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琢华为 华为前副总李玉琢揭露部分内幕
57岁,原华为副总裁,18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和四通、华为、利德华福等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四通八年、华为四年半,他担任的都是副总裁,利德华福五年半,他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变压器企业做成了行业第一。今年5月,他推出新书《我与商业领袖们的合作与冲突》,细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著名企业的发展内幕。
对话背景
据媒体报道,5月28日,深圳华为公司一位年仅25岁的工程师胡新宇,可能是因为连续加班熬夜,过度疲劳导致死亡。华为至今尚未明确表态。一时间,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加班制度的合理性,华为深陷舆论漩涡中心。华为的企业文化、加班制度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
正在这时,六年前就离开华为的副总裁李玉琢,在他新开的博客上抛出一篇《我为什么离开华为》,引得网友纷纷点击,各大网站纷纷转贴,李玉琢貌似敢于在敏感时候站出来公开评论华为。事实是这样的吗?带着疑问,6月4日晚记者与李玉琢在上地大厦附近的一个小茶馆里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对话。
我开博客和"过劳死"事件无关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为"青周"):来采访您之前,我浏览了一下您的博客,发现您就是5月30日开的博客,但点击率已经达到十多万了。
李玉琢(以下简称为"李"):现在已经达到25万了,各种评论让我无法招架。当了18年的职业经理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让大众高度关注过。这绝对不是我之前能够想象的。
青周:那您之前想象的是什么?
李:我去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写了一本《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5月份就出版了。出版商说这本书是我的心血凝结,又是少有的著名企业高层人士出书,还涉及企业发展内幕,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出了,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于是,我就同意到新浪开了个博客,也选择了书的一些章节贴到博客上去了。我希望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仅此而已。
青周:但您选择这个时机开博客,而且上传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为什么离开华为》?难道不知道最近"华为"是新闻关键词吗?您是不是想借此也说点什么呢?
李:书的章节是别人选的,第一篇为什么是这个,是不是和目前发生的事情有关,我并不知道。在我想来也许纯属巧合,那篇文章中写到我离开华为的一些情况。后来看报道才知道,最近因为华为一个研发人员去世,导致大家对华为诸多猜测,有人竟把这件事与我的文章联系起来。其实我的书年初就定稿了,与目前发生的事毫无关系。
青周:您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人们为什么单单找您要答案?
李:没弄清楚事实之前,我不好说。网友们把我的这一段书的内容与华为这位研发人员的死联系起来了。但这和我开博真是一种巧合,这种巧合引起了误解。说实话,我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篇博客成为众人猜测的焦点,我有自己的原因并不想和所有人讨论。我想过一种平静的生活,所以我已经决定关闭博客了。
老总不顾健康 不能要求别人跟他一样
青周:您在博客里说,您从华为辞职时,当时任正非劝你留下,还鼓动你跟妻子离婚,你当时形容"我看着这个满脸胡碴儿、高大威严、一般不太理人、说起话来又滔滔不绝、时不时说出出人意料见解的人,心里颇生感慨:做个企业真不容易,抛家舍业,牺牲健康。说起健康,我脑子里突然跑出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为了这公司,你看我这身体,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都有了,你们身体这么好,还不好好干?‘言下之意,恨不得大家都得累病了他才舒服。当下我心里就想:"任总,你终于如愿了,我现在得了冠心病,莫非你还让我把家也丢了不成?'"
这样看来,您对华为的工作状况也是很不满的吧?
李:我对华为的企业理念大多都认同,但也有不认同的。6年前,我离开华为的时候,华为现任董事长孙亚芳就说,我没有接受华为的企业文化。
不过,一本完整的书,被摘录其中的个别段落发表时,人们不了解全书的情况,议论便发生了。但如果冷静想想,很多议论是不是过于情绪化了呢?
青周:加盟4年多,身为副总裁,您还不能接受华为的企业文化吗?
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我是当时唯一一位从外面进入华为高层的,其他基本都是华为内部成长起来的干部,我的头脑中在此之前已经接受了别的东西,如四通文化。我在书中对华为提倡的一些东西有所涉及,但我并非因此就说他们就是错的,我就是对的。
华为的企业文化中比较核心的内容是对企业的责任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我想无论在什么时候看,问题还是不大的。很多人在进入华为之后,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文化,发展到为工作废寝忘食,以办公室为家,任正非本人就是这样。
青周:你是觉得这样的企业文化跟你个人的理念无法融合才走的?
