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生平简介
我第一次见到肖劲光同志是在1948年北平前线。自那时始我跟随他南征北战,从平津战役到进军中南,尔后北上改编,建立海军后勤部。我在肖司令员的直接指挥和领导下,渡过了大半生,对肖司令员胸怀全局,英勇果断,光明磊落,深入实际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十分敬仰和赞佩。
在北平前线
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反攻的基础上转入进攻。为了增强大兵团作战的后勤支援能力,大批的军事干部转到后勤战线。我当时所在的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同志调东北军区任后勤部司令员,西满军区司令部的全班人马改编为东北军区后勤西线战勤司令部,李聚奎任司令员。我调西线战勤司令部任参谋长,准备支援攻打长春、沈阳。由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先打锦州,西线战勤司令部改编为东北军区后勤第一分部,我担任部长,奉命开赴辽西,参加了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即奉命开赴北平前线,归第一兵团指挥。当时,肖劲光同志是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 我们于11月中旬从冷口、喜峰口隐蔽进关,在宝抵、玉田、丰润一带部署兵站线。12月中旬,肖司令员指挥的6个纵队已逼近了北平城郊,切断了敌军平津之间的联系,第1兵团指挥部进驻到通县东南永乐店。
12月20日夜,我带领战勤科长赶到第1兵团指挥部,报告了职务姓名,说明奉野后指示来接受任务。陈伯钧副司令员把在座的首长向我作了介绍。我见到身材高大,作风严肃的肖司令员,心中有些敬畏。当我汇报了一分部的部署后,肖司令员便开门见山地说:我军已经完成了包围北平的部署,敌人东逃南窜的路都堵住了。北平城内的敌人还有25万多人,我们围城的部队1纵、3纵、6纵、10纵、11纵和华北7纵,正在做攻城的准备工作。稍停了一下,他又简要地指出:你们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供给北平前线6个纵队的粮草、弹药、油料,收治伤员;二是在后勤配置上也要防备敌人可能突围,把南苑机场的电讯器材和丰台仓库的物资拉出去,这一带准备打仗。
说到此,他对陈、解二位首长说:请陈副司令和解参谋长详细同你们谈。肖司令员的谦和态度,使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消除了。解沛然参谋长在挂着的地图前,将敌人的情况和肖司令员部署的打法作了讲解,陈伯均副司令员就肖司令员交给我们的两项任务又作了具体的补充。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前线总指挥的肖司令员确实做到了知已知彼,对敌情我情摸得很熟,简要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地把形势和任务点明,再由副手根据要点加以说明,使接受任务的部属心中有数,增强了必胜的信心。第二天,我们根据肖司令员交给的任务重新作了部署,并分头到北平前线各纵队了解需求,展开工作。不久,1纵队调往天津前线,虽然北平围城部队减少了1个纵队,但是肖司令员交给一分部的任务没有变,直到北平解放。
1949年1月15日,我军一举攻克天津。北平攻城部队也加紧了敌前练兵,城内之敌已难迈出城门一步。在我强大的军事攻势之下,经过几次谈判,傅作义将军终于接受和平改编,于1月30日全部撤到城外,北平和平解放。
继和平解放长春之后,又和平解放古都北平,两次围城战役相距也只有100天的时间,而两次围城战役的前线指挥员都有我们敬爱的肖劲光同志。长春围城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而北平围城的结果则创下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北平方式的辉煌范例。这两个战役,既体现了中央军委战略决策的英明、伟大、正确,也说明了作为前线指挥员的肖劲光同志,不愧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能做到知已知彼,因时因地布势,以我之长攻敌之短,配合政治攻势,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中国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北平和平解放10多天之后,肖司令员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先给我讲了傅作义军队改编的情况,传达了中央军委向全国进军的指示,尔后说: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四野的进军方向确定为中南地区。