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麟古城会 我院召开“纪念高盛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12月18日,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盛麟诞辰一百周年,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我院京剧研究所、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京剧系共同承办的“纪念高盛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高盛麟先生的亲朋好友、徒弟传人、艺术伙伴以及我院师生都纷纷前来参加此次会议,追忆缅怀这位在京剧历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艺术家、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副所长张关正分别主持了会议。
上午9点,会议开幕,龚裕书记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致开幕辞,他说:今年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高盛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也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65周年,高先生与中国戏曲学院有着深切紧密的渊源,这里是他晚年艺术生涯的归属。
高先生在中国戏曲学院十几年辛勤地传道授业释惑,不仅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梨园学子,也实现了自己由表演艺术家向教育家的转变。为纪念高盛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中国戏曲学院特别举办了系列活动,以表达对这位杰出戏曲艺术家的追思。
高盛麟曾经工作过的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微女士继龚裕书记的致辞之后,也在会上发表讲话,对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这次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这次“纪念高盛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谭元寿先生的发言稿中回顾了他与高先生交往的种种往事,以及高先生艺术生涯的点点滴滴。同时,谭先生表达了希望后生晚辈把高先生的技艺和艺术传承下去的愿望。
随后,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钮骠作了一篇题为《广撷博採,厚积薄发,卓成大家——纪念高盛麟先生百岁冥寿》的发言,他认为,高先生从艺一生,在表演艺术上兼容老黄,并得麒、盖,融会贯通,近70年的艺术生涯中用他显赫业绩写成了华彩绚丽的从艺生活篇章,可以说为京剧界留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
上海京剧院的副院长张帆先生回顾了高先生在上海的12年。他说高先生在上海的12年,正是他兼容并蓄、转艺多师,真正形成自己稳而不温、博而不杂、讲究人物神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风范的12年,12年的上海经历确实是高先生不可忽略的精彩段落。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现在不光要有高原而且要有高峰”,高先生其实是最好的一个实证,通过博采众长,学习各家各派的艺术,最终形成了他自己从高杂到高派的历程。
高盛麟的家人、徒弟、学生们也做了精彩发言,他们谈到高盛麟的人格之高尚,作人之谦逊,无比激动,并对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纪念高盛麟的系列活动表示感谢,感谢巴图院长,龚裕书记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一年多筹备工作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朋友们。
此外,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葆玖、李幼斌、刘秀荣、陈少峰、王婉华、李玉声、章金莱等;中国戏曲学院诸位教授:马名群、金桐、王诗英、陆建荣、陈国卿、奎生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连群先生,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杨振钢,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学原校长武春生,湖北省京剧院著名京剧演员程树强先生等,都在研讨会上做出了精彩发言。
研讨会最后,中国戏曲学院巴图院长作总结发言。他说:首先,这次会议筹备了一年,到现在终于要落下帷幕,我真诚代表学院对这次活动的策划者、支持者们表示衷心感谢。第二,对赵景勃院长,张关正教授等人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随后,巴图院长对高盛麟先生的嘉言懿行做了高度概括,他说:“高先生不挑乐队,不耍派头,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讲地位,不计名利,不摆架子,不争头牌,不排斥,不保守,不做作,不繁杂,不拘于技,不讨好,不卖弄,不拘困境,不讲价钱,不苛责学生,不责备同事”。
巴图院长希望这些品质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传承前辈先贤优秀的精神基因的一个重要人格代表,希望这些精神品质成为我院老师和在校学生精神世界当中一个珍贵的思想品质,希望同学心中也有一个永远的、高大的先生。
最后,主持人赵景勃教授宣布此次“纪念高盛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