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Sperber细读爱森斯坦《十月》 逐个镜头解读爱氏的镜头语言
《十月》是爱森斯坦使用蒙太奇最有试验性和创造力的电影之一。尽管著名镜头很多,但是其中意象繁多,结构复杂,非电影专业的同学们(比如我)很容易看着看着就抓瞎了。这篇文章是Murray Sperber1977年发表于Jump Cut杂志上的,是细读《十月》的评论文章里比较早也比较有名的一篇。不知是否有中文译介。我全文转来,贴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全文英文,每一段我用中文大致标注了一下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点。
Sperber的主要论点是,爱森斯坦在《十月》中,全片贯彻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1 艺术与其还原历史细节的真实,不如说是展现辩证历史的真实,而辩证历史的真实则是导演通过对于历史的理解而把握的历史与政治的核心;
2 辩证历史是通过矛盾冲突与辩证发展来体现的,具体说来就是“正题-反题-合题”这样的进展,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可以视为正题与反题,两者的冲突必将导致一个新的结果,而这个新的结果又将遇到自己的反题,在此逻辑中不断的发展下去(所谓螺旋上升,即绕了一圈后回到了出发点,但是更高,再绕,再更高);
3 艺术即冲突,蒙太奇是用来表现冲突的艺术工具。
西方对于爱森斯坦的解读多是通过美学角度(时值冷战)。
而爱森斯坦的电影中的政治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法国有人研究。
对于《十月》的批评
美国放映的《十月》有所删减(后文提到主要是关于宗教的一段)。
大部分影评人认为《十月》不够连贯,不够具有故事性。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和他对于《十月》的计划
在《辩证看待电影形式》中,爱森斯坦写到:“这一哲学的基础是事物的动态概念:存在——作为相反的两极的互动中持续的变化。合题——从正题和反题的对立中产生。”
同一文章中,爱森斯坦说:“艺术是冲突,蒙太奇在银幕上捕捉冲突……通过碰撞。通过两个对立的电影片段的冲突,在两个既定因素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概念。”
他反对他的同事使用的线性剪辑和叙事方式,他说这种方式:“掩盖了辩证发展,使人只能不断的追求‘更好’,而对于事件的辩证本质则没有触及。”
爱森斯坦在此文中以《战舰波将金》为例,解释了自己的这一理念。《战舰波将金》分为五部分,每一部分开始都是一个正题,然后给出反题,这部分的结尾,在两者冲突之中得到合题,而这一合题则会成为下一部分的正题。
原定的《十月》开头,没有拍摄,是依照此结构而写的。
《十月》开头,沙皇雕像(正题),人民推到雕像(反题),镜头31,沙皇雕像倒下,合题:“为了众人,为了众人”。
新的正题:临时政府万岁;新的反题:人民群众的斗争;第一幕结尾:孟什维克的合题:“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第二幕开场,上一幕结尾的合题立即变成列宁的正题:“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临时政府下台。”
第三幕
第四幕,第五幕。第四幕和第五幕失去了辩证的冲突,人民群众的力量被展现得非常强大,几乎没有什么冲突就会直接获胜,因此第四幕和第五幕失去了爱森斯坦的戏剧性的力量。
《十月》分析
(注:接下来进入非常高能的逐个镜头解读段落!篇幅太长,我只做一点关键词的摘要,至少可以方便大家查找吧。)
第一幕
宗教与国家
上下台阶和夺权/失去权力的视觉比喻
史实的错误(沙皇雕像不是十月革命弄倒的)是为了象征意义的强烈。
画面的政治意义:人群热情高涨,但是与沙皇的旧权力相比仍然渺小,需要布尔什维克的领导。
二月革命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得到权力。
德国士兵与俄罗斯士兵:“兄弟!”
缔结外交关系。地砖上是蛇发魔女美杜莎的头,外交文件似乎在喷蛇。
战争的影像与工业机器的影像。
面包队伍。
列宁讲话。(车轮的象征。拍摄角度的象征:列宁对于镜头的掌控象征列宁对于历史时刻的把握。)
历史中的辩证的真理。
历史是辩证的,它的本质才是关键,而不是它的表面的事件。
第二幕
七月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极左布尔什维克的罢工与街头冲突。与《罢工》和《战舰波将金》主题相近,是爱森斯坦最爱的主题。
旗帜的象征意义:旗帜高举象征人民有权力
著名的机关枪与枪手的交错蒙太奇:在压迫的军队中,枪手变成了他的枪——一个残忍的物。
一个年轻工人掉入水中,被资产阶级殴打。
资产阶级女性由她们的帽子体现——资产阶级的拜物本质
吊桥升起(国家分裂)
白马的象征
慈祥的老人嘲笑士兵——阶级矛盾
临时政府的克伦斯基,影像如何体现爱森斯坦对于他的看法:以旧权力的象征物为真正的权力,意识不到真正的权力何在,对于历史没有把握
靴子和脚的象征
列宁与克伦斯基的构图的对比
克伦斯基与拿破仑雕像
宗教影像和含义(各宗教各民族的神并置,如论证一般引导观众意识到宗教的虚假)
雕像重组,暗示克伦斯基复辟
科尔尼洛夫与拿破仑
布尔什维克释放政治囚犯(流氓无产者不是革命力量,因此没有体现)
分发枪火(爱森斯坦以此片为“如何革命”的一课)
戏剧冲突最强的一幕:野军团(Wild Division,我看的英译版本里面写的是Savage Division,历史知识欠缺也不知道中文翻译是什么,还请指教)与布尔什维克代表
布尔什维克说服他们
合题:跳舞。靴子与脚的象征
第三幕
从这里开始,爱森斯坦大幅改动了自己的原拍摄计划(原计划是更加符合辩证逻辑的)。
他认为争取军队是革命获胜的关键,攻打冬宫相比之下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因此争取军队的段落有更多冲突。
第四幕
吊桥再次出现。靴子走过吊桥。
科诺瓦洛夫和他的电话
克伦斯基与哥萨克骑兵,克伦斯基的脸与马屁股的蒙太奇
克伦斯基借用美国大使馆车辆逃出,镜头语言尽力表示他的无能
对比:车头的美国国旗颤抖,布尔什维克的旗帜飞扬
爱森斯坦对于克伦斯基的逃离的不遗余力的表现:可能有个人原因
临时政府的女兵敢死队
斯莫尔尼宫的布尔什维克党军事委员会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用地图加入剪辑:巧妙的视觉语言
第五幕(最后一幕)
布尔什维克在议会中压倒了孟什维克。
递交要求临时政府投降的最后通牒
罗丹的《春》雕塑与女兵敢死队的女兵
孟什维克担心军队不支持布尔什维克。军队代表纷纷表示支持。水晶灯:临时政府的脆弱。孟什维克说:布尔什维克对历史拔苗助长。孟什维克的象征是一些乐器。对于爱森斯坦来说:影像是真实的,语言可以撒谎。
阿芙乐尔号开火。
中产阶级和他们的虚幻的权力象征(误以为权力的符号即是真的权力)
攻打冬宫。象征皇权的双头鹰颤抖。女兵敢死队全部投降。
沙皇与皇后的卧室
皇后的谣传的丑闻
一个水兵看到一箱勋章,他说“难道我们辛苦打仗都是为了这个?”突然意识到旧秩序的各类符号的空虚。
流氓无产者在酒窖里偷拿东西。流氓无产者不是革命的力量。
小男孩坐在王座上:他是谁?
是导演自己
是对于革命的拥抱,和革命对于每个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