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故居曾是地下党联络点 仁寿堂将重新修缮(组图)
1946年,88岁高龄的萨镇冰,漂泊半生、几度宦海沉浮后,终于住进了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是此生唯一在其名下的房子。
萨老拒绝蒋介石赴台请求
仁寿堂虽然有两层,但萨老只蜗居一隅。
萨本珪回忆,1948年福州发大水,他们一家五口流离失所,搬进了仁寿堂。此外,这里原来就住着萨老的堂侄二人、仆人一位。后来,还搬来了族嫂一家四口。
整栋宅子只有六间房,实在住不下这么多人。于是萨老叫来一个工匠,帮忙在宅前砌了个亭子,面积不过十来平方米,他就搬了张单人床住了进去。此后,他读书、写字、生活起居都在这个亭子里。因为萨老常卖字赈济穷人,这个亭子就被叫做“鬻书亭”。
即便是蜗居,萨镇冰的大名依旧挡不住踏破门槛想来拜见的人,其中包括曾任中华民国代总统的李宗仁。
1949年解放前夕,萨镇冰因为腹泻住进了离家不远的福建佛教医院。一日突然有人来报:总统来了。萨镇冰躲避不及,就坐在病房里等待李宗仁。
李宗仁进来后,先脱帽致意,然后单刀直入提出蒋介石请其赴台的要求。萨镇冰直接回绝了。据当时在场的侄女回忆,萨镇冰说:“我年老体衰,卧病在床,怎能受得起跋涉,实在没有办法去。”后来担心蒋介石报复,萨老悄悄躲进吉庇巷,直到解放后才住回仁寿堂。
在解放前,萨镇冰默默为地下党员做了诸多工作。当时在福州一中读书的萨本珪,作为地下党员,在仁寿堂印刷红色宣传刊物。在白色恐怖时期,三天两头都有国军上门搜查。幸运的是,由于仁寿堂里住着萨镇冰而从未遭受过一次审查。后来,福州一中地下联络部干脆将仁寿堂定为联络处,各地来的抗战资料、物资都寄往此地。
据萨镇冰侄女回忆,1949年夏天,曾有三个男人前来拜访萨镇冰。当天萨镇冰破例留客谈了许久,在此期间因为情绪激昂,声调提高不少,在屋外的侄女听到他说,“……蒋介石要暗杀我……我拥护共产党……一定一定。”
后来《福建党史通讯》的一篇文章写道,这三个男人是“福建青年解放军”的代表,为解放事宜与萨老接洽。萨老表示自己不会随蒋介石赴台湾,会在福建等候解放。
萨老践行了自己的承诺。解放当天,已经91岁高龄的他兴高采烈地上街,与群众一起欢迎解放军。
解放后,感念萨老之功,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张鼎丞专程前往仁寿堂,看望已经91岁的萨镇冰。后来,著名将领叶飞将军也曾前往仁寿堂看望萨镇冰。
仁寿堂将重新修缮
从戎半生,晚年归居仁寿堂七年后,萨老病逝于此。
去世前,萨老留下遗嘱,仁寿堂献给政府,所有住在宅子里的人都搬走。除了族嫂一家,包括萨本珪一家都搬了出去。
随后,这栋宅子前面的芭蕉园被划归作为商业厅宿舍所用,仁寿堂里则陆续住进职工。上世纪80年代,萨本珪从外地回到福州,特地前往仁寿堂看了看,结果发现由乡绅所写、立于宅前的“海上上将萨公仁寿堂碑”被人搬到了福州市五金公司仓库,后来干脆不知所终,至今下落不明。
1998年,仁寿堂被列入区级文保单位,除了在宅前立了块碑,并未有其他保护方案。而由于年久失修,木质结构的仁寿堂逐渐破败,住在里面的人也陆续搬离。退休后的萨本珪不时去看看这个幼年时的居所,看着房子日渐腐朽,心痛不已。
今年2月,仁寿堂进入新增的省级文保单位名单。得知消息,萨家后人很高兴,这处真正属于萨镇冰的故居,终于得到了正名。然而,比起获得省级文保单位名号,更让他们在意的是:何时能对仁寿堂进行修缮。
萨本珪说,除了木质腐朽,整栋楼的防火工作也急需进行。萨家人希望,修缮后的仁寿堂能正式挂牌萨镇冰故居,作为名人故居供市民参观。
鼓楼区文体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仁寿堂刚列入省级文保单位,还未正式发文,因此仁寿堂的修缮方案仍未出炉,欢迎萨家后人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