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星辰:张成起、程维高、李真对比
天上的星,有明有淡,地上的人有亮有暗。有的人追求权钱,有了一定高度,却因为没有德行而没有亮度,甚至于从高处掉下,变成了一片灰暗。有的人,位置虽不在顶级,却光芒四射,让处于腐败乌云下的人,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这样的人是现实的灯塔,也是历史耀眼的星辰。
京津120公里走廊0.618处的黄金分割点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廊坊。她以“半个钟头进京下卫,一个小时上天出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扬发展奋进之帆,30年的艰难跋涉,30年的栉风沐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残廊陋坊乡间小镇破茧化蝶,小女初成。我想领略一下它的风采久矣,但苦于没有缘分。
2010年春末夏初,缘分天降。4月29日,得知中国作协创研部要在廊坊为原河北审计厅厅长张成起的散文举办研讨会,我因喜欢他的散文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并写过一篇书评,便好想知道当代文坛的大家们,对曾经在我工作和生活的塞外山城担任过要职多年、被廊坊百姓尊称为“廊坊开发区之父”的张书记的作品是怎样评论的,遂要求参加了这个高规格的研讨会。
会议研讨的还有他当年的散文新作《岁月留痕》。此书因一时在书店买不到,便打电话向他求索,于是便有了去他家并与他结识的幸运。
突然的造访,家中的一切便真切地收入眼底:宽敞的客厅整洁而明亮;几件摆放得体的家具高雅、舒适;通厅的阳台上花木葱郁,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雄强葳蕤,生机盎然,错落有致。这就是一个正厅级干部的家,没有保姆,没有奢华,看起来普通,而又不普通,温馨、和煦,处处透着主人的干练、优雅和高修养的品位。
夫人梁姐款款地从楼上走来,盈满一杯热茶,知道我是张家口人,热切地询问着家乡的时况。
张厅长穿着一件精致的毛衫,个子不高,目光深邃,微笑着和我交换着书,行动透着官员的严谨,言谈洋溢着艺术家的洒脱,给人一种胸中百万雄兵如绕指柔的气度。他热情地指着书的封面说,这就是我这本书的主旨:“历史是一位历尽沧桑明察秋毫的老人,它从来对任何刻意的装扮都是冷目蔑视、不屑一顾的。
更替的是王朝,永久的是黎民;粉饰的是狂妄,讳掉的是良知······”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的,张成起的散文看起来是文学作品,回头一想字
里行间莫不是历史,而且是真实的历史。
非同凡响的官员作家
此前,我并不熟悉张成起同志。一天同事推荐给我一本21万字的散文集《一枝一叶总关情》,拿回家准备做一些闲散时间的精神零食,结果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直到用了一天半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
那天拿到35万字的《岁月留痕》,又是几个通宵达旦。张成起的散文何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是作家从一个农村出身的穷孩子成为一个市厅级方面大员的艰难、挫折、幸运的经历感染了我,还是其刚正不阿、睿智、坦诚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似乎都是又都不全是。仔细一想,原来是作者的散文,使我寻到了一个解析生活的老师,让我找回了人生的支点,重拾了人生的信仰。
他工作40载,当“官”30年。闲暇之余,著有散文集《世纪梦语》、《一枝一叶总关情》、《岁月留痕》。他的作品曾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散文海外版》、《美文》等多家报刊刊载。
散文《走进总督府》获2005年《北京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优秀散文评奖排行榜第一名,《解读李真之死》获2004年河北散文学会优秀散文评选一等奖,《一把转椅的诉说》获2010年第五届老舍散文奖。
这样的文学成就对于一个终日千头万绪的市厅级“一把手”来说,真是难能可贵,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官员作家。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建功评论张成起同志的散文时说:“他的散文作品都是由理性思考和生活阅历组成的,于真率、真情之中深得散文之韵。”是的,张成起的散文全然是他的所经所历所思所念。他的散文随意自然,似乎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没有斧凿的痕迹。
他的行文少华丽辞藻,多乡土之风。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充满真情,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给人以信心和启迪。张成起亲受浩然面授指点,他的散文似乎有小说的体式,带有故事性,具备情节的生动和细节的逼真。
