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鹤的徒弟 对张鸣鹤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遣方用药的初浅认识
--------------------------Page1------------------------------引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的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的疾病,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亦可累及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该病病程漫长,缠绵难愈,约有80%的患者反复发作,其中60%~80%的患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可致残,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AS的发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据初步统计,我国的患病率为0.26%,男女之比为5:1,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31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较少见。
由于本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不明。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一般主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但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往往被迫停服,影响疗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实质是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免疫炎症是致炎致痛的主要原因。
炎症多表现为红肿热痛,与中医学“热痹”的主症相吻合。张老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提出“因炎致痛”、“炎热灼痛”的理论学说,指出炎热毒邪是一切风湿免疫性疾病炎性病理损害的共同病机。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张老认为清热解毒法是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明确提出“清热解毒法可以作为一切风湿性疾病治疗的基础”的观点,应用清热解毒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自身免疫性炎症。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炎症反应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张老认为AS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肾虚督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郁而化热或从阳化热,蕴结成毒,阻滞肾督,痹阻肢体经络关节而发为本病。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补肾活血,祛湿通络。导师张立亭教授是张鸣鹤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对张老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师从张立亭教授故有幸侍诊张鸣鹤教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对张鸣鹤教授的学术经验有了一定的认识。论文立足于临床,通过整理既往临床观察资料,查阅文献,对张鸣鹤教授治疗AS作一系统总结。
1--------------------------Page2------------------------------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一、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炎为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可伴有外周关节炎,亦可并发不同程度的眼、肺、肾、心血管等多[1]系统损害。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
26%,男女之比为5:1。(一)AS的发病原因1.遗传易感因素家族调查结果显示,AS患者的家系中平均患病率为4%,其中一级亲属中患病率高达11%~25%,这表明有AS家族史者患AS的危险性增加。
现已证实,AS的发病与HLA-B27密切相关。在AS患者中,HLA-B27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0%,而正常人群的阳性率为6%~8%。2.感染因素慢性感染被认为是除遗传因素以外的和AS的发病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来的研究发现,肠道细菌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在AS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3.免疫因素经研究发现A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体和细胞免疫改变,提示该病具有自身免疫性特征[2]。有学者观察到AS患者多有迟发型超敏反应低下的现象,绝大多数病人血清检测类风湿因子阴性,即血清中缺乏抗自身变性IgG抗体,但是活动期IgG、IgM、尤其是IgA水平经常增高,提示AS患者可能同时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功能活跃两种情况存在。
4.内分泌因素经对比发现AS患者中男性具有明显的发病率高和发病人群年轻化的特点,而AS女性症状的引发多在妊娠后和绝经后,这种现象提示雄激素在A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3]起一定程度的作用。
5.环境因素风寒湿冷对关节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AS发病的直接诱发因素。如冒雨涉水、浴后感寒、坐卧湿地、季节突变等。6.其它因素2--------------------------Page3------------------------------据资料统计,劳累、外伤、分娩、长期固定的工作姿势、刻板的局部训练等都可能与AS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二)病理改变多数情况下,骶髂关节是AS最早累及的部位,故骶髂关节部位的炎症亦是本病早期的病理标志之一。
其病理表现主要为滑膜炎,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板破坏,血管翳形成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等。后期纤维骨化导致骶髂关节封闭。
附着点病为本病的基本病变之一,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附着于骨的部位炎症、纤维化以致骨化。初期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少数多核白细胞浸润。炎症过程引起附着点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