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徐俊 近二十年前的回忆兼怀念有徐俊的沪剧年代
那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季夜晚。茅善玉\徐俊\孙徐春他们还在沪剧院三团,到松江来演出。演出剧目以传统折子戏为主。还在松江求学的我参加了市里的一次比赛。当时的我是茅善玉的绝对崇拜者。那天为了看这场演出,我甚至"威胁"我的班主任,非准我的假不可。 演出是七点开始的吧,我在五点半的时候,溜进了后台,当时担任学校记者 团团长的我以一张学校的采访证开始了对这几位明星的采访,我见到了茅。她身材娇小,羊毛小帽,羊毛围巾,粉色的肤色,的确让人赏心悦目。
与她的交谈,就如与一个外交官交谈,滴水不漏,亲切而有距离。当时面对自己的偶像,我肯定有许多失态之处。可能是半小时吧,我是在一种迷糊中告别自己的偶像的。
然后,我见到了徐俊。那也是我的偶像。因为我是将他与茅视为一个整体的。如我所想,他真是一个清澈\俊朗\如阳光般坦诚的人。他的歌声不断,说话从不打马虎眼。他毫不避讳对<弹吉他姑娘>中某些情节的看法,对沪剧艺术的喜爱。他对我对他们的年龄如此熟悉很吃惊,既而大笑。与他交谈,身心愉悦\如沐春风。
接着是孙徐春。我个人认为孙徐春与吕贤丽搭档才是最合适的。那天见到的孙徐春更多的是一种世故圆滑,尽管当时我刚满十六,但是已经很清晰地可以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成人世界与我的隔阂。
接着看演出。孙徐春与倪幸佳唱<大雷雨>,简直是敷衍了事,面部表情哪象一个深陷情海中的人!而徐俊的<陆雅臣叹五更>简直让我目瞪口呆。丝毫不敷衍,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一气呵成,连唱带做,看得我身边的好友_纯粹是陪我来的对沪剧从不感兴趣的人也连连拍手叫好!
那次的见面后,徐俊已经替代了茅善玉在我心中的地位。我感悟到了一颗认真演戏的赤子之心。
几年后,徐俊离开了沪剧。而我也离沪剧越来越远了。心中怀念的是有徐俊的那几出戏<野马>\<旋子>\<姐妹俩>\<魂断蓝桥>\<月朦胧\鸟朦胧>\<弹吉他的姑娘>^ 现在的徐俊已经建立起自己美满的家庭,电视中见到的他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多了沉稳。但是,我相信他的赤子之心不变,这样的人才真正能感悟艺术的真谛。
回首看看沪剧,尽管拼命在粉饰,但是缺少的一种真诚,缺少了一种底气,缺少了一种投入。孙徐春……无法进入艺术的核心,他真正的天分在从商上。茅善玉虽日趋成熟,但是她的表演已经陷入了一种程式,近年来她饰演的角色身份模糊,很难区分。而当年与她同时代的马兰、茅威涛已经各自站在自己剧种的颠峰,并且以自己的艺术成就大大提升了自己剧种的艺术水平。而茅善玉的艺术水平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难道仅仅是缺少好剧本、好导演吗?
曾有人评价马兰,说她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灵魂世界,使整个舞台为之闪光。而在沪剧舞台上,曾经达到这一境界的除了老一辈的丁事娥外,徐俊应属于。他的角色形象分明,层次清晰,情感投入、收放自如。我常常会迷失在他演绎的罗依的诙谐中、陈培新的呐喊中、韦鹏飞的压抑中。尽管他长了一张娃娃脸,但是只过了十几分钟,我便会忘记他的名字,而只记得那一个个角色的名字。
有徐俊的那个年代里,曾经在暑假的阳台上,一次次地听着"夜深沉",看着屏幕上他带着一头金发的茅且舞且唱"翩缱共舞度良宵,看来你不会再忘记",那种纯情、美好是沪剧舞台上再难演绎出的, 难忘徐俊,是《十打谱》中酣畅淋漓的一大段斧子板,"抢字上打出第十抢亲谱",声如金石,高亢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