主要笔墨在于刻画人物的美的灵魂和摄取最闪光的东西。天天抱着牛犊掂分量在生产队当饲养员的父亲;窝回小脚盘坐炕头为“我”焐暖被窝的母亲;愤怒地把送礼人的信用卡甩在汽车前风挡玻璃上的“我”······这些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和优秀品质。
行文则具备了散文的洒脱和自然,语言智慧而幽默,充满灵气。且议论和抒情寓于细节之中,很有思辨的力量。“真正的朋友位显不媚,职卑不
弃,辩理不让,棒打不散。它不是一杯茶——越喝越淡;而应该是一坛酒——窖存越长,香味越浓”。这样的警言名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和指导。难怪他的散文,让人不忍放下,愿意仔细阅读,认真品味。
扯不断百姓情结的高官
故乡那条小河边,一路高高低低逶迤的房子里灯光闪烁,其中一家灯火通明,那就是张成起的老家,不用问,张家的“起儿”回来了。“母亲把一床新被褥早早地铺在烧热的炕头上,然后盘起双腿,把两只小脚巧妙地藏在身下,稳稳地坐在被子上,用瘦弱的躯体为儿子焐暖一筒棉被”(《老屋》)。
炕上地下或站或坐的村民,围着母亲和他的儿子,他们谈论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农村的未来走向,抑或是孩子的就业,水利的失修,田地的收成。
张成起走出家乡几十年,人没有变,只是官职由张家口地区财办政工处副处长,沽源县副县长、副书记,张家口地委副书记,廊坊市委书记,河北省审计厅厅长,一路改变着。然,不论官做多大,地位有多高,他老家的几间老屋,每次都因他的回来而爆满。
百姓和这样的官总是最亲。张成起离开他曾工作的张家口已经近二十年了,然而,张家口的百姓们至今还传颂着他进深山访贫问苦,到田间地头与农民共谋农业生产大计的故事。当年蹲点的沽源县柳石窑沟村的农民至今还珍藏着他从保定老家拿来的割小麦的镰刀,说它改变了坝上祖祖辈辈割莜麦的工具。
他9年的地委副书记9年骑自行车上下班,和每逢年节提着酒去食堂和值班的大师傅喝几杯的平民情结更是被传为佳话。
尤其担任地委副书记期间,一天两个管儿工到他家修暖气管道,有意“蹭”到中午开饭才走,目的是要看看“大官”的家里吃什么。结果被邀上桌一看,也是“莜面、山药(土豆)熬茄子,吃一口香死老爷子”的家常饭,下楼就对门卫说,“我以为他这么大官的家里吃饭一定顿顿是四荤三素的,哈!和咱老百姓吃的一样”。
他看起来随和亲切,可办起事情来却果断干练,原则性极强。他在张家口地委工作期间,奉命率工作组调查处理阳原县人大政府换届的贿选案件,在查清事实后报经地委研究批准,不仅当事人依法依纪受到了严肃处理,而且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县委、县人大及县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免除职务的责任追究。
在处理地委机关棘手的抢房事件中,公正廉明,令人心服口服。他的亲和力、果断和实干精神,赢得了群众,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
1992年初被任命为廊坊市委书记,六年间使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声名鹤起,成为京城边一颗耀眼的新星。那时候谁都看好他,全省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前程不可限量。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年轻有为的官员,却因河北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1998年却突然被冷藏起来,调到河北审计厅,在厅长任上一干又是整整8年。
廉洁自律的坚守者
一次一个老乡找到时任河北审计厅厅长的张成起,希望把孩子安排在厅机关工作,他说“家长们的心情我既理解又同情,但我确实爱莫能助。进国家机关公务员队伍不仅有编制和学历、专业年龄的限制,而且还有一整套招录程序的约束,不是我一人能随意操作的。
况且我所主政的这个厅又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厅,即便有指标也是非专(业)莫入。不是不给办,而是不能办也办不了”。老乡见状立即拿出了一个装有一个或几个信用卡的红纸袋。
他坚拒不收,老乡是坚持要给,不可开交时对方说:“这儿就咱们两个人,别人不会知道……”一直耐着性子的他,这时候终于按捺不住了,大喝一声:“住口!张成起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你竟然用两张破卡为我标出了身价,这是对我人格的莫大侮辱!”立即站起身来不由分说地把卡塞给了老乡。
时下的一些官员吃拿卡要,恨不得从人兜里掏钱,他却好,送上门的礼金还硬是拒绝了。您可能要说这样的官,在当今的官场难以生存。是的,确然如此,因为腐败的官,面对清廉干部这面镜子,内心深处充满畏惧和抵触。
一个清廉的干部,假如不幸是腐败者的下级,那他便成了人家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工作机器。轻者,遭受冷落,漠视你的成绩;重者,给你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你压下去。此时的张成起就是这样的不幸者之一。