李:我离开华为当然是有主客观原因的。但得知自己身体有问题之后,我首先想的就是: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不能再不管自己身体了。我还要家庭,我不想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于是,我下定决心,辞职回到北京,和家人团聚。
青周:您都受不了了,看来华为的工作制度真的给人很大压力。
李:我在华为工作时,华为正处于创业期,研发、市场建设工作都非常繁重,那时大家都凭着创业激情在干,也没怎么在意身体方面的问题。干过一段时间后,至少我发现,虽然我不怎么加班,巨大的工作、精神压力还是对身体有影响的。
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忘我的工作狂,事业远远重于家庭。但是我想,他可以做到的,不能要求别人也和他一样呀。在我看来,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家庭、不要健康的社会是危险的。
我不同意加班文化
青周:据说华为这位25岁的研发人员就是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天天熬夜做研发,过度疲劳导致死亡的。
李:华为建立十八年,我在华为工作四年半,从未听说发生过这种事情。
青周:比较了解他情况的好友都认为他的死和加班过劳应该有很大关系,华为也没有完全否认这一点。现在,大家都把"过劳死"和华为的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大加讨论。
李:作为管理层,我提倡工作应该高效地在上班时间做完做好。至于网友们在网上讨论,小胡的死可能与加班过劳有关,但是不是与华为的企业文化有必然的联系,我希望大家慎重。
华为创业最初的几年,人们都是忘我、投入地工作,我的加盟也正是因为看中他们这种精神,觉得这个企业能成事。当时他们的确有一种"垫子文化",座位上每人都常备一个垫子,加班的时候拿来席地而睡,特别具有华为特色。
青周:您也有吗?
李:当然。任正非在他的办公室也有一个简陋的小床。但我个人倒是不怎么提倡加班,也不号召我的下属加班。
青周:这么说您不同意加班文化?
李:是的。
年轻人应拒绝疲劳战
青周: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就必须要牺牲人们的某些利益:比如正常的作息,才会占领市场?
李:这是免不了的,也有个牺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种牺牲并不一定要求你非以健康,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不可。很少有企业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员工。过分的做法应当学会拒绝。
青周:作为资历浅的年轻人,处于最基层,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向前,怎能拒绝?
李:年轻人资历浅,经验不足,有压力是难免的,这是成长的必然经历。但因此就不要健康了,我看大可不必。有时工作急些,加加班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在研发工作上,有时不把东西尽快拿出来就可能丧失市场机会,但我不相信会天天如此,众所周知疲劳战常常并不一定有好效果。另外,一个成熟的人还要学会解压。
工作不能带来幸福 也就失去了意义
青周:太多人在底层为生存,为前途拼了命地打拼,疲于奔命,连思考都没时间,何谈解压?
李:我们办企业,发展经济,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幸福生活。如果工作的结果与幸福生活相差万里,那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其实,华为提倡不要让雷锋这样的人穿破袜子,不要让焦裕禄这样的干部过早失去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据我所知,1996年以后加班用的垫子,在华为很多员工那里都成了午休用的用具了;华为还给员工较好的报酬,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就是为了让员工们过上好日子。
青周:有时候,难道不是因为高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诱使年轻人牺牲健康忘我工作?
李:年轻人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积累,为了提高业务,作出成绩,工作上肯定要付出,但绝对不能极端到以损害健康甚至是死亡作为代价。企业也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对年轻人的生活给予适当关注。对于某些不会休息的工作狂,甚至要逼着他去休息。
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把工作当成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自己一定要学会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很多年轻人有理想,有追求,并非都是为钱而工作的;另一方面年轻人也是成年人,应当理性对待工作方面的问题。健康是人的最大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青周:网上很多小胡的同学和朋友对华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是很赞同,认为华为没有对自己的过失给予足够重视,对一个没日没夜加班的员工太冷漠,事前居然没有人给予制止,事后也总想撇清自己的责任,据说抚恤金才十三四万,您怎么看呢?
李:现在华为工作状态是个什么样子,我的确不是太熟悉了。我只知道六年前华为的一些情况,具体在这件事上,我也不了解。据我对华为的了解,我相信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会做出妥善的处理。
青周:您认为华为出了这件事后,会不会调整自己的企业文化,反思长期以来自己忽视的人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李:其实,正像我之前说过的,华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不断自我调整、完善,它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公司,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
我写书时华为最难写
青周: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人去了,大家都感到惋惜,很多人甚至在网上愤怒声讨万恶的加班制度,也有人模仿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的格式写了一篇文章,认为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正在牺牲年轻人?
李:这个年轻人的死是否与华为的工作、企业文化有关,我不能枉断。发生这样一件让人痛惜的事,还是给企业和社会一个警醒的信号,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的确是不可忽视、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企业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但我们不可否认,华为在振兴民族通信产业方面,是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青周:难道成绩就能掩盖问题吗?
李: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华为是最难写的。
华为有了不起的一面,但在我眼里也存在很多危机,他们没有让那些危机成为它发展的障碍,仍然能够高速发展,这是我至今没有想清楚的地方。但不能说华为高速发展了,这些问题就随之不存在了,如果不适当注意并加以改进,也许会成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