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晗竞选 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马冬晗、马冬昕事迹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马冬晗.马冬昕事迹马冬晗.马冬昕,女,中共党员,清华大学2008级本科生.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现场,一对双胞胎姐妹--精仪系08级本科生马冬晗和化学系08级本科生马冬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她们最终分别以答辩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有5名本科生能够获此殊荣.她们也是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设立以来,获得者中唯一的一对双胞胎.点击量过万的"周计划表"&qu

2011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马冬晗、马冬昕事迹

马冬晗、马冬昕,女,中共党员,清华大学2008级本科生。

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现场,一对双胞胎姐妹——精仪系08级本科生马冬晗和化学系08级本科生马冬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她们最终分别以答辩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有5名本科生能够获此殊荣。她们也是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设立以来,获得者中唯一的一对双胞胎。

点击量过万的“周计划表”

“2008年,携手圆梦清华园。”这是刚进入高中时,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的约定。三年后,当她们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双双保送进入梦寐以求的清华园时,和大多数新生一样,都经历过不同的迷茫和紧张。姐姐马冬晗对自己的评价是“适应能力差”,大一的时候学习机械制图课程,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同时困扰她的还有微积分课程,也是一开始就学得很懵,常常望着一黑板的板书不知所云。“那时就只好赶紧把笔记都一字不落抄下来,即使听不懂上课也要紧跟着老师,但是总是感觉自己被老师的进度超越,而非自己超越老师的进度,这样的感觉特别不好。”

面对这些挫折,姐妹俩为自己量身打造了密密麻麻的周计划表。每天早晨六点半,姐妹俩就一起起床学习,晚上自习到十点半教室关门,才收拾东西回宿舍休息,甚至有时候熄灯以后,为了不影响宿舍同学休息,还搬着凳子到走廊里去,或者倚在走廊扶手处看书。

到了大二时,姐妹俩就完全跟上了老师的节奏,真正把进度把握在了自己手中,三年学习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多门课程排名第一、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三年的努力,困难中的不懈坚持,终于让她们在清华园里延续了骄人的成绩!而其中一张密密麻麻的“周计划表”,也在她们获得“特奖”后,被其同学悄悄拍照放到了人人网上,几天下来点击量过万,同学们纷纷留言,既赞叹姐妹二人获奖实至名归,更表示要将她们真正作为学习的榜样。

“爸爸妈妈,我们表现得很好,为我们骄傲吧”

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在高中时候就成为了预备党员,进入大学她们时刻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出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在大学四年期间,她们不仅学业优异,还坚持参加学生社会工作与社会实践,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收获感动,在接触社会的路途中奉献成长。

大一暑假恰逢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姐妹俩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清华学生组成的“科技发展”方阵。那个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她们从8月1日一直训练到9月底,中间只回家呆了不到十天,但是爸爸妈妈非常支持她们的选择。国庆游行前一天晚上,队伍集结前,姐妹俩和父母通了电话,爸爸问:“明天能在电视上看到你们吗?”姐妹俩说:“你们看不到我们,但是能看到清华的方阵,我们就在里面。”但爸爸妈妈还是在电视里看到了姐妹俩——中央电视台记者来清华采访时,恰好拍下了刚从长安街回来的、还沉浸在兴奋激动中的姐妹俩。她们对着镜头说:“爸爸妈妈,我们表现得很好,为我们骄傲吧!”

