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全文简介、主要内容、作者等)
《海的女儿》(07版)故事中“海的女儿”生活在海里。她可以在那深蓝色的海底世界自由自在地度过三百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无忧无虑的一生。她的寿命比人类长好几倍,但她却是一个低级生物,没有人类所特有的那种“不灭的灵魂”。
为了获得这个灵魂、进入生命较高级的境界,她放弃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忍受着把自己的鱼尾换成一双美丽的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而热恋一个人间的王子,希望通过和他的爱情能分得一份人类的灵魂。
但这个王子最后同一个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她的希望破灭了。如果她仍然想成为“海的女儿”,继续度过她那无忧无虑的三百年的岁月,就得在那王子结婚的早上,用尖刀刺进他的胸膛,让他的热血流到她的腿上,这时她的双腿就可以恢复成鱼尾,她就能再度回到海底世界,回到她的家人中去。
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己投进海里,化为泡沫。从孩提时代起,安徒生童话就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寂寞的童年被这些童话照亮了。一提起安徒生,我们马上会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光荣的荆棘路》等名篇。
这些童话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我们常常沉迷于这些童话的美丽幻想和深邃内涵中,从小到大,甚至到白发苍苍,这些吸引都不曾消失,并且还要持续下去。作为中国人,看到安徒生童话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遇到翻译家叶君健先生的名字。
叶君健先生是中译本安徒生童话躲不过去的一座山峰,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首先安徒生是伟大的,他的生动、风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话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是作为翻译家的叶君健先生也是不可忽视的,叶先生强调对原著的“再解释”过程,力求传神、贴切地译出原著,并且让译文保持原有的诗的效果。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两者的珠联璧合是一个典范。叶先生的中文译本是直接从丹麦原文翻译而来的,翻译时是把安徒生当成哲学家、诗人、大作家来对待的,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被世界文坛公认为是两个(另一译本为美国珍·赫叔尔特女士所译)最好的译本之一。
叶先生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因此获得丹麦女王授予“丹麦国旗勋章”的翻译家。叶君健与安徒生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小家境贫寒,历尽坎坷走上文学道路,但是两个人都对文学有着一种强烈的热爱,有一种赤子之心。
天赋加上汗水,终于在文学的道路上成为光荣的一员,正如安徒生所写(叶君健所翻译)的那种情形:“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能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无疑,这是人类的荣耀。中国读者是有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安徒生”,中国的读者应该感谢安徒生和叶君健,是他们两个人心灵的碰撞使中国人读到了如此优美、如此伟大的童话,在整个人类的荆棘路上,他们两人都是这条灿烂光带上的闪光点。安徒生,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
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Andersen,1805—1875)丹麦作家,童话大师。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大学教育。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
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们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
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为人洗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愿”——他想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
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安徒生14岁就离开了家乡奥登塞市,在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
虽然由于贫困和由此而带来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体,毁坏了他的体形和声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
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
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
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