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可欣:总主持人应是杂家 与沙桐同荣辱共进退
2012年8月22日,由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体育频道联合主办的“中央电视台2012年伦敦奥运报道主持评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李挺出席并讲话。在本次奥运报道中担任总主持人之一的***谈了自己三方面的体会。以下是***的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领导和组织,让我在已经17年的电视体育报道生涯中,第一次在奥运会担任总串联的工作,而且比较平顺完成任务。
第一,平时解说评论做得比较多,这次总主持比较轻松心态。平常对很多项目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所以在主持的过程中,如果对临时出现的项目来加以点评甚至有简单的评论的时候,都非常顺畅。这次遇到网球解说几局比赛,还有奥运三项赛,前面整个赛道介绍,包括赛事历史,之前我在卫视体育台做过项目解说,网球、羽毛球、游泳、体操、田径、跳水等等这些项目都说过,主持游刃有余,同时遇到篮球比赛,我跟***都没有篮球解说经验,那十几分钟很仓促,显得很苍白。
要感谢平常工作的积累,作为一个体育评论员,对于我做最后总串联工作非常有帮助,使我整个进入角色没有障碍。
第二,总串联工作是一个很需要配合的工种,需要跟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比方说导演、导播、音频、摄像,还有撰稿人、行进间包装组,还有搭档***。
包装片里,谈到奥运记忆,我谈到18天里印象最深是***这张大脸,每天都是在不断地磨合,然后彼此之间气场、情绪配合,我们工作顺畅下去非常重要的保障。***这个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他跟我们那儿音频老师互动特别好,除了咖啡、午餐基本配置,还有情绪上面的撩拨,使工作环境非常愉悦。
举一个我跟***配合并不是非常默契的例子,有一次比赛进行过程当中,导演说用四视窗的方式,全面进行奥运会报道,给了基本信息,现在四个赛场有什么内容,画面上是四视窗,接下来进演播室,我跟***来说。当时手头资料非常不完整情况之下,我跟***沟通并不是非常顺畅,具体表现就是我几乎把所有话都说了,镜头切给了***,他没有接话。这个事情做完之后,回到正式比赛过程当中,那是我们第一次关于如何配合、分工最认真的谈话。
当时很多观众可能感受跟我们不一样,***就说,镜头切了我,我没有机会说话,没有给我留气口,我是很尴尬的人。我妈妈看了之后说,沙老师生你气了吗?不接你的话。每个人主观色彩,对于事件回述不一样,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也是生活丰富多彩的层面。
这次之后,我和***建立共识,这种共识以前就有,这次伦敦奥运会经过磨合变得非常鲜明,灯一旦打开,我们之间同荣辱、共进退的状态,我们两个人同时呈现,一定要做到最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三,作为总主持人应该是杂家,不光总主持人,主持人也是杂家。人类认识世界应该是理论加实践,古人话说读万卷书、行***路。领导给我们机会到奥运会现场,给了我们实际学习、亲历机会,因为现代奥运会已经不是单纯体育内涵,以体育为载体,全方位地呈现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价值的一个展示、交流平台,奥运会赛场上,如果不影响节目运行情况下,每个记者、主持人应该更多走走,感受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去伦敦之前,我做很多这方面功课,读了伦敦历史、文化发展,关于现在一些对世界有影响的文化名流的传记,包括看他们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因为伦敦戏剧非常有先锋,好莱坞的很多大牌明星都是英国裔演员,我之前看过海伦演的,如何处理戴安娜王妃葬礼,描写仍然活着君主和国家元首,看了这部戏的话,不仅对政治体制、王室、执政党之间微妙关系,同时可以了解王室成员,甚至可以了解女王的狗,包括很多英国著名演员。
他们所拍摄的戏剧里面,《国王的演讲》英王乔治五世是口吃,如何走上君主位置,自己非常人性的过程,你看了这部电影,第一次走进英国,对英国有亲近感,多元化认知不一定立刻改变你做体育节目表达的基本样态,但是持之以恒,会使解说、评论、主持工作加入一些鲜活、多层次色彩,而且最终会给你的工作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格调。我现在只是粗浅的尝试,这是我以后工作努力的目标。
除此之外,跟当地民众密切解说也是很重要,我们有机会跟巴士司机、出租车司机聊天,普通民众心里怎么面对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他们心态跟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世界各地生活的人们,他们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作为人的共性、本质是彼此相通的。这些鲜活的接触和了解,都对我们做好体育节目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