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嘉良个人资料简介】我为何放弃江嘉良看上蔡振华
核心内容:江嘉良个人资料简介,江嘉良(Jiang Jia Liang,1964年3月3日-),祖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世界杯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团体冠军。江嘉良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山孩子,他7岁起学打乒乓球,9岁从石岐体校调到省体校,13岁入省队,15岁成为广东队主力,1979年成为国家队队员。
1983年,江嘉良参加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1985年第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团体、单打冠军。1987年第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团体、单打冠军。
其后还多次获得第五届世界杯乒乓球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等良好成绩。在第39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中,瑞典队0比5败给中国队。但瓦尔德内尔在单打比赛中大发神威,接连以3比0淘汰陈龙灿和腾义,进入决赛。
借连斩两员中国大将之余威,瓦尔德内尔在男单决赛中以21比14先赢江嘉良一局,第二局一路领先困境中,江嘉良大胆运用突击战术,以21比18,21比11连扳两局。
第四局,瓦尔德内尔加强了节奏的变化,频发短球,使江嘉良不能轻易起板,并伺机突击江嘉良的正手,比分一直打到20比16,把江嘉良逼到了悬崖边上。这时,江嘉良利用发球轮大胆侧身抢攻,把比分追到了20平。并最终以24比22取得了胜利,蝉联了男单冠军。艰难获胜后,江嘉良洒下英雄泪。
1985年、198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并被评为1979-1988年全国荣誉"十佳"。1985年还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1987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退役后,江嘉良到过国外当教练,办乒乓球俱乐部,当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回国后在上海浦东定居,下海经商。2002年10月,江嘉良乒乓球学校在上海浦东落成,启动了他构筑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乒乓王国理想。
编者按:刚出版的《乒乓世界》杂志2005年第一期刊登该刊记者夏娃的文章《关于老蔡》,其中的《前辈眼中的个性老蔡》一部分主要写了中国乒乓球队第3任总教练许绍发谈蔡振华的往事,从一个侧面介绍了蔡振华取得成功的原因。我们在此摘录其中的精彩片段。
蔡振华虽调皮但有个性,1983年我(指许绍发,下同)接男队的时候,选了蔡振华当队长。开始教练组里有不同意见,觉得蔡振华太调皮,业余时间比较散漫,朋友多。他确实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运动员,但他属于调皮不讨厌那种类型,因为他能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
朋友多,也说明他有凝聚力。我当时感觉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非常有个性,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儿。那时候他的腰伤就很重,我当教练从来没见他在比赛中放弃过。他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在场上你根本看不出他有伤。我当时看中的就是这股冲劲儿。当教练的,喜欢这种性格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拿出来,打恶仗的时候顶用。
另外,蔡振华的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心里想的东西都反映在脸上和行动上,比较容易被人了解。他听说让他当队长,很吃惊。我把意图讲给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约束他,扳一扳调皮散漫的习惯,要求别人做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好。蔡振华当队长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就退役了,但在他成长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原来他在技术上对自己要求很高,一定要拔尖,当队长以后,在行为规范上对自己也要求更高了。
他肯牺牲自我就能成功,1989年我开始考虑接班人的时候,把几茬优秀运动员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个人一定要全面,不仅技术上能钻研,更主要的还是品质、性格和凝聚力。一个主教练要想树立起威信,必须有追求和肯付出,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舍弃个人利益,才能确立威信。
当时很多人以为我推荐的第一人选会是江嘉良(两次获世乒赛男单冠军,许绍发最得意的学生),其实我向徐(寅生)主任和李(富荣)局长推荐的是蔡振华,他俩都没反对。我找蔡振华是在1989年德国多特蒙德世乒赛期间,正好他在意大利国家队的合同也到期了,正找人联系去德国。
我当时跟他说清楚了,按国内的情况,可能什么都不能给他,他还没有教练级别,也不可能给房子。没想到他答应得特别痛快,虽然黄胜(蔡振华的妻子,编者注)怀孕了,也没耽搁,一个多月后就向我报到了。
1991年千叶世乒赛之后,蔡振华当上了男队主教练。他接男队的时候还不到30岁,最初心里也打鼓,到底行不行。我对他说,你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你就能做好。后来他太太黄胜跟我讲过一次,蔡振华有些东西是跟你学的,拿了奖金往桌子上一摊,你一份他一份我一份,大家平均分……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到他领军的时候,给他的基础比较差,孔令辉和刘国梁还没起来的那几年非常困难。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条件好了,各方面的诱惑多了,队伍管理也更难抓。再加上近十年来技术发展比较快,规则也在不断改,他碰到的困难比我多得多。他能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也是性格造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