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筑英图片 电视片《感动中国人物志》解说词:蒋筑英——追光的人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同期]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蒋筑英同班同学孙騊亨:1956年"向科学进军",北大招人的时候,其他因素像家庭出身.家庭关系等影响比较小

    【同期】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蒋筑英同班同学孙騊亨:1956年“向科学进军”,北大招人的时候,其他因素像家庭出身、家庭关系等影响比较小。更重视学习,就是你的考分。

    【解说】蒋筑英离开家乡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快乐的大学生活。国家为他申请了全额助学金,这个江南才子完全沉浸在北大知识的海洋里,拼命汲取营养。     【同期】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蒋筑英的同学孙騊亨:蒋筑英最大一个特点在我印象当中,他对一个不管是学习当中碰到的问题,还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工作碰到的问题,他这个人是有一种啃劲儿,他一定要把它啃下来。

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他就一直钻研进去。     【解说】1966年,蒋筑英完成了专业光学研究人员必需的本科和硕士教育,留在长春光机所工作。

    【解说】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文革”的政治运动颠覆了他心神向往的学术研究环境。1967年,蒋筑英又收到老母亲病逝的消息。在种种打击下,蒋筑英依旧在家中1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继续对摄像机变焦镜头及照相机镜头的研制,对光学检测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同期】蒋筑英妻子路长琴:文化大革命时候,不是大家都不看书吗?他说我觉得还得应该靠知识,他说你看人家国外还得靠科技。

他说:“别人不学,我就学”。     【解说】1976年,十月惊雷。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中国知识分子终于迎来了命运转折的春天。蒋筑英开始受到单位的重用,1979年、1981年两次被派往欧洲学习。     【同期】蒋筑英妻子路长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非常高兴,他觉得他沉重的包袱已经卸下来。

    【解说】1980年,蒋筑英来到当时的西德“地外物理研究所”实验室。他这时已经成为业内有名的镜头检测专家。

    【解说】就在此前,蒋筑英帮外贸部门检测进口相机和投影仪,查出了镜头的很多质量问题。当外贸部门拿着蒋筑英写的检测报告向外商索赔时,外商被检测报告的专业水准折服了。

    【解说】蒋筑英那流畅准确的外语表达,也让外商刮目相看。那次谈判,蒋筑英为国家挽回了10万多美元的外汇损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解说】1982年,长春光机所成立30周年。这一年里,蒋筑英日夜忙个不停,以尽快建立一个全国一流的大型实验室,同事们眼看他高大的身影日渐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