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俞秀松 诸暨人俞秀松:共青团奠基人
“五四”青年节临近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于首任青年团书记是谁,他是如何成长的,又为青年团的成立做了些什么,这系列具体情况,渐渐地在记忆中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模糊。
但是,历史档案会说话。现存中央档案馆的有关我党早年杰出革命活动家、首任青年团书记俞秀松的相关档案等,便能清晰地还原俞秀松这位浙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奠基人,为共青团组织建立和发展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一、伸张正义好少年 浙江省诸暨县号称西施故里,不仅出过绝代美女,也出了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俞秀松。1899年6月,俞秀松出生于诸暨县溪埭村。他从小在秀才父亲教诲下饱读诗书,那时候俞秀松的愿望是当个秀才,进而当举人、进士。
因此,他从小对自己要求异常严格。因为家境贫寒,他读书之余还要放牛。有一次下大雨,俞秀松起晚了,没有放牛,牛没有吃草,这时候到了上课时间,如果去放牛就无法读书,会耽误功课,俞秀松就检讨自己做事不勤奋,把自己的头发拔下来警告自己以后要记住这个教训。
于是“拔发奋志”的故事在俞秀松的家乡流传开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学换来了好学业。由于国文功底扎实,懂得的道理也多,再加上心地善良,俞秀松少年时就同情穷人,敢为穷人仗义执言。
曾经有一位豆腐店老板要抢夺“小讨饭佬”从猎人那里拿到的鹿腿,正好被俞秀松看见,他挺身而出说:“原来你们这种人家是靠这样发财的,连讨饭佬那里的便宜也要赚,真是说不过去。
”俞秀松早就知道该豆腐店老板短斤缺两的行径。第二天他约了小伙伴,假装去买豆腐,买后用自带的秤一称,果然少几两,便大声责问:“把14两当1斤卖给我们,良心何在?”豆腐店老板见小孩可欺,说:“你们要造反吗?”俞秀松说:“造反就造反!
”一把夺过豆腐店老板的黑秤,当中折断。从此以后,豆腐店老板再也不敢赚黑心钱了。 二、立志做“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1916年8月,17岁的俞秀松因成绩优异,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来到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
在校期间,他思想活跃,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同学们戏称他为“三W主义者。此时他一心想成为一个学问家,刻苦读书,悄悄在路灯下看书,打瞌睡了,就用冷水洗脸。
寒夜里,他在宿舍里将棉被搭在两条长凳上,人躺在凳子下面,用手电筒照着书看。俞秀松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常常和同学讨论“怎样救国”。在学习和研究氛围中,俞秀松的革命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杭州以后,俞秀松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说:“我的志愿,将来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俞秀松成了学生运动的带头人,他带领学生查烧日货,当众焚烧,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宣读罢课宣言等等,并担任《浙江新潮》刊物的主编。
刊物发行广,影响大,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后来俞秀松到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上午到北京大学旁听,下午和晚上脱下长衫去做工,俞秀松他们在工读互助团按照“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过起了“共产的生活”,但仅仅两个多月生计便无法维持,工读互助的新生活宣告夭折。
俞秀松由此认识到,改造社会,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他向好友正式宣告:“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然而这位未来的革命家,路又在何方呢? 三、明信片传递建团消息 在李大钊的推荐下,俞秀松从北京来到上海。1920年4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俞秀松是发起人之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就考虑到建团,青年团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培养青年干部是首要任务。1920年8月22日,中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陈独秀指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负责组建工作。
正是俞秀松奋发向上的精神,对青年学生的鼓动、宣传能力,让陈独秀看中这个热血青年。年轻的俞秀松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青年团工作当中去。
他积极发展团员,对团员和进步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俞秀松曾主持制定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还写信指导各地建团工作,对上海团组织起到了发动和指导作用。每星期举行一次会议,每次会议都有政治报告,俞秀松做报告较多。
当时党中央和团中央的关系非常密切,共产党的组织是秘密的,青年团是半公开的,党的许多活动都是以团的名义出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对外名义是外语学校。有些青年学生在1920年下半年还不知道共产党,只知道共青团,当时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都加入青年团。
青年团成立之初的主要成员是各地的学生,他们到上海的工厂、学校开展工作,利用刊物,如民国日报副刊,进行宣传活动。日华纱厂罢工时,曾募捐1000元,每募捐到一笔钱就发一个小徽章。
学生们还发传单,大家并排走在街上,见人就发,团员的活动十分活跃。1921年3月,俞秀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留苏联学习。
1922年4月,俞秀松抵达杭州又开始筹建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是俞秀松走向革命道路之地,他对这个城市的感情不一般。虽然杭州有哺育他成长的母校和许多好友,但是从他在给时任青年团临时中央局负责人、一师同学施存统的明信片里可以看出,当时的氛围也是很压抑的,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他写道:“抵杭后即与各方面接洽此事,大约本周曜日可望成功,人数总在二十以上。
杭州空气沉静极了,或许简直死了!五四运动的反应如此,良可浩叹!现不动又不静,大家莫明吧。青年学生如此,奈何,奈何?”第二日早晨同样用明信片给施存统写道:“前寄明片一纸,谅已收到。
S.Y事,昨已开筹备会议,与会者只师校三人,安定一人及女同志一人而已。但已接洽赞成者十七八人头。决议星期三下午在此开成立会。因此间学生实在太沉境之至,什么事皆如对牛弹琴,奈何?姑试为之……”尽管如此,杭州团组织于4月19日在皮市巷成立,俞秀松担任书记,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团组织之一。
在建团的过程中,俞秀松还和校友宣中华一起在杭州太平门外,创办了一所平民夜校,俞秀松利用讲课的机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劳苦大众宣传革命道理,宣传男女平等,宣传团结就是力量,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俞秀松1922年4月20日同样用明信片致方国昌写道:“叠接两信均悉。所托事大约都可办到。青年团已于昨日成立,现有二十七人。
你所希望的也做到……一切面告吧。” 1922年5月5日,俞秀松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双重身份在广州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2日又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从此在革命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同一颗星星在遥远夜空中无声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