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凤琴顾登崔 “陇剧新秀晁花兰拜陇上名角窦凤琴为师”仪式兰州举行
“陇剧新秀晁花兰拜陇上名角窦凤琴为师”仪式
2014甲午年之春三月,甘肃省陇剧院隆重举行了“陇剧新秀晁花兰拜陇上名角窦凤琴为师”仪式。拜师学艺之举在以往按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戏曲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今天,此事成为我省演艺界一段情真意切的佳话。
我国戏曲史中向来有“拜师收徒”的传习。年轻演员依据自身的条件和心仪拜某位或某几位名角为师,甚或跨剧种的拜师求艺,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在更大的范围承传戏曲表演艺术;而名家大师也常常乐于收留徒弟学生,更不受剧种、地域、行当和年龄的限制,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收汉剧的陈伯华、粤剧的红线女、豫剧的马金凤、川剧的阳友鹤等等为徒,而后者成名成家之后也收各自的徒弟和后生。
如此这般上承下接连锁传播,便构成戏曲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自然生态链”;戏曲大家庭里的同仁好友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师徒之间悉心传艺亲密无间,这就是一种青春活力的精神传递,是一种动态有效的艺术传承,体现着我国戏曲历史上繁荣景象的一种文化内蕴与特色。
然而在今天的生活环境中,这种收徒拜师之举显然已经稀少了。有人说,戏曲的“老一套”传承该改变了;又有人说戏曲艺术已处在生活的边缘,艺校也招不上学生了,还有什么收徒的意义呢?8年前,我曾有幸主持过“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收徒、西北秦腔净角张兰秦拜师”仪式,当时也曾在演艺圈有一些私下相左的看法。
今春,陇剧新秀晁花兰拜秦腔表演艺术家窦凤琴为师了,一杯清茶,一束鲜花,一席讲话,构成一种正式而简明的仪式,且有领导和专家学者及同事亲友们在场见证,把古老戏曲传承的特殊举措又呈现在众人面前。这在陇剧史上还是第一次。我想,这种主旨在传递艺技的师承关系并没有过时,而且更富有时代感,实际上很需要我们大家的再度认识与理解。
这种仪式虽然起始自师徒间个人的一种良好愿望,但确实在隆重地宣示着戏曲艺术传统的历史精神,特别是面对戏剧艺术后继乏人的现实境况中,更显现出在师徒二人身上所存在的对戏曲艺术生命力执著的一种释放。深入改革,走产业化之路,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之对于我省现有的秦腔、陇剧的从业者来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传承人才的发现培养才是最务实最有效的一道工作。
戏曲人才的培养,演员表演艺术的提高以及升华演员表演艺术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才是我省院团在建设特色文化中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第十四届中国梅花奖得主的窦凤琴和26岁的新秀晁兰花用她俩正式公开之举揭示着戏曲艺术和自己生命的真谛。这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叫好。
情真意切的拜师收徒具有戏曲传统习俗的内核之美,这种对戏曲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必然展示出一种崇德向善的高境界。在此仪式上,人们看到了都是主工正小旦的窦凤琴和晁兰花热忱而高洁的内心世界。“我9岁学艺,起早摸黑,工完5年课程,待进了剧团却没有工资,还得背粮学艺,跑龙套当配角,上山下乡苦吃了不少……可我热爱戏曲艺术,我得到过许多老师的指导;既然我已经是一个青年演员,那我一点儿也不后悔,今后一定要为中国陇剧艺术的发展尽我一份力量!
”;“晁兰花说到她的从艺之路,我心里有点酸楚,我和她有相似的经历。她勤奋善学,嗓音条件非常好,有天赋,悟性强,能执著追求。
今天她爱拜,我也爱收。希望她争当一个新型的陇剧演员,认认真真演戏,老老实实做人。我深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看,她俩的话语多么平实、动情,师者倾心教导,徒者着意进取,心意贯通,相承一脉,这便是对传承的一种宣誓。
而且我们从中还能感受到她师徒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取向与准则。这多么宝贵!这样的仪式充满着亲和力。天职、使命、责任、人生,这些严肃的题旨,均隐含在师徒温馨的人情味中。这是戏曲的传统智慧,润物无声,沁人心脾。
这样的仪式是美好的,能唤起人们久蓄的善意与共鸣,更广泛地传播一种传统艺术的能量。前来道喜致贺,不仅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将来也是验证者,大家都和师徒二人携手共勉,踏歌沐春风。好几位圈内外闻讯赶来的80后青年人为窦凤琴、晁兰花声声祝福喜笑颜开;窦凤琴的老公顾登崔先生也为她俩挥毫题书“天道酬勤”、“艺海无涯”墨宝,个中喻意天地可鉴。
而省陇剧院院长杨波发表演说,激情四溢而又令人品味:“……在我们这个行当耐住清贫,就是献出爱心,恪守优秀传统,就会弘扬民族文化。有名师名角带年轻的传承人,戏曲就不会消失,陇剧还会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