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亮江西 我校杰出校友、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我校杰出校友、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科学院第148届年会上,我校杰出校友、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讲席、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旅美大陆学者。
谢晓亮教授与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劳伦斯奖颁奖典礼上
谢晓亮教授1980年进入北大化学系学习,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习,并于1990年获得该校化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Graham R.Fleming 研究组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进入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的工作,取得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999年加盟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并受聘Mallinckrodt讲席教授,目前是毕业于中国大陆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评价的物理化学家之一。
尽管已经出国二十多年,谢晓亮教授一直心系祖国。他不仅培养了许多来自中国的学生、博士后,帮助他们成长为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青年科学家,而且他多次回国,为中国的学术建设特别是单分子光谱学、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献计献策。2001年受聘北大化学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受聘生命科学学院长江讲座教授,2010年在北大组建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
在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成立仪式上, 许智宏院士、王志珍院士、周其凤校长和谢晓亮教授(从左至右)共同为中心揭牌
据统计,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五位大陆旅美学者当选美国院士,其中四位与北大有关,两位在国内的主要工作都得到了北大支持。其中第一位是王晓东,本科毕业于北师大生物系,国内工作主要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10年王晓东开始担任北大生命科学挑战班委员会主任,负责生命科学本科生特色培养。
第二位是谢宇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国内主要工作在北大,2006年以来在北大授课,并担任了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学术顾问会主席,在北大主持中国社会动态变化的研究。第三位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朱健康,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曾在北大生物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据介绍,谢晓亮教授是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和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的开拓者之一,是这些新兴交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实验与理论工作的集大成者,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此领域的科学标准。国际同行普遍认为,谢晓亮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技术创新性,对于科学家们深入理解酶动力学及活细胞中的基因调控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组对离体实验及活细胞内生物系统在单分子水平的动力学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是这个领域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为生物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途径。谢晓亮研究组的工作大幅发展改良了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特别是在相干拉曼显微成像技术(CARS、SRS 等)的发展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
谢晓亮的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2008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并获得德国雷宾赫应用激光技术奖,2009年获得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化学奖。谢晓亮教授还是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座教授。
美国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由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授权创建,是一家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私立机构,致力于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科学技术方面的咨询和建议。当选院士被认为是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之一。推选新院士的工作持续全年,但是必须由一位现任美国院士推举,本人不得申请,在每年四月底举行的年会上举行最后一轮投票。
近年来美国科学院每年新增选约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本次除谢晓亮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NIST)与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建立的实验天体物理实验室(JILA)研究员叶军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当选外籍院士。
连同本次新当选院士,目前共有2113名院士和418名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