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信京剧 【京剧电影杜鹃山】京剧电影《杜鹃山》的两位青岛主演
众所周知,现代京剧《杜鹃山》唱腔优美动听韵味浓郁,台词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后来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拍成了电影,影响就更大了。可以说,现在的许多中老年朋友始终是耳熟能详历历在目。您可曾知道,这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柯湘、雷刚、杜妈妈、温其久)的扮演者,有两位就是咱们地地道道的青岛老乡,整整占了二分之一,他们是扮演杜妈妈的刘桂欣和扮演温其久的王忠信。
最近,我为了采写系列戏曲专题《青岛与京剧的缘分》,在北京与不少与青岛有关的京剧名家见面恳谈,其中就有中国京剧院的著名老旦刘桂欣和著名老生王忠信。
刘桂欣和王忠信,现在一位是59岁,另一位整60岁。他俩都是1961年从咱们青岛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的。下面,我就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他们二位。
刘桂欣,原来她家就住在市南区的金口一路。父亲一直就是个戏迷,爱唱花脸和老生,还爱听李多奎的老旦戏。儿提时的刘桂欣就经常跟着父亲到当时的永安、光陆大戏院看戏。她母亲虽是个家庭妇女,但嗓子非常嘹亮,还爱唱歌或是地方戏。
刘桂欣正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喜欢京剧,还有个天生的好嗓门。当她听到了李多奎在《钓金龟》中演唱的“叫张义,我的儿……”之后,立马就来了情绪,很快就学会,并且唱得很好。她那时就感到:自己的条件最适合唱京剧老旦,假如能够有机会跟李多奎这位京剧大师学戏就好了。
结果是无巧不成书,当16岁的刘桂欣来到中国戏曲学校上学的第三天,就有位抱着月琴的女同学来找她,自报家门说:“我就是李多奎的女儿李世英,我带你去见我父亲!
”就这样,刘桂欣有幸认识了她久已仰望的老旦宗师李多奎。李多奎对这个小姑娘也挺满意,决定要很好地培养她,很快就把刘桂欣收为弟子。就这样,从此每逢星期天大清早的她就与师妹李世英一起,到李多奎家学戏。李多奎非常认真,还亲自操琴教她逐字逐句地演唱,为她奠定了相当坚实的艺术基础。由于刘桂欣也非常的刻苦努力,于是她终于成为了李多奎李派老旦的优秀传人。
而当她正要在1966年毕业,却来了“文化大革命”,就被分配到部队锻炼。1968年的一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点名让刘桂欣到当时的《杜鹃山》“样板团”扮演杜妈妈。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刁光覃、朱琳夫妇就专门教她发声练嗓,已经“靠边站”并且正在患病的李多奎也偷偷地指导她唱腔。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24、5岁的刘桂欣在《杜鹃山》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公认。拍《杜鹃山》电影时,她才26岁,连男朋友还没有呢!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刘桂欣为了继承李派老旦艺术,演出了许多传统京剧,同时也录制了不少老旦唱段。她还与1996年受我们国家文化部的指派,到我国宝岛台湾教戏。现在,她依然是为着振兴京剧艺术而继续努力着。今年国庆前夕,她从北京回到青岛探望96岁高龄的老父亲,还参与我在电台主持的直播戏曲节目。来去匆匆仅短短的四天,马上又要回去参加演出……
著名京剧老生王忠信,他的家是在青岛的东镇南山。他在十九中上学时就非常喜爱文艺,在学校还说过山东快书。60年代初的“三年灾害”,休学在家的他,考青岛市歌舞团却落了榜,感到十分苦恼和窝囊。一天,父亲带他到第三公园,突然从报栏上的《青岛日报》看到中国戏曲学校的招生消息。
王忠信就去报考,别的考生在考场上都能唱上几句京戏,可他一句也不会。主考老师是个慧眼识珠的人,便让他回家现学一段,明天再来考。幸亏他父亲连夜教了他《草船借箭》的一段“西皮原板”,他就凭着这一段顺利地考上了中国戏曲学校,那年是17岁。
由于他的天赋条件比较好,学习非常勤奋,很快就成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他要毕业时,正好赶上了“文革”。“大串联”回到了青岛,父亲就谆谆教导他:“今后任何运动都不参加,一定要抓紧时间练功!”于是,他就当上了“逍遥派”。
不久,上海的《智取威虎山》“样板团”剧组就把王忠信调去,担任剧中参谋长的B角,原因是当时任A角的著名老生沈金波的身体欠佳。后来,北京的《杜鹃山》“样板戏”剧组,都一致认为王忠信是扮演温其久这个反面人物的最佳人选。在排演过程中,著名文武老生李少春就给他帮助很大,既给他说过“朔风吹”的唱段,还详细地指导他如何把温其久的眼神活灵活现的眼出来。
这些年,王忠信还涉足影视,拍了不少片子。比如,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太白金星就是他扮演的……
刘桂欣和王忠信,这两位青岛老乡都异口同声地说:咱们青岛濒临大海,大海有宽阔的胸怀。是大海哺育了我们!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与京剧》,青岛出版社)
2003年8月,我们相聚在北京(右起:刘桂欣、我、王忠信、杨凤一、孙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