我们第1兵团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已经接到命令由12兵团带40军、43军,为进军武汉的先遣兵团立即南下。这两个军就是北平围城时的3纵、6纵,有12万多人。从现在起你们只负责供应这两个军,物资补充要充足些。离出发时间还有7天,要抓紧准备。接着他意味深长地说:兵家有句俗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们一分部也要先头南下,筹集粮草,先开到郑州以东与中原军区取得联系,再随40军、43军行动。我感到任务艰巨,表示回去后争取时间,按指示行动。
可是肖司令员并没有让我离开的意思,而是把手往下一按,打了一个不要离开的手式,并把话题转为闲谈的方式。他语气平静地问我:北平是个文化古都,大家都想去看一看吧?我回答说:这个想法是有的,可是任务这么紧,回去做思想工作,执行任务是第一位的,请司令员放心。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回答竟不合肖司令员所想。他微笑着说:北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我几乎走遍了全国,但到北平参观几处有名的古迹还是第一次,把部队都拉去参观是不行的,但让排以上干部分批参观参观是可以的,这也是思想教育工作嘛!不过,南下的准备工作不能耽误。我没有想到肖司令员会主动提出组织排以上干部参观北平,更没有想到我将肖司令员的指示向干部传达之后,大家执行任务的劲头更大了。7天以后,部队情绪高昂,准时出发。事后使我想起为将之道一张一弛这个道理,而运用之妙则有高下之分。
3月初,我们到达中原地区,在郑州以东集结。3月底,40军的部队解放了驻马店、确山,一分部进驻确山,4月初移驻信阳。一分部进驻信阳后,肖司令员专程到信阳看望分部机关干部战士,并给分部的领导干部讲了当前的形势。他说:白崇禧外号小诸葛,也有人叫他白狐狸,狡猾诡诈。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差不多打光了,还剩下100多万人,防线很长,分得很散,没有能力阻挡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白崇禧的桂系集团损失还不大,仍然妄图保存和扩大桂系势力,在中南造成割据的局面。他们用备战求和两面手法顽抗,避免他们的主力被我们消灭。他们保不住武汉,可能向江南逃跑,退守湖广。为了牵制住白崇禧,不使他渡江窜逃,我军暂不继续迫近武汉,原地休整待命。四野的后续部队已经开始南下,你们要为几十万过境部队准备充足的粮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肖司令员亲自向我下达过三次任务,每次都是先讲形势,讲全局,用全局带局部,目的明确,给下级执行任务留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充分条件。这也是肖司令员领导方法的一个特点。
南下之前,肖司令员特别强调粮草先行。南下途中,肖司令员一面指挥打仗,一面亲自抓粮草。4月初在信阳,肖司令员亲自召集桐柏军区、江汉军区和驻在附近的40军的领导同志研究筹集粮草的计划,并让我和兵团司令部队列科长岳英同志,到鄂豫军区去通报情况。可能是考虑到对友邻部队的尊重,肖司令员嘱咐得十分具体,路怎么走,见到鄂豫军区首长怎么说,都做了周详的考虑。他说:你们从信阳往东走,到商城去找王树声司令员,同他讲四野后续部队有十几个军已从平津附近出发,经过南阳、信阳、罗山、潢川进湖北南下,请他们积极准备解决过境部队的粮草。你们带一部电台,以保持联系。然后又特别叮嘱:要带一个加强班,带上一挺机枪,沿途还有土匪,要注意安全。我们乘一辆卡车、一辆吉普车连夜出发,在光州以东几里远的地方果然遇上了土匪,纠缠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傍晚才在商城以东的村庄里见到了王树声司令员。沿途的遭遇,亲身的经历,我对肖劲光司令员更加敬佩。我想起三国演义上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带兵亲自管粮草,又联想到肖司令员抓筹集粮草,觉得他确实是深谋远虑,统观全局的主将。
1949年全国的形势发展很快,4月23日我二野、三野大军渡过天堑长江。4月底,肖司令员率领的四野先遣兵团已进入湖北,肃清了汉口外围的敌人。5月中旬,白崇禧集团弃城向湖南境内逃窜,12兵团先头的两个军也乘势追过长江,兵团指挥部进驻武汉,肖劲光同志兼任武汉市警备司令员。我们在进军中筹集的大米,源源运进武汉市,投放到市场上又起到了平抑物价的作用。银元很快跌价了。起初是为了保证军需而征集的粮食,对于获得新生的武汉市又达到了稳定社会、安定民心的目的。
