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镗章草千字文 【图书】钟海涛章草千字文、心经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辑王羲之书帖中的一千个字,命当时的安成国侍郎周兴嗣编撰成文,以教宫中王子公主识文**字,此即为著名的《千字文》的由来。因其文对偶押韵,便于诵记,且广采博纳天文地理、古今史事、人物典故等,问世后便备受推崇,成为官学、私塾儿童发蒙之必读课本。
千载而下,无数书法家有感于此文,以其为内容进行再创作,如隋智永、唐褚遂良、宋米芾、明文征明等,日本书家卷菱湖、日下部鸣鹤亦有《千字文》作品留世。
时至今日,国运昌盛,文艺繁荣,重拾经典、再读国粹成为全民族的渴求与必需。河南省郑州市文联**钟海涛先生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钟爱国粹的挚真情怀及精纯的书法功力,欣然以章草笔意重新演绎《千字文》,既弘扬传统,又与时俱进。
相较于前辈,如当代章草名家王蘧常《千字文》的平送急收、流丽酣畅,钟海涛下笔则有更多的上挑和波磔,以横向取势,字形相对扁方,结体极趋简化,干净利落如切金断玉。他尊重、研究古法又不囿于古法,将章草的高古质朴与其自身的敦厚儒雅之气相融合,自出机杼,通篇流露出端正方严、肃整古朴的气格。
钟海涛章草千字文
清人褚人获曾这样评价周兴嗣的《千字文》:『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本着对先贤的敬畏之心,钟海涛的书法作品亦以此语为终极目标。综观其书,字体虽小,然笔笔精到,既考虑到书体整篇的转承起合,又在一气呵成的背后讲究笔画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仅靠线条在实践中的流动及空间上的切割便完成了时空的有机统一,行云流水如妙手偶得,千字千姿似妙笔生花。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涵义最深而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典著作,诵读此经便可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经文着重教人凛觉之法,用智慧观照内心及苦厄,以回归清静空灭无心之心的本位。众所周知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出自此经。
当今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价值观日趋多元,生活的物质化、碎片化使得人心日渐浮躁、功利。重读《心经》,有助于人们消除执念,降低欲望,通过在生活中做减法而增加幸福满足感。
为此,钟海涛先生正衣沐手,绝虑凝神,精益求精,虔诚恭敬地创作章草本《心经》。整篇观来,严肃谨慎,工整端庄而又笔断意连,内劲十足,显然是作者默坐静思后随意所适的结果。刘熙载《艺概》中言:『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钟海涛将书法创作作为个人修养、体悟的一种物态化载体,通过线条的运动,观照和抒写自我生命的律动,以《心经》表露自己的心性,把艺术与对人生的把握和展示紧密联结。
章草这种书体,源于两汉之间,盛行于东汉,是一种以篆隶为形质的快速书体;至魏晋隋唐,随着真书、行书的流行,其地位逐渐下落,宋朝以后更鲜有人问津;清末王世镗疾呼其重要性,才有民国初的章草中兴,出现了王蘧常这样的名家。
世人不选择章草,一是因为所传法帖太少,仅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几种;二是章草本身有严格的规范程式,比较难以突破。钟海涛却独辟蹊径,苦心孤诣。他数十年潜心章草的临摹、研**及创作。
他又擅长作诗填词,于文艺各门类涉猎广泛,属于文人才子型的书法家。这就决定了他并不追求大开大阖、剑走偏锋以博人眼球,而是欣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审美风味,力求返璞归真,着意于形式的恬淡与意境的深远。
然而,细心、内行的观众不难看出,在他貌似平淡的作品表象下,掩藏着千锤百炼、精准纯熟的技巧。正所谓『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将这些技巧上升到了一种个人的风格层次,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图书订阅:0371-5****895、188****0461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曾说:『伟大的民族在三种手稿中写下了它们的自传,这就是行为之书、语言之书和艺术之书。』中国的书法作品以汉字为主要载体,无疑兼有语言之书与艺术之书的功用。历代的书法作品中的文字,或吟咏自然,或思考人生,或感悟社会,还有格言警句等内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诵读中,它们如春雨润物般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人类行为之书的构建与书写,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脉络源远流长、搏动不息的永恒动力。
如果要深究钟海涛先生书写《千字文》《心经》的意义,我想,意义正在此吧。
(徐泳霞,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