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亮夫书法 跋姜亮夫先生口述的一种《红楼梦》续书

2017-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一听,就对姜先生所说的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不就是俞平伯先生说的"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吗?俞先生为此特地写过一篇文章考证它是"另一个补本"  (顾颉刚先生曾认为"这补本在高鹗之先,为高鹗所及见."--见<红楼梦辨>),还根据几种笔记中对宝玉.湘云结局的简略记述,与高本作了比较,认为互有优劣,收在他的<红楼梦辨>和<红楼梦研究>中.但是,此书俞先生在一九二二年写文章的时候,已认为失轶了;他只是

我一听,就对姜先生所说的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不就是俞平伯先生说的“所谓‘旧时真本《红楼梦》’”吗?俞先生为此特地写过一篇文章考证它是“另一个补本”  (顾颉刚先生曾认为“这补本在高鹗之先,为高鹗所及见。”——见《红楼梦辨》),还根据几种笔记中对宝玉、湘云结局的简略记述,与高本作了比较,认为互有优劣,收在他的《红楼梦辨》和《红楼梦研究》中。但是,此书俞先生在一九二二年写文章的时候,已认为失轶了;他只是从一些旁的事例分析,认为“可以证实以前曾有这么一种补书底存在”,但详情已不可知,更不用说书中的具体描写了。

现将前人提到此书的几条材料,抄引如下,看看大家对此书本来的了解有多少:

世所传《红楼梦》,小说家第一品也。余昔闻涤甫师言:本尚有四十回,至贾宝玉作看街兵,史湘云再醮与宝玉,方完卷。(赵之谦《章安杂说》稿本,见一粟《红楼梦卷》375页)

初仅抄本,八十回以后轶去。高兰墅侍读鹗读之,大加删易。原本史湘云嫁宝玉,故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宝钗早寡,故有“恩爱夫妇不到冬”谜语。兰墅互易,而章目及谜语未改,以致前后文矛盾,此其增改痕迹之显然者也。原本与改本先后开雕,世人喜观高本,原本遂湮。然厂肆尚有其书。癸亥上元,曾得一帙,为同年朱味莲携去。书平平耳,无可置议。(平步青《霞外捃》,同前393页)

按:对章目及谜语的解说,系出误会和附会。“双星”即牛郎织女星;“白首双星”,乃到老夫妻分离的意思。宝钗竹夫人谜,乃后人添补、非雪芹原来文字。参见拙编《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又原本开雕印出之说,亦可怀疑。

《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吾辈尤喜阅之。然自百回以后,脱枝失节,终非一人手笔。戴君诚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后,均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作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闻吴润生中丞家藏有其本,惜在京邸时未曾谈及,俟再踏软红,定当假而阅之,以扩所未见也。(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同前395页)

关于这个本子,原来能知道的,不过如此。现在,从姜先生追忆所知,此书至少五、六十年前还在,而且他还记得其中一些具体情节,这对我们寻找或者研究此书,都是十分重要的线索。

最近,我与徐恭时先生通信,谈及此事,他也极感兴趣,再三敦促我转请姜亮夫先生把他能够记得起的有关此书详细情况写下来。我遵嘱又去姜先生家,不巧他正患病卧床多日,自己不能动笔。于是只得请他口述,由其女昆武同志笔录,再请他过目。事后,姜先生还对我说,有些情节虽还留有记忆,但没有把握,所以没有说。比如,元春死后,贾赦犯了杀人罪——两条人命,好象是丫头。贾府被抄,大观园也被拆毁。宝钗回了娘家;妙玉还俗嫁人;宝玉在逃;而荣府一家全被赶出大观园,星散了,等等。但记不清是哪一种书上看到的;因为那时他还找来许多《红楼梦》续书,如《后梦》、《续梦》、《复梦》、《圆梦》、《残梦》之类书看过,只怕搞混了,也说不定的(按:但那些书上,绝没有宝玉沦为更夫,巧遇湘云的情节,这是可以肯定的)。

姜先生还对我说,自己从来不研究小说。所以,除上面谈的以外,今后在这方面不能再发表什么意见了。

姜先生所述文中提到的吴雨生先生,即吴宓,当时他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负责人,也是近代的一位红学家。张阆声先生,即张宗祥,著名书法家,前几年过世了;原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那时他在京师图书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