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婚姻 李银河说婚姻终将消亡 未来哪些人还会结婚?
李银河老师演讲题目是“婚姻终将消亡”,她列了一些数据:1、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美国法国已经约有30%的人不结婚了。2、到2015年8月,16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50.2%是单身。3、2016年中国国家民政局的数据是,中国单身人口近2亿。
李银河说,婚姻未必会真的彻底消失,但未来可能就20%、30%、40%大概这样的比例会结婚,总体呈现一个萎缩的状态。原因一是:大量的出轨证明婚姻制度和人性之间有种紧张关系。原因二是:婚姻的预期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了。原因三是:女性有了其他经济来源,不需要依附婚姻。原因四是:离婚成本太高了,会给结婚带来阻力。原因五:不需要结婚才能有性,性的主要目的脱离了繁衍。
结婚的人在变得越来越少了吗?恐怕是的。
美国PEW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960年,美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中72%是已婚,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已经萎缩到50%。当然,推迟结婚年龄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1960年,20~29岁的人中,68%已婚,而到了2008年,仅有26%是已婚。年轻人晚婚,其中有一些可能永远也不会结婚,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学上的许多变化都与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关系,婚姻也不例外。在以前,结婚是女性获得生存资料的途径,依靠婚姻尤其是男性,女性才能够生存,实现一些功能。但随着女性进入职场,能够自己获得金钱,很多功能不再依赖婚姻来实现,例如性、生育、养老等等,婚姻不再是女性人生必须选择的路了。
中国社会也在逐渐面临这样的转型,婚姻从制度化走向个人化,比如“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就是典型的制度化,现在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才是耍流氓呢。
年轻人看待婚姻的角度与上一代人已经大大不同,虽然很多父母仍然想要参与到儿女婚姻的讨论中,但因为观念上的差异,很多儿女已经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春节前广泛传播的各种反逼婚指南,已经能够窥见儿女们对父母辈参与自己的婚姻讨论是不欢迎甚至是对抗的。
此外,文化上的原因也很值得中国社会参考:1、结婚意味着嫁入男方家庭,女性需要面临全新的家庭环境去适应,要处理更为复杂且生疏的人际关系。2、结婚往往和生育孩子、赡养父母绑在一起,婚姻背负了非常强的社会功能,拒绝生育和赡养是很难被认可的,婚姻不是仅仅两个人的事,这对追求个人化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负累。
3、结婚后,家庭分工不平等很容易出现,日本往往是女性负责家庭中绝大多数的事务,男性一般只负责工作而已,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对女性而言,没有吸引力。
前段时间韩寒的电影主题曲会激怒女性群体,正是因为女性已经开始警惕婚姻中以爱为名的剥削。如果中国未婚男性仍然期待着传统的婚姻,仍然以传统性别角色去要求女性,只怕女性的结婚意愿还会更低。
未来人们会为什么结婚?
美国PEW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现在人们结婚的理由,93%的人说因为爱情,87%的人说渴望终身承诺,81%的人希望有陪伴,59%的人为了生孩子和养育孩子,只有31%的人说是为了经济保障。功能性的比重降低了,排序也落后了,对高阶亲密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重。
在未来,那些因为功能而选择婚姻的人也许会逐渐变少,当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时候,婚姻就不再有必要了。例如如果非婚生子能够被允许,那些为了生孩子而结婚的人肯定会减少。如果有其他方式对抗经济风险,那么为了经济保障而结婚的人也会减少。
未来仍然会有人选择结婚,比如那些想要借由婚姻承诺表达爱情的人,想要体验婚姻的人。但同时结婚不再成为一种必然,一种默认选择。也许表现出来就是,不再有人总问你“你为什么不结婚?你怎么还不结婚?”甚至还能看到当有人宣布结婚时,会被问“你为什么要结婚?”
未来的婚姻会变成什么样?
首先是更平等。其次是更多元。再次是更难界定。你可能会觉得未来太远……但其实改变一直在发生。比如父母辈觉得可以凑合的婚姻,我们往往凑合不了。即使没有烂赌、酗酒、家暴、出轨这些重大问题,我们也有可能感觉婚姻难以维系。婚姻对不同时代的人,尤其是不同时代的女性,意义差别很大。
现代女性关注婚姻中的性质量、关注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关注婚姻的情感价值、普遍生育意愿低、经济意识强、警惕婚姻成为唯一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