6月,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进驻武汉,一分部归建后撤销,下属单位改编为四野后勤驻几个地区的办事机构。郭维成约我去搞铁路工作,野后周纯全部长同意,野司给开了介绍信。据说正在北京养病的罗荣桓政委知道了,不同意我到铁路工作,说二是到空军当后勤部长,二是到二分部去当部长。我对新军种一窍不通,只好选择比较熟悉的工作,到二分部去。二分部10月中旬进驻衡阳,以衡阳为枢纽,向南至韶关西至柳州部署两条兵站线,支援进军两广,受四野后勤部和12兵团的双重领导。我到二分部,可以说又回到肖司令员的指挥之下。其间,为司令员又率军和平解放了湖南省会长沙市。
北上改编
1950年1月底,突然接到肖司令员的电话,说他要从长沙到汉口去,叫我和政委立即赶到汉口龙沙公园(原白崇禧的司令部)四野总部找他。我和许培仁政委猜测不出为什么叫我们到汉口去,但是肖司令员召见,估计不会是什么小事,所以就赶紧出发到四野总部去。走进肖司令员所在的办公室,见林彪司令员也坐在那里。我们向林、肖敬礼,肖向林彪介绍:这是二分部部长张汉丞。这是他们的政委。肖司令员以前没见过许培仁,叫不出他的名字,我赶紧补充说是许培仁同志。接着肖司令员向林彪提出:我意叫张汉丞他们那个分部调到海军去,组建海军后勤部。林彪说:可以,我同意。组建海军需要很多的干部。这时,我们才知道肖司令员负责组建海军。肖司令员转过来对我和许培仁讲:林总同意了,请你们仍回衡阳,把部队集中起来,先整训,后精简,搞好思想动员,准备北上改编。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的目的地暂不能定。我到北京定下来之后再通知你们。几句话,斩钉截铁,很明白这就是组织决定。我心里想,上次没有去空军,这次又要到海军,反正都是不熟悉的工作在等着,好在这次是跟肖司令员一起到海军,心里踏实多了。
回到衡阳,军委的电令也到了,调二分部归军委海军建制。我们2月份开始从湘粤、湘桂线向衡阳集中,精简整训搞了一个多月,留下1473人担任留守任务。参加海军的干部战士3583人(其中干部985名),于4月4日举行宣誓大会,4月8日北上,20日全部抵达青岛。5月初开始整编,肖司令员也赶到青岛,把青岛市委、青岛警备区、四野后勤二分部的领导同志召集到一起,研究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的问题,成立了海军青岛基地筹备委员会。青岛警备司令员赵一萍任筹委会主任,一分部政委许培仁任副主任,从分部调出1079人充实到基地筹委会各办事机构。同时着手在青岛筹建航空学校、炮兵学校、鱼雷快艇学校,从二分部调出以政治部主任李书祯为首的1128人,分别参加各学校的筹建工作。又调出去1200人,编成满洲里、绥芬河两个转运站和4个仓库,负责接收转运从苏联进口的物资。留下200名干部组成海军后勤部机关。5月20日整编就绪,我带120多名干部移驻北京,许培仁同志留在青岛成立了海后办事处,担任驻青办事处主任,负责接收进口物资,清查接管日伪海军和国民党海军遗留的海军设施和海军物资,供应驻青岛的海军部队和学校。由于肖司令员亲自抓,我们边整编边开展工作。在组建后勤机关的同时,清查接管了海军码头、船厂、医院、营房、机场、旧炮台等等设施,为建立海军青岛基地和学校,做了必需的物资准备。
艰苦创业
1950年1月军委发布了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员的命令。2月他到北京开始组织筹建工作,他非常明确地提出:海军应该是一个军种,统一管理与指挥全国各地海军的领导机关不是军委总参的一个业务部门,应该是个决策机构。但是,海军领导机关设在哪里?有的主张设在北京,有的提议设在天津,有的意见设在青岛。后勤人员分头在这3个城市找房子,调来机关工作的干部大多安置在前门外一些小旅店和小客栈里,政务院拨给的几座房屋只能作办公用。我们从后勤工作的角度认为领导机关的定点问题是解决营房的前提,不管设在哪里,只要定个点就便于解决住房。在这件事情上肖司令员再次用事实教育了我们。他说:海军领导机关设在哪里,关系到海军的长远建设。从长远建设着眼,海军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军种,领导机关设在北京,才能保持同党中央和军委的密切联系,及时得到中央和军委的指示,也便于向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工业部门及时洽商、解决问题。他这样教育我们,还亲自向聂荣臻代总长、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陈述自己的意见,毛主席指示:海军领导机关应该设在北京。
海军领导机关1950年4月21日在北京宣告成立以后,北京市的公房已经分配完了,肖司令员又派景宜亭副部长带着他的亲笔信去找国家经委主任陈云同志,经陈云同志批准在北京买民房。当时国民经济还处在恢复时期,货币仍不稳定,买民房是以布匹作为等价物,再按布匹的折款付房费。这样从东单到东四买下了3万多平方米民房,才把租住的旅店腾出来了。后来民房也买不到了,肖司令员又呈请毛泽东主席批准了海军领导机关的建房预算。