他也想与顶头上司搞好关系,希望得到职务的升迁,但必须做腐败上级所需要的人,首先和他们一样有辫子,成了同类;其次得附和他们踩踏他们所不喜欢的人,成为同伙。这样“所付出的代价是人格和良知!这种成本我无论任何是承受不起的”(《我与程维高的是是非非》)。
腐败扼杀了千千万万个张成起的前程,虽然李真死了,程维高倒台后也死了,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腐败者仍在铤而走险,甚至于集体疯狂,腐败像“SARS”病毒一样蚕食着国家的机体,对此,张成起心急如焚。
为警戒世人,2009年他走进燕郊镇一所司法部的直属监狱,开始了一个清官和贪官的“牢中对”,以期探寻腐败的深层根源。一个16年连跳八级从县级办事员到某国家总行年轻的原副行长,有着金融系统工作的妻子,北大毕业全额奖学金留学美国名牌大学读研的女儿,这样一个不差钱的幸运儿,却因了受贿案而身陷囹圄。
这里多是这样高智商高学历的曾经的高官,他们没有了往昔的风流倜傥,只剩了多挣分的希冀,他们既盼着亲情的抚慰,又怕见到父母的愁容,妻儿的泪光。
他们承认是“潜规则”把他们带向不归路,虽然对许多同类的漏网不服,却对张成起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正厅级干部没有送过一分钱,在他主持廊坊市委及省审计厅工作期间,经他手被提拔的干部
数以百计却没有收过一分钱,当官三十年至今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还在农村老家务农的事实,不得不深深低下了头。
时下的官场,谁能官至厅长,四个弟妹还在务农?谁敢拍着良心说当官没有送过一分钱、没有收过一分钱!做到这一点需要怎样的无私情怀?!也许您要说,此人冷酷无情,连弟妹都不管。
错了!他的积蓄几乎全部支撑了大家庭的大事小情,什么还当年盖老屋的欠款、给三弟翻盖新房拿钱、为四弟的孩子结婚买房支援,还有赡养母亲及同母亲一起生活的残废军人的舅舅和无依无靠的姑姑等等。这里我要说,是妻子的伟大,成就了张厅长的无私。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不腐败就罢了,哪个妻子还允许丈夫把自己的工资拿出去不仅赡养老人,还要为小叔子盖房、为侄子娶妻买屋?
腐败就像污染的河流,有污泥浊水,也有珍珠宝石。君不见拔地而起的高楼,漂亮而壮观,却不知有多少是建立在腐败的地基上的,就像荷花长在污泥里。然而,当历史沉淀以后,清官就像珠宝熠熠生辉,浊官就像污泥深陷阴沟。张成起的清廉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宝石,被百姓珍藏心中。
人间自有真情在
张成起不论官做多高,权有多大,在许多人将情人、二奶,做为炫耀的资本的时候,他为自己不名一文时跟随他的糟糠之妻,守身如玉。且人前人后,总不免提及妻子的奉献,就是召开他的作品研讨会,妻子都列席参加在前台就座。
一个地位显赫才华横溢的厅长,周围会有多少粉丝美女明赞暗恋?爱美之心人性使然,他亦在列。是他不敢吗?在一个拥有“二奶”成为能力象征的氛围,有何不敢?是不想,是不能!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随心所欲家国何在?!人的修养有多高,人生的境界和质量就有多高,我忽地想起郭小川的一句诗“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这不正是张成起同志的写照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品格。
他是一个官员更是一个作家,情意隽永,激情澎湃。一座《老屋》、一番《清明哀思》、一张《女儿的贺年卡》、一个《家有乖孙》,寄语了多少对亲人的情愫?父母爱、儿女情、爷孙乐。其情灼灼,其乐融融,让多少人羡煞。你看,母子躺在被窝里的家常话,绵绵长长,心肺相贴。
人生情有所寄,是一种幸福。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当权者还是辛劳奔波平头百姓,最快慰的是回家与亲人,“再话巴山夜雨时”。
当家人得知他仕途被搁浅的消息,半夜三更,妻子代表一家三口打电话给他,今后哪也甭去了,和孩子们过几天老百姓的平安日子吧。一年后,谈起这段往事,他把《赴新任周年寄妻儿》拿出来,与妻子再话:
犹忆赴唐风雪归,途闻瘦螳有雀危。
秉烛三更笔泣血,甘苦六载诉向谁?
有寒有暑世千态,无怨无悔酒一杯。
梦听妻儿娇声唤,九天银河化泪飞。
浓情重意,感天动地。
对于孩子,上大学的女儿寄来的一张贺年卡,引得他愧疚不已。因为他从来没有接送过孩子们去幼儿园、学校,更没有看过他们的作业本,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他把这种歉意用文章告诉孩子:“我总有一种企盼,企盼有朝一日,把真正轻松的笑脸还给家庭,还给我那可爱的女儿”。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才是真丈夫。你看为孙子起名,全家人包括亲家全来参与,一时名字多达十几个,委决不下,让孙子“金盆抓阄”,第一次抓起来的是爷爷起的,第二次依然。“一个出生尚不满百日的小东西竟如此早早地与我这个初为人爷的人结成了牢固的爷孙统一战线”,逗得全家人开怀大笑。
问渠哪得清如许?
