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介夫人 名人画册帮你走近安子介——写在安子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

2017-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安子介在<中国文字里的几个特点和问题>一文中写道:"每个人在生活上有三件事和自己的母亲有密切关系或源起于她:1)当然是自己的身体,是母亲给的;2)母食,将来一生喜欢吃的东西,不外乎幼时母亲常给的食物;3)母语"我们言语的能力,绝对和母亲的教养有关,无论是用词的含义或用语对未来生活的影响."这段文字不仅阐述了他研究汉字学的缘由,也流露出他对母亲的深切怀恋. 安子介祖籍是浙江东部定海区.浙东沿海人大都以捕鱼为生,大海不知吞没了多少渔民,他的外祖父也葬身海底.因男人经常

安子介在《中国文字里的几个特点和问题》一文中写道:"每个人在生活上有三件事和自己的母亲有密切关系或源起于她:1)当然是自己的身体,是母亲给的;2)母食,将来一生喜欢吃的东西,不外乎幼时母亲常给的食物;3)母语"我们言语的能力,绝对和母亲的教养有关,无论是用词的含义或用语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这段文字不仅阐述了他研究汉字学的缘由,也流露出他对母亲的深切怀恋。 安子介祖籍是浙江东部定海区。浙东沿海人大都以捕鱼为生,大海不知吞没了多少渔民,他的外祖父也葬身海底。

因男人经常出海打鱼,教育子女的重担往往落在妇女肩上。为了教育后代坚强地做人,她们口授格言,如"刀在石上磨,人在人上磨"、"一事不知,士者之耻"等等,这些警句深深地烙印在童年安子介的心灵里。

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做人的楷模。童年时代,母亲的言传身教,使安子介形成了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一事不知,士者之耻",已成为安子介一生求知的格言。每做一件事,他都希望做到最好,敢为天下先。

如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国际贸易实务》专著;创立香港战后首批之一的纺织厂;发明独特的中文电脑"安子介写字机";积极参与起草史无前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 安子介对祖国执著的爱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更应归功于母亲的熏陶,是母亲用朴素的哲理,启发他学会做人的道理。

两次婚姻

安子介十分重视自己的家庭,对待感情非常专一。他一生中举行过两次婚礼。第一次婚礼是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他与已故夫人叶纫荃夫唱妇随半个世纪。叶女士是他事业成功的强大精神支柱,他们生有三子一女。 他们俩一起经历过战争的磨难: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于1938年逃难到香港,1941年香港遭沦陷,又逃到重庆;1948年当内战激烈之时,第二次避难到香港。

在重庆异常艰苦的环境下,由于夫人的支持和鼓励,安子介完成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部大作。

她陪他在油灯下熬夜,同时还照料着四个幼儿。当书稿完成,安子介在自序中特地注明:内人叶纫荃女士给予鼓励。 为了感激夫人对自己事业、学术研究及培养子女诸方面的支持,在《解开汉字之谜》出版时,安子介在扉页上深情地写着:献给夫人。

叶纫荃女士于1987年8月因心脏病逝世,这一套五卷著作伴她一起落葬在深圳大鹏湾墓地,以此寄托安子介对夫人的哀思。 1994年,在北京的中共中央统战部,安子介举行第二次婚礼。

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和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等嘉宾出席,并由衷地祝他们生活幸福。 婚后,安子介在夫人郑惠荣协助下,完成了最后一部汉字学著作——英文版《汉字易学》。

在她陪伴下,安子介频繁往返于香港和北京之间,参加各种会议。由于夫人照顾体贴,安子介尽管年事已高,仍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政权平稳交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不是无血无肉的人"

安子介概述自己的为人:"我是心急有脾气的人,但我会为缺点辩护。心急易错,易错多经验。脾气是在合乎逻辑之下发,在失望之余发。我不是无肉无血的人。待人好也希望人待我好,反之他当我白痴,逆而顺之,岂非自求非福。

" 凡与安子介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他个性倔强,但为人正直、坦诚、心地善良、表里如一。政治上,他会毫无顾忌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如1982年,他第一次应邀访问北京,即向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议:"香港只能搞经济,不能搞政治运动。

"1983年,他又提出"港法治港"的主张。 邓小平,是安子介最敬重的伟人。自从基本法颁布之后,他心中一直盼望着1997年7月1日在香港迎接邓小平,能同他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当他听到邓小平不幸逝世的消息,这位泪不轻弹的老人也禁不住掉泪了。作为邓小平治丧委员会成员,安子介怀着悲痛的心情从香港赶往北京,向邓小平遗体告别,并出席万人追悼会。他一直默默地流着泪,痛惜伟人辞世。

"为香港人民服务"

"我始终为香港人民服务",这句话安子介说过不止一次,流露出他对香港和香港人民的一片挚情。 在他出任行政、立法两局议员时,香港岛、九龙、新界、离岛上,常见他的身影。他在九龙油麻地、观塘、香港岛湾仔等地考察工业新区后,提出城市规划需整体考虑;在香港岛湾仔访问渔民时,详细了解渔业情况;走街串巷访问居民区,关心公屋建设等。

他对香港的教育事业尤为关心。1965~1975年,担任香港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副主席期间,他常常访问中、小学校,了解教学质量。

他以教育自己子女的方式,勉励学生:"自小就去发掘本身兴趣,培养对事物价值的判断能力。"他鼓励青年人,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专业技术,充实自己。 安子介信守"为香港人民服务"的诺言。

他在精力最旺盛的年代这样做,在古稀之年仍是这样做;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积极地投身于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这是他的爱国之举,也是他对香港——这块浸透他创业汗水的热土,给予的回报。

香港人民也没有忘记安子介长期以来对香港的贡献。1997年7月2日,就在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当时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代表特区政府和香港人民将特区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授予了安子介,他的名字在第一批十二名获奖者中位居榜首。

舆论界认为,纵观安子介几十年来为香港回归祖国,为香港国际大都市建设所做的卓越贡献,他享有这份殊荣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