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代表作 岭南文化的时代表征——读《容庚藏帖》
然而,三十年多后,陈永正先生“不敢做的梦也成真了”!广东人民出版社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巨大投入,终于在今年出齐《容庚藏帖》,全集收帖172种,成书182函,750余册,全部精度(400线)扫描,用高档手工宣纸套红按选定色标线装制作,各类题跋、附页、夹页等文献信息都完整保留,各帖笔锋、字口都清晰自然,绝对是帖学史上的空前巨著,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书法演变发展的历史。
从内容上,丛帖涵盖政书、诗文、尺牍、楹联、像赞等,且作者多为著名文人或政治家,蕴藏着大量语言、文学和文化、历史研究史料,对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启功先生就曾经说过:“丛帖有许多罕见的史料,在古文献整理方面经常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丛帖,多读一些容庚先生的藏帖,对我们的古籍校勘将有很大的推动力。
” 《容庚藏帖》的出版,也是对帖学和书法研究的实物补充,可使读者一览容庚先生自藏丛帖真容并得以广泛利用,将在社会上掀起书学帖学研究讨论的热潮;也部分丛帖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甚至高校书法临习课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所以,《容庚藏帖》一经推出,即震动文化学术和艺术收藏各界,并旋即以高票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洵属实至名归。
其实,笔者在翻阅《容庚藏帖》时,想着的更是发掘其背后的岭南文化意义;天下藏帖,强半归于容老,也即是归于岭南,本身就是容老赐予广东的一笔巨大文化遗存,而容老本身,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象征和重要文化遗产。正如容老所说,书法不过是老虎嘴上的胡须,你得先成为一头老虎,你的书法的价值才能彰显出来(据黄天骥教授转述);他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藏帖及其帖学研究,在他仍属学者余事或曰雅事。
方其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携一册《金文编》北上,声震京华,一举成名,逐渐成为古文字学领域的权威和泰斗,而且旁及中国文学史、书法史等多个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一生著述达32种计800余万字。
而由此也可见出,容老完全是岭南文化养成的学术文化大家。
再者,容老毕生心血的收藏,原本也是为学术,为文化,所以他晚年便慷慨捐出:“数十年薪水收入,自奉甚微,收藏之目的,一供学术研究之用,二可使国家文物减少外流,今老了,我将献于国家,以酬夙愿。”在1980年官方答谢会上,容庚还说:“聚与散是矛盾的,有聚就有散,古来收藏无维持三世以上者,聚者不易,散则何难?只要能使更多的人受益,我几十年的心血就不算白费,让更多的人观摩研究,以国家为重,以学术为重。
”因此,《容庚藏帖》及其他古玩藏珍,甚至容老本身,都堪称岭南文化的重要遗存,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容庚藏帖》的出版,是岭南文化建设的重要事件。
此外,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与整理出版《容庚藏帖》的同时,广东人民出版社还整理出版了《容庚藏名人尺牍》,还即将推出《容庚往来名人尺牍笺释》。以容老的身份、地位和眼光,其所藏尺牍,自是别具只眼,均是藉此首次公开的刚毅、潘祖荫、陆增祥、张之洞、翁同龢、郑孝胥、盛宣怀、陈宝箴、端方、梁鼎芬等清代名人的200多通往来尺牍中,蕴含的大量清代学术文化史资料、掌故及名家手迹,必嘉惠学林、艺林,同时也使学林、艺林又一次聚焦岭南,不可谓非岭南文化之幸事。
再联想到陈尚君教授新近发表的《唐史双子星中稍显晦黯的那一颗——纪念岑仲勉先生诞辰130周年》,陈先生说:“在近百年唐史研究史上,惟一能与陈寅恪先生齐肩并论的只有岑仲勉先生,在圈内几成定论,但在圈外则冷热相差很大。
”我想,这圈外的时有遇冷,广东是要弘扬先贤欠力的责任的。陈先生后面又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研治唐代文学诸家治学所受岑先生的影响之后评论道:“一位历史学家之治学如此密集地为文学研究者所追随,确实很特殊。
”这真是广东的光荣啊!曾经有人说,有陈寅恪在岭南,谁能说岭南没文化?这虎皮其实拉得有点虚,其实更应该说,文有容庚、詹安泰,史有岑仲勉、梁方仲等粤籍文史大家,谁敢说岭南没文化?遑论长一辈的康、梁和陈垣、张荫麟,以及更早的张荫桓(提携引荐了康有为)、戴鸿慈(晚清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之一)等等等了!
只是当世又有多少粤人知之悉之?因此,我们在庆贺《容庚藏帖》《容庚藏往来尺牍》出版的同时,也期待《容庚往来名人尺牍笺释》的早日出版,更感觉到岭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基础性发掘整理仍是任重而道远,这也是岭南学术文化建设绕不过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