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上台后的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
安倍晋三上台是中国人无从避免的一个选择,作为第一位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于日本二战的历史完全取决于教科书,他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痛疮,没有看到过纷飞的硝烟,甚至连两颗原子弹的爆炸都没有感受过,于是我们不难看出他强悍的鹰派作风的原因与亲美性的根基。
从小泉2002年4月参拜靖国神社开始,中日高层的互访就戛然而止,陡然间中日关系进入了冰点,随着小泉一次一次的参拜,中日关系一再冷冻,为了有效的改善两国关系,中国派出了熟悉日本精通日语的王毅出任驻日大使,改善关系的决心可见一斑。
然而王毅的斡旋并没有给中日关系带来更多的改善,小泉依旧参拜靖国神社,并且身为自民党干事长代理的安倍晋三也在一旁帮腔,认为中、韩对日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异议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这无形之中表达了安倍本人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
安倍竞选自民党总裁的纲领中对于就任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避而不谈,这是安倍竞选策略中的一个擦边球。因为无论对于赞同的或者不赞同参拜的日本国民来讲,这样的回避都给了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目前日本国内上层对于二战的反省力度远远不如民间,但就目前日本民间而言,反省力度也远远不能达到中、韩等国的满意。中国人总说日本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是善良的,但是在日本人的国民性里我们不能否认,对于“耻感”大于“罪感”的日本人来说,对于二战的日式借读是不可避免的。战败是羞耻的,无论为了什么而战。可是这种羞耻感恰恰使中日关系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一个战后成长起来的首相,一群满怀耻感的国民,单从这个角度分析,安倍晋三的上台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会起到推动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经历战争的安倍对战争的概念淡漠,那么对于仇恨的概念也就淡漠,尽管战败是耻辱的。而且作为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日本,利益的问题是作为首相的安倍必须考虑的。毕竟如果在华激起强烈的反日情绪,可能会使在华的很多日本大型企业受到影响。任何可能会击垮已经如履薄冰的中日关系的举措都有可能使日本成为经济利益的受害者,因此安倍晋三不会轻易采取过激行动,相反他应该会在某些措施上加强中日关系,但如果要他拿不参拜靖国神社作为交换条件,对于51岁的日本新任首相来讲恐怕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