军委决定从各大战略区调给海军作为基础建设的军、师、团机构陆续开到,人员换上一个人民海军的帽徽,仍着陆军服装,部队怎么编制?装备从哪里搞?吃穿住怎么办?都要上面出主意想办法去解决。日常事务性的电报很多,又无章可循,为了处理好大量的日常工作,又不致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事务圈子里,肖司令员采取了集体办公的形式。参加集体办公的有刘道生副政委,王宏坤副司令,罗舜初参谋长,雷永通干部部长,我和景宜亭副部长,讨论某个业务问题时,也请有关部门的干部参加,办公会议地点就在肖司令员宿舍。每天上午集体办公,下午回自己单位工作。通常是大家先发表意见,肖司令员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就是办公会议的决定,各自办理的情况再向办公会议报告。这是一种既充分发扬民主,又达到高度集中的领导方法,可以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办事效率,还能使主要领导同志集中精力思考海军初建时期必需确立的建军路线、方针、政策等带全局性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肖司令员主持召开了海军建军会议,制定了海军建设方针和3年建设规划,既有长远奋斗的目标,又有近期建设的步骤。
人民海军成立之初,大陆上的解放战争基本结束,解放战争的战场转移到海上,海军立即担负起肃清海匪,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任务,并积极准备解放台湾。中央军委决定从军事贷款中拨出1.5亿美元购买海军装备,以加强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至1950年10月,用这笔钱购置的海军装备,从满洲里、绥芬河两个口岸就运进1832个车皮。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预定拨给建设海军的军事贷款不得不转用于朝鲜战场,海军装备购置计划推延了。海军创建的头3年(19501952年),国家拨给的海军经费压缩到最低限度,只占国防费的3%,平均每年1.5亿元人民币。根据我国沿海斗争的形势,很需要加强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而国家财政支出要首先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海军建设挤到了次要的位置。
浙、闽沿海的海上战斗又很频繁,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肖司令员指示后勤:要将军委拨给国防费,按照适当比例,有计划有重点地保证海军建军方针的实现。大家刚从陆军来,都抱着满腔热情想把海军建设搞上去。可刚开始就在计划问题上遇到了曲折,这使海军高级干部之中都在思考怎么办?要迎着困难向前进,必须拿出切合实际的办法来。在这样的情况下,1951年2月肖司令员请各军区海军领导人和后勤部长,还有青岛基地、大连海校的领导和后勤部长到北京来,亲自主持召开首届海军后勤会议,并作了《一切服从战争,在困难中建设我们的力量》的报告。肖司令员先讲国际形势与朝鲜战争形势,向到会的同志介绍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在使大家了解全局的基础上,他很有说服力地指出:现时国防建设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建设空军、炮兵、坦克部队以及改善陆军部队的装备上。
海军建设的需要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必须服从中央军委战略部署的全局。不能因为自己搞海军就强调海军建设的特殊性,海军建设只能在国防经费可能的范围内,有重点地解决一些问题。肖司令员还进一步阐述了服从全局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辩证关系,他说我们总的思想应该认为人民海军是要建设和发展的,但是要有一定的步骤,尽管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主观条件不够,人和技术跟不上去,增加新的资财也是接受不了的。因此,不能单纯的从有多少物质资财的增加看问题。钱的问题对海军发展是有限度的,但是在提高部队的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和政治素质方面是没有限度的。这些工作做得好,就可以增长我们的力量。这是在海军建设史上第一次提出把政治素质、文化技术水平、作风培养等作为物质力量来抓,把基础打牢。
