重大国防科研,他以超人的精力和毅力,夜以继日地辛勤操劳,出色完成了任务,但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长期艰苦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1954年,哈军工刚刚初具规模,陈赓的心绞痛即已频繁发作。此后医生一再叮嘱他少活动、多休息,可他却不停地操劳奔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机器一开动,哪能停下来!”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

1957年12月19日。陈赓访苏回国不久,突然心肌梗塞发作。一个闲不住的人不得不在北京医院卧床3个月。出院后,全休疗养了一段,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于是,他天天找医生要求准许他上班。医生无奈,经报告中央批准,同意他每天用一点时间去上班试试。陈赓答应得很好:“我一定遵守医生的嘱咐!”可他一工作起来,依然还是那个工作狂,医生的话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次,有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离京20多公里的郊区试车,因试验项目与他分管的工作相关,他知道后非要去参加不可。这天一早,陈赓的夫人傅涯同时接到***办公厅和保健部门两个电话,都要她劝阻陈赓别到试车的地方去。陈赓哪里肯听,坚持去了。试完车回家,一进门他就大声嚷嚷:“傅涯,你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其实,那天陈赓一脸疲惫,脸色都白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病很严重,胸口常痛。每逢胸口痛的时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摸着胸部。日子长了,衬衣都被他摸破了一大片。

1960年冬,半年前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关的陈赓感到这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他的病情越来越重,胸部疼痛日胜一日。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愈发抓紧时间,想为党多做些工作。他惦念自己亲手创办的哈军工,提笔给院党委常委写信,提出自己对调整后的学院工作的建议。然而,哈军工的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陈赓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3个月后,他们听到老院长与世长辞的噩耗,无不悲痛欲绝!

就在陈赓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构思着他的《作战经验总结》,看材料、写提纲,要把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但他只写完了《序言 》部分,大面积心肌梗塞第3次发作了……。

如果陈赓不是如此争分夺秒地拼命工作,他的健康状况也许不会如此地迅速恶化;如果陈赓不是如此殚精竭虑地劳心劳力,他也许不会如此地英年早逝;如果陈赓不是如此地忘我无私地全力拼搏,他也许不会如此早早地丢下我们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