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讲座 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柯小刚谈“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教育”
9月29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柯小刚教授做客校级百场讲座,为华东师大的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教育”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思勉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多个院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参见了这场讲座。该讲座亦为思勉专题讲座系列。
柯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他认为现代社会需要传统文化。他指出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对政商精英的培养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他们要拥有全球视野,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并且具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或技术才能;二是他们必须有着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价值关怀。
这两条貌似相互矛盾,但是却是在当前国际大格局下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同样,世界各国对本国的普通劳动者也有类似的两个要求:一是他们要接受相当完备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二是他们必须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上对政商精英和对普通劳动者的第一个要求是无关于文化的纯粹技术性的职业培训,这是现代教育所提供的,它使得教育的普及得以可能。但是现代教育为满足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压力而忽视了对人的责任心,人的德性,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培育。
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古典教育或者是传统教育的核心部分。传统教育或传统文化的缺失反映在国家层面上是给中国在国际竞争拖了后腿,反映在个人身上是给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拖了后腿。
所以我们必须要反思近一百年来流传的这样一个道听途说:即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障碍。因为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道听途说的话,那么我们便无法解释,为什么恰恰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区可以更快的,后劲更足的发展现代化?而在一些传统文化的荒漠地区为什么它们的现代国家的建成和现代产业的竞争力远不及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呢?现代教育虽然不重视传统文化,但是诸如责任心、团队精神、文化精神的认同这样的传统文化的要素还是会有遗留下来。
这说明世界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都是在其传统文化的不自觉的基础上建成的,并且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很多要素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如果现代社会不去抓紧时间培养这些东西,现代社会就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所以现代社会是需要传统文化的。
在第二个部分中,柯教授探讨了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境。他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国学热和读经热这样的活动是存在着很大的教训的,这些下层的民间性的活动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低俗化、商业化、意识形态化、甚至有邪教化的倾向。
有些民间人士对待传统文化有一种严重的宗教徒的倾向,不利于在国学界形成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可以相互批评的风气。而这个社会的上层分子也很着急,但是有些举措不免好心办坏事。
反而是这个社会的中间阶层对于传统文化却处于观望的状态,他们是最保守的一个阶层。体制内的教育没有能够动员起来,当今的社会科学学界还处于20世纪初以疑古学派或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的笼罩之下。
在当代中国,大学和媒体反而成了诋毁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然而在一个社会中,中间阶层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只有大学教师和学生、媒体记者、公务员、企业员工这些社会中的中间阶层成员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的时候,经典研究才能走向正轨。
柯老师呼吁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希望大家对传统文化不要再继续观望了,而是要投身于对其的学习和普及中,这样实际上是为了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柯教授演讲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讨论了在当前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学习传统经典。柯老师认为民间的国学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谓的大师满天飞,甚至是负能量的体现。而在高校做相关研究的教授们往往并不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既然民间教育与高校教育这两条路都满足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那么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注定是自我教育的一代人。而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开读书会,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围绕着古典的经典以及其注疏进行阅读和相互讨论,在读书会中,最好不要有老师,大家平等交流,互称斋号,互为师友。读书会实在是当前培养未来国学师资的不二法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
演讲结束后,在座的同学们踊跃的向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柯教授耐心、细致的进行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