姐姐马冬晗曾是精仪系学生会主席,也是精仪系学生会历史上第一位女生主席;这让她承受了很多压力,也带给了她最难忘的回忆。喜爱打乒乓球的她发现精仪系有很多和她一样热爱这项运动的同学,但是大家并没有组成一个队伍。作为学生会主席,她招募人才并组建了精仪系乒乓球队,至今还在用心的呵护培养它。

妹妹马冬昕则先后做过班长、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在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期间,她分管生活权益部,在百年校庆的主题歌会上负责舞台消防工作。

大学期间,姐妹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并都选择了支教这种形式,还都分别担任了实践支队的队长。

挑战自我中收获成长

大一暑假,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招新,姐妹俩一起报名并最终入选。在国旗仪仗队的生活,可谓“水火淬炼,百炼成钢”。入队训练开始后没多久,激动兴奋的心情便被训练场上的汗与泪代替:每周一早上,五点半就要起来穿军装、整理军容,准备出旗;每周日下午三个小时的训练,最简单的军姿要夹四张扑克牌保持身体笔直、正步踢腿练习一踢就是半小时,每次训练完衬衣都能拧出水来。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姐妹俩的仪仗动作标准了、美观了,逐渐成为仪仗队护旗任务的“黄金组合”。

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姐妹俩在接到担任迎校庆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护旗手的任务后,对自己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圆满完成升旗任务!姐姐马冬晗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找来金工车间的师傅,设计制作了崭新的滑轮,保证升旗过程匀速、美观;妹妹马冬昕则对国歌的时间、旗杆的长度进行反复的精确测量,保证升旗时间一秒不差。执行任务前,她们做了无数次升降旗练习,洁白的手套被旗绳磨破了,手指也被磨出了水泡,双腿更是站到抽筋,终于在开幕式当天把五星红旗一秒不差地升上了蓝天。

2011年底,仪仗队换届,服役两年半的姐妹俩含泪告别了仪仗队,又在课余投入了清华大学乒乓球队的训练,成为了学生中的“专业运动员”。其实姐妹俩本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三斤多。原本身体孱弱的姐妹俩,从幼时便坚持体育锻炼,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她们积极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长跑、乒乓球、排球、羽毛球……且最终都战绩不俗,从一开始的“菜鸟”逐渐地变成了“女一号”。

由于比赛成绩优异,大四时姐妹俩一起入选了清华大学乒乓球队。回忆起刚进校队的时候,姐妹俩笑称当时特别丢脸:体能训练,还没有掌握变速跑的她们,一头撞到了赛场周围的挡板上;队内打比赛,几乎场场被虐、满地捡球。两个女孩每次都是生龙活虎的来到球场,训练结束后累得蹲在地上站不起来,但她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每次提前到训练场去热身、帮助教练搬运训练器材;训练结束后,总是主动加练、找来教学视频和书籍钻研技术动作……经过一周八九个小时高强度的认真训练和自己课外的主动加练,如今她们的球技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小小的银球见证了姐妹俩的执着,国球精神鼓励她们不断拼搏,为清华争光。

而今迈步从头越

大四伊始,和众多毕业班的同学一样,姐妹俩也面临着出路的选择。和往年各自院系第一名都选择出国不同,经过全面、冷静、客观的思考和分析,姐妹俩同时选择了留在清华直读博士生。她们认为对未来的选择要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妹妹马冬昕曾经因为兴趣想转到航空航天学院读研究生做空间站方面研究,甚至想过去基层部队,父母也很支持她,但仍然是考虑到要发挥自己的强项,她决定还是应该以科研的形式为军队服务。她在“特奖”答辩中坚定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为科技强军添砖加瓦!”

姐妹俩也因为双双获得“特奖”,成为了校园中备受瞩目的“名人”,周围同学也乐于从她们那里,获取学习与校园生活的经验。2011年底姐姐马冬晗在人人网上写了一篇日志,讲述自己期末复习的经验和体会,其的端正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谦虚真诚的为人心态赢得好评如潮。2011年11月,妹妹马冬昕当选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顺利免试推荐研究生后,姐妹俩在实验室开始了“准博士生”的科研生活。照例是每天6点半起床,7点到实验室;照例是日日夜夜忘我地工作,她们的心里还有更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这个梦想,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完成。“就像大学三年来一直在与机械制图做斗争一样,我相信我可以坚持下去打败路上更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