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健老婆郑天亮资料简介及照片
他因为在伊拉克战事的报道中出色的新闻素养和敬业精神闻名央视国际频道;而那时的她,还只是央视新闻频道《午夜新闻》的主持人;他出生于内蒙古最边远的乌善盟一户普通的家庭,他的童年记忆除了草原、荒漠就是羊群;而她,出生在海滨城市烟台的高知家庭,父亲是烟台日报报业集团的高层,她的成长经历除了鲜花就是掌声;他毕业以后先在地
方台沉寂了三年,而后数度考研,数度落榜,等到研究生毕业进入央视已近三十岁;而她,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央视新闻中心,春风得意地当上《国际时讯》、《午夜新闻》两档节目的主持人,那一年她才23岁;因为不经意地一瞥,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新闻人深深地相爱了,爱得炽热而又温馨。这对幸福的小夫妻就是鲁健和郑天亮……
也许是因为共同的理想,也许是因为相似的成长和工作经历,电视荧屏上的主持圈里经常是夫唱妇随,上演出一幕幕主持工作以外的浪漫爱情故事。继王志与朱迅悄然结婚生子后,央视新闻主播鲁健与郑天亮的情感经历近日也浮出水面,两人早已结婚,且当年鲁健为了追到小自己七岁的师妹天亮,还曾“演出”过不少只有在青春偶像剧中才能看到的浪漫片段……
2005年3月,一篇题为《娶个同行做老婆》的署名文章神秘地出现在鲁健在央视的个人主页上。至此,鲁健与天亮的爱情故事才正式浮出水面。事后有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在央视网站披露自己的隐秘婚姻,鲁健直言有两个原因:“一是央视网站早先就向我约稿写一篇与三八妇女节主题有关的‘在线故事’。二是写稿当天是3月6日,这是我和天亮结婚纪念日,来不及送她纪念日礼物,也没有时间陪她,就写下这篇文章当做礼物献给她。”
屏幕上的天亮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舒服感。看她主持节目,仿佛在喧闹的荧屏上突然邂逅了一个自然单纯的邻家女孩,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诗句会不自禁地跃势而出。从名气来讲,天亮自然比不得鲁健,但比鲁健年轻七岁的郑天亮却在大四时就因主持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而成为风云人物,《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非常欣赏天亮,而很少表扬人的名嘴白岩松对天亮也是赞赏有加。
毕业后,天亮顺理成章进入央视,并且很快成为央视新闻频道《午夜新闻》、《国际时讯》两档栏目的当家花旦。
在娶老婆之前,鲁健从没仔细想过娶不娶同行这个问题,两个人能走到一起,他觉得是缘分,找媳妇你很难事先设定一个标准。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鲁健和天亮见的第一面是在电视节目上。那是2000年8月,在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上大四的天亮,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实习,正赶上《东方时空》要改版。其中有一个板块叫“时空资讯”,急需招聘主持人。
天亮经过试镜后,被临时录用做资讯节目的主持人。鲁健当时也在台里实习,同事间闲聊时,有人告诉鲁健天亮也是广播学院毕业的,鲁健说:“哎,都是广院的我怎么没见过啊,这个女孩真是挺好的,清秀可爱,状态也很积极,侃侃而谈,一点都不怯场。
”于是鲁健便开始留意她。天亮说:“2001年8月,我和鲁健被一起分进了中央电视台,进台后先学习了两周,天天在一块上课,于是就认识了。后来下基层锻炼,我们二十几位新来的毕业生又一起去内蒙赤峰电视台待了半年。”
鲁健当时是队长,据说因为他是研究生,年龄又比较大,所以就让他带队了。鲁健说:“其实这半年里,我虽然已经有了贼心,但还没那个贼胆。因为当时那么多同学在一起,我毕竟不能给人感觉是利用职务之便吧。”“回来就经常联系了,借着在赤峰结下的深厚的战斗友谊,时不时地老去找她。
可我对人家有情,人家对我无意。一开始,天亮就明白地告诉我,她坚决不找同行,觉得同行在一起麻烦,距离太近,没有神秘感。记得当时,听她这么一说,我暗暗生气,扭头就走了。
回到家,越想越觉得心不甘啊。于是拿起电话,开始给她长篇大论地灌输大道理。我觉得同行没什么不好,有共同语言,事业上还能相辅相成。为了说服她,我举了一大堆的例子,像什么钱钟书和杨绛,两个大文学家,萧乾和文洁若,一对翻译家,人家不都挺好的嘛。远的不说,台里主持人找主持人的,像谁谁谁和谁谁谁,人家不也过得挺好的吗!”
对于最终能和天亮走到一起,鲁健说是一碗面汤帮了大忙。“说起来,我这个人其实很粗心的。有一天,我请她吃饭,带她到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馆,点了一桌子的菜,全是肉。我是内蒙人,尤其爱吃肉。她那天身体不适,吃得特别少,可我竟然没发现,上了菜,我自己把一大桌子的菜全吃了。
最后端上来一碗面汤时,我对她说,你喝点面汤吧,热乎点。”没想到就这么一碗面汤,鲁健就把天亮给俘虏了。天亮说:“虽然是一碗面汤,但当时觉得这小伙子还行,挺实在的,不玩什么花样,两人在一起,踏实。”听到表扬的话,鲁健毫不谦虚:“呵呵,我比你整整大了七岁,当然处事方面会更稳重些。”就这样,从赤峰回来不到半年,鲁健就成功把老婆追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