张成起何以这样位高德茂,才高文华?他的父亲虽然是个斗大的字识不得半升的农民,可这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却在1942年日寇的冀中平原大大扫荡中加入了共产党,那时候有这样觉悟的农民凤毛麟角。
“困难时期饿得不行时‘我’偷牲口的料豆而被当生产队饲养员的父亲狠踢”(《清明哀思》),父亲的纯洁品质由此可见一斑。母亲虽然是小脚老太,可“1971年春天,当我结束了在部队接受‘再教育’的生活回到老家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仅仅两年没有回家,母亲已把五间新房盖好了。
”(《老屋))虽然说欠了1400元的窟窿,但一个工分2分钱,一个没有父亲的七口之家,不欠生产队的粮款都是不可能的,何谈盖房子?一个农村的小脚妇女,能借这么多、敢借这么多钱,这得有怎样的人品和魄力?!
这样优秀的根脉和教育,是张成起伟岸人生的源泉。
张成起1946年出生在冀中平原战火纷飞的年代。14岁那年,父亲肚子疼了一天,一个冷酷的工作队员硬是不让生产队派车而耽误了治疗,使年仅46岁的父亲撒手人寰,当时家有年逾古稀体弱多病的祖母,和不知道死亡为何物的三弟一妹,一家七口人的重担,一夜间突然落在孤儿寡母肩上,那是何等的艰难?从此瘦小的他没有了玩耍,有的是天不亮就出去拾粪,放学后挑水,除了学校的时间,其余的不是刨茬子拾柴火打猪草喂鸡喂兔,就是到生产队或自留地下地干活,他几乎没有空闲,他是母亲的臂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了父亲,走在人生最低洼的时代,他早早地懂得了人情冷暖,懂得了谦逊和自强。尤其白眼和“大头梆”的鄙称,更激发了他的那颗向上的心灵。发奋地学习,就是做饭拉风箱他都不放过,过年孩子们都看社火去了,他高兴地有了大块的时间可以饱饱地看上两天书。
课本自不肖说了,滚瓜烂熟。有字的书他都收揽来看,那时候如果借到一本好书,他会高兴地觉都不睡,昏黄的煤油灯下一干几个通宵,《论语》、《大学》,唐诗宋词、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他如醉如痴,只要能够找到的,他都恨不得吞到肚里,就连《艳阳天》的好章节他都能够背得一字不差。
然而,精神的富有解决不了生活的贫困,无论他与母亲怎样拼命劳作,一个工分2分钱,他们都是挣不回口粮款,家无长物。1964年当他接到河北财经学院录取通知书时,家中连去天津上学的半价车票2.
4元钱都没有,当时支撑家中油盐酱醋的鸡正在歇伏,家无分文,借邻居家的5角钱还未还上,最后是钟爱他的姑妈拿出准备买小猪崽的5元钱和新买的脸盆,送他上了大学,后来靠着每月17.5元的特困生助学金再没要过家里一分钱,他说:“这也成了我日后几十年因感恩而不懈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
因感恩而努力工作的人,回报强过了索取。他总是觉得命运对他不薄,他的奉献理所应当。他是怀着农民淳朴的感恩思想和做人原则,努力想为老百姓做点事的。难怪他总是说我是农民的儿子,难怪他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作为了一生的课题。一个一心想为百姓做事、把根扎在土地上的人,他不忍搜刮百姓的血汗钱,为自己铺就一条锦绣前程。
苦难成就了他的人生。使他不仅有辉煌的从政生涯,更有非凡的文学成就。有人说这是他的两条平行线,我说文学是他从政生涯的继续和升华,正如《中国文化报》原主编、著名文学艺术评论家阎刚说的那样“阅尽官场风波,点破为官之道,参透生命的价值。”他把从政的经验,做人的底线,告诉后来者,使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免入潜规则迷途,正直做官,清白做人,尽情地展现生命的风采,张扬生命的价值。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在你心中留下亮点的有几个?虽然说我与张厅长只是一面之缘,可他却成了我漫漫人生路上一个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亮点,尤其当腐败的乌云在头顶上遮天蔽日的时候,他的亮光便格外耀眼格外温暖。这亮光照亮了我,也照亮了千千万万痛恨腐败的人。
韩剑梅 此文以题目《真官、真人》发于2011《共产党员》第三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