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周易 话说周易:《周易》与哲学(下)
《周易》这本书,其本身就是产生在忧患之中。它是《周易》人生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周易·系辞下》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人得以平安,国家也得以保全。
从思维角度来说,它有别于西方空间思维角度,中国古人的思维角度是时间角度。中国古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周易》对忧患意识提出了几个原则。
《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说,脚下既已踏霜,坚冰必将到来。它告诫人们要见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渐。
《周易》强调做人要符合天道,要戒惧危亡,但是处忧患之时绝对不可以因个人的一时安危而放弃做人的原则,要进德修业,以道德为准绳,。
《系辞传》中选取了九卦分三次叙述,即所谓的“三陈九卦”,以见其处忧患而不失操守,进德修业以摆脱困顿之局,进德修业才能保守天地之道。意思是说,人处于困境时,为了摆脱困境,最容易丧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守节不移,临危不乱才是摆脱困境的正道。
《泰》卦九三爻辞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意思是说,没有平地就显不出坡度,没有前往,就没有返回。事物总是处于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之中,否极泰来。人处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坚持道德操守,进德修业,见机而作,才能终得善果。
《周易·象传》也屡屡提醒人们在困境中要注意提高道德境界。如《周易·否·象传》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说天地不交合《否卦》之象,君子效之,当崇尚俭德以避祸难,不为利禄所诱惑。《蛊·象》说:“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是说山下有风,《蛊卦》之象。君子效此,当唤起民众并培养其德性。
中国著名学者邓拓曾经说过,我国最早的纯粹抽象的科学家理论著作应以《周易》为代表。直到现在,人们对于《周易》的研究显然还是不够的,但是可以断定,它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观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研究的知识总汇。
“复杂性问题研究”,是当代世界最前沿的科学问题。
美国科学家桑塔费曾经这样评论《周易》,他说:“在我们思考混沌和复杂性科学理论的社会意义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给我们以巨大的灵感。很明显,《易经》的作者曾经长期深入思考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秩序与无序之间的关系,他们最终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太极’。”
一位《易经》的英语译者布洛菲尔德将“太极”的概念描述为:“普遍真理,终极原因,至高无上,永垂不朽,万古不易,变化万千,独一无二,无所不包。此外无物,无物无此。万物源此,无物源此。万物归此,无物归此。此乃万物,此非万物。此即太极。太极至显于易——变易。”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文化思维和灵智思维的多维载体。历史是现实的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启示。
读《周易》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可望进入“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大境界,从而“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系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