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略传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尚可喜(1604~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清•平南敬亲王.源出山西洪洞,祖籍河北衡水东庄村(今属冀州市小寨乡),生于辽宁海城.其始祖尚三老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律村自前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移於直隶(河北省)真定府深州衡水县东庄村高村社一甲.其曾祖(东庄村尚氏七世)尚生在明嘉靖年间从东庄村迁到衡水县城西的赵家庄为财主"赵千顷"扛活谋生.明万历三年(1575)为生活所迫,其祖父尚继官(尚生次子)抱着年幼的次子尚学礼闯关东,后定居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其父亲尚学礼生子五人,四子为

尚可喜(1604~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清•平南敬亲王。源出山西洪洞,祖籍河北衡水东庄村(今属冀州市小寨乡),生于辽宁海城。其始祖尚三老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律村自前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移於直隶(河北省)真定府深州衡水县东庄村高村社一甲。其曾祖(东庄村尚氏七世)尚生在明嘉靖年间从东庄村迁到衡水县城西的赵家庄为财主“赵千顷”扛活谋生。明万历三年(1575)为生活所迫,其祖父尚继官(尚生次子)抱着年幼的次子尚学礼闯关东,后定居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其父亲尚学礼生子五人,四子为尚可喜。

其父尚学礼,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是明朝东江游击,长期镇守辽东沿海一带,官至副总兵,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楼子山作战身亡,享年50岁。尚可喜长兄尚可进,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亦为辽东名将,明崇祯六年(1633年)阵亡于对后金的作战中。

尚可喜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随父从军,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官至广鹿岛副将。因受党同伐异,明崇祯七年(1634年)举义,弃明归顺后金,率军先后攻取明之长山、石城二岛,皇太极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授尚为总兵官,驻防海州。随后尚可喜跟着清军攻打明朝,从宣化进军,攻下代州。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清初“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松锦之战中,从攻松山、杏山等地,立下战功。十二月,随多尔衮征讨朝鲜,清崇德二年(1637年)迫使朝鲜国王李琮签订城下之盟。然后随贝勒硕托率师攻克皮岛。清崇德三年(1638年),又随清兵攻伐明朝,于崇德七年攻下锦州。尚可喜上疏请求所部隶属乌真超哈,为镶蓝旗军。清崇德八年,继续攻伐明朝,攻取中后所、前屯卫诸城。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尚可喜随摄政王多尔衮入关。随豫亲王多铎南下,兵至湖北鄂州(今武昌),后回师海州。清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配合平南大将军孔有德再次入关,征讨湖广一带,平定湖南,与孔有德等人获得清廷赏赐冠服、金币、鞍马。

清顺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官封“平南王”,赐金印、金册,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口旧部进军广东。沿海州、山海关、天津、登州、武昌、岳阳、南韶、肇庆,最后直至广州。行至武昌,由于部下违反军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继茂接任,两路大军同归平南王节制。清顺治七年春,平靖大军抵达广州城下,围城长达10个月,十一月攻陷广州城。尚可喜与耿继茂二王同在广州建立王府。顺治八年又克肇庆、罗定、高州、雷州,于顺治十三年将广东全境尽归清之版图。其后又镇压张献忠,平定海盗,使东南沿海一带归于安定,上书朝廷取消迁界禁海之命令,获得当地百姓支持,“全境咸平”政通人和,顺治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丙申春二月,奉诰命赠王三代王爵。王曾祖生、祖继官、考学礼赠平南王,曾祖妣王氏、祖妣焦氏继祖妣田氏、妣刘氏继妣王氏,赠平南王夫人,诰命至。王疏谢、遣官至衡水展墓。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耿继茂移镇福建,尚可喜专镇广东(尚可喜的广州王府故址为今广州市越秀区的人民公园)。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次上疏以“痰疾时作”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上谕说:“王自航海归城效力,累朝镇守粤东,宣劳岁久。览奏,年已七十,欲归老辽东,恭谨能知大体,朕深嘉悦。”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平南王登记造册,准备举族迁回海城。为此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写奏章请求撤藩,朝廷应允,但到11月,吴三桂反,到康熙十三年,靖南王耿精忠及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谋反并策应吴三桂,吴三桂致书尚可喜,劝其反清。尚可喜将吴三桂的劝反书呈报给朝廷,以表忠心。康熙帝命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江南一带群起响应吴三桂,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多人举兵响应,沿海群盗并起。平南王韬黔白发独撑金瓯,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为清廷平叛创造有利条件。

尚可喜最初想让长子尚之信承袭爵位,却因尚之信酗酒嗜杀,便在上疏中说:“臣察众子中惟次子都统尚之孝,律己端慎,驭下宽厚,可继臣职。”朝廷下旨让尚之孝承袭尚可喜的平南王爵位,尚之孝辞谢。尚可喜讨伐土寇和叛军,十月,尚可喜讨平广州李三、官七,朝廷命广东督、抚、提、镇全由尚可喜节制,任命官吏军将,调遣兵马,都由他定夺。期间,广东数度危急,清廷调集的人马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调兵由简亲王喇布率领,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甚至在后院堆满柴火,欲在危急时刻举火自焚。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尚之孝世袭爵位。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尚可喜长子尚之信“暗通”吴三桂,二月,尚之信发兵围住尚可喜府第,宣布“叛降”,尚可喜已疾病缠身,不能制止儿子的行为,愤恨交加,竟想自尽,被护卫救下,病因此加重。昏迷之际,张目强视曰:“吾受三朝(太宗、世祖、圣祖)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尚之信在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为保全广东免受战乱,采取“降吴”之策,向康熙帝“以丸书(即以腊丸裹封的奏章)入告,阳为顺逆,实保一方,大兵一到,即便归正。”暗助清军,7个月后又降清,袭爵平南亲王,加封太子太保,听命清廷,于南方剿抚贼寇,扫平两广境内吴三桂余部。清康熙十八年(1680年),在康熙帝授意下被告谋反,被赐死,年52岁。

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亲王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康熙皇帝给谥曰“敬”,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1681年按照尚可喜的遗嘱,归葬海城凤翔山,后又迁葬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归葬尚可喜时,康熙皇帝特遣大臣觉罗塔达、学士库勒纳、侍卫敦柱至丁字沽于归葬道路三次代为亲奠,亲自撰写御赐功德碑碑文,上谕说:“王素失忠贞,若人人尽能如王,天下安得有事?每念王怀诚事主,至老弥笃,朕甚悼焉!”并置两个四品佐领为平南王守陵,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

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注:衡水县自国朝雍正三年乙巳割属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