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郭雷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非诚勿扰2》的经典对白翻译
■郭雷 熊毓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摘要]电影对白作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在不断增强。随着华语电影的国际化,这不仅对电影对白的翻译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译者的各方面的素养也提出了挑战。本文将以《非诚勿扰2》中的一些对白的翻译为例,分析如何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结合起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
随着不断与国际的全方位接轨,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的华语电影已经打开了一定的世界的票房市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特别是了解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的一个主要途径。一部影片要踏入国际市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白的语言转换。而语言的转换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它的目的就是要把源语言尽量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观众。因此,在电影对白翻译时,必须处理好不同文化下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相互转换。
一、电影对白翻译的特点
电影对白的翻译主要是词法和句法上的语言转化。首先要注意的是避免语句直译。因为中西方在语言的表达和文化上存在着差异,翻译时尽量在不改变源语言意思的情况下,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靠拢,就是我们所说的“归化”。
其次是避免表达的文学化。电影独白属于文学艺术的一部分,其不同于文学作品,因为它的表达大多数源于生活,是一种大众文化,通俗易懂。所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也译得通俗一些,避免过于文学化。再次,合理处理语言和文化空缺。
在对白翻译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语言和文化空缺,这是翻译最大的一个阻碍之一。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要求译者通过理解和加工进行合理的翻译,让目标语言观众理解即可。否则,就会让目标语言观众,因为语言和文化空缺而中断电影欣赏。这与我们所说的异化相似。
电影的对白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它的得体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际的成功与否。作为影视翻译的研究者,钱绍昌在其论著中指出翻译界应对影视翻译加以重视,并且归结了影视语言的几个特征,即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等几大特性,(钱绍昌,2000)这对电影对白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归化和异化在《非诚勿扰2》对白翻译中的运用
作为2010年贺岁片的压轴戏,《非诚勿扰2》以现实生活为其创作元素,讲述了现代中国人对爱情、婚姻、生活以及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其对白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通俗易懂,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和生活哲学。这部作品献影后,票房人气很高,受到众多影迷的追捧。为了走向国际市场,向世界展示现代中国百姓的生活,该片配上了英文字幕。期间许多地方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成功地传递了信息和还原了人物形象。
翻译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成功地将语言作为一种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载体。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处理方式,前者认为译文应该向目标语言或其读者靠近,尽量缩小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读者为中心;而后者则认为译文应该向源语言和作者靠近,尽量保留原作中具有文化特色的元素,以原作作品为中心。
但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会经常让译者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实这两种翻译策略不仅仅是对立的,而且也是统一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策略。合理地使用两种策略,既能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作,也能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照顾到目标语读者,让他们更好地欣赏该部作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重要的。
(一)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
美国翻译家奈达(EANida)便是归化翻译策略的代表,他提出“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认为顺乎自然的译文要符合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特定信息的语境以及目的语接受者的需要,在语法和文体上不应该带有笨拙或陌生感,理想的译文没有翻译腔。
(Nida&Taber,1969:12-13) 同时他提出,翻译的目的是进行交际,把一种文化强加给另一种文化是不现实的,也是危险的。如果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是在译文读者理解范围之内,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译文,译者不应对读者智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提出过高的要求。
这部影片不仅包含了许多的中国文化,而且其中的语言表达大多是北京方言,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北京的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进行一些处理。
1果果大了。 She was drunk.
在李香山和芒果的离婚典礼上,两人因为高兴而喝多了。分别时,李香山提示秦奋好好照顾芒果。“果果大了”这是一句北京方言,所以在翻译时要对北京方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译者会在此处感到疑惑,经查证后,在这个语境中“果果大了”是果果喝多了,醉了的意思。因此进行简单的语码转换后,译为“She was dr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