在对全局有了统一认识之后,为了统一步骤,肖司令员又提出在困难中必须建设起来的力量是什么?让大家专题讨论,要求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以最合理的方法,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有意义的方面。肖司令员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首先是抢修舰船,巩固和提高华东海军现有舰艇部队的战斗力,购置改装旧船,打捞修复沉船,适当装备中南海军和青岛基地,抢修机场、阵地、码头,建设海岸炮兵部队,巩固沿海和海岛几个要点;其次是拿出一些钱来办学校,培养干部,为长远建设准备条件。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从长远着眼提出的在困难中必须建设起来的力量,于是形成了保证重点,解决必需的海军后勤工作方针。肖司令员在提出这一方针之后又进一步阐述了相互制约关系,他说:比如舰艇部队发展了,解决油库、辅助船只就成为必需;建好阵地、部队进岛,解决驻岛部队的营房就成为必需。但是,重点与必需只是说明建设的要求,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范围。这就把保证重点、解决必需明确地规定在可能的范围之内,激励起大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正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的力量的所在。
在上述方针原则指导下,经过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海军的后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海军初建时期有101个岛屿进驻了部队,部队边训练边施工,3年共建造驻岛部队营房11万多平方米,总平均每平方米的造价在15元以内。少花钱多办事,饱含着创业者的艰辛。初期进岛的连队,有70%的战士在建设海岛中立功受奖。
1950年,海军只有3艘油船,5艘拖船,7艘驳船组成的1个水运队。1950年7月解放嵊泗列岛的战斗中,后勤只有1艘拖船能够出海担负拖救任务。随着海上战场南移,增加必要的辅助船只势在必需。根据当时的主客观条件,采取了建造机帆船和改装渔轮的办法建立辅助船队,到1952年就建造和改装出100多艘,建立起3个航运大队,虽然性能差一些,但是可以担负起近海岛岸的运输补给任务。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之后,以后的步子就加快了,到1955年底,海军后勤辅助船大队和中队即扩展到16个,拥有的油船、水船、拖船、运输船、修理舰等达8万余吨。
海军创建初期,一切战斗设施的建设,都是按照肖司令员提出的抢修、抢建的精神进行的,办法是自己动手与依靠人民群众相结合。如修建第一个机场,有2000名海军官兵带领2万名民工参加,从勘察、设计、备料、施工,在短短的25天内就宣告完成。修建第一个快艇基地和第一个潜艇基地,也都是只用了1年的时间。在山东半岛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即修建起10处海岸炮阵地,架起41门海岸炮。用了3年的时间修建各类仓库52万平方米,基本上改变了利用庙宇、祠堂、学校、民房堆放物资的局面。
1953年以后,中央军委对海军的拨款比1950年增加了5.8倍。这时,海军才有可能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建设,肖司令员根据经费的可能提出:以空、潜、快为重点,相应地发展其他兵种部队。后勤工作方针仍然是保证重点,解决必需。到1956年海军经费总额共30亿人民币,按照保证重点建设的方针,用于购买舰船、飞机、火炮的经费占50%,用于海防建设的经费占7.4%,用于建学校、工厂、营房、医院、仓库的费用占6.3%,人员生活费占16%。大部分海军机场、基地、阵地建设,是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我认为保证重点建设的方针在海军后勤工作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肖司令员还经常提醒我们:后勤工作除了保证贯彻落实海军的建设方针以外,要研究适合海军部队特点的工作方式与供应方法,要面向舰艇,面向岛屿,为舰队服务,为岛屿服务。在后勤人员中要把这个思想牢固树立起来。1951年我们把肖司令员提出的两个面向、两个服务列入后勤工作要点,1952年8月召开的第二届海军后勤工作会议上,又明确规定为海军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求后勤干部到第一线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了舰艇岛屿供应站,制订了一批具有海军特点的供应标准,为海军后勤工作制度化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悠悠40年,转眼就过去了。回忆往事,使我们更加怀念创业的元勋肖劲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