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播:卫青与平阳公主作者:杨焕亭
卫子夫为皇上生了一个皇子的消息,让与卫青的联姻在太后那里受挫的平阳公主心头重新燃起了希望。她多么希望这个消息不是由黄门传来,而是由卫青带给她的。
从未央宫来的黄门告诉她,皇上已经征得太后的同意,决定在三月为卫子夫举行立后大典,那么,刘据立为太子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凭借从小在宫廷成长的耳濡目染,公主敏锐地感觉到,随着皇上的嫡长子刘据的诞生,朝廷的人事关系将出现一次新的调整。毫无疑问,卫氏姐弟的地位将因为与这个男孩的关系而迅速地上升,这种迹象,在卫青出征上谷时已初现端倪。
而刘据的出生,加速了这种调整的节奏。形势到了这一步,太后没有别的选择,她只能赞同皇上立后的动议,有什么办法呢?阿娇是先帝的外甥,窦太主的女儿,论起来太后还是她的舅母,背景不可谓不深厚,可她就是没有为皇上生下一个可以接续龙脉的儿子,她就不得不离开椒房殿。现在,当平阳公主行走在雪后侯府回廊上的时候,她为自己当年的得意之作而掩口会心地笑了。
皇后和太子靠谁来呵护呢?除了卫青,没有别人,这一点,无论是太后还是皇上都是再明白不过的。即使太后在内心对卫青有一百个瞧不起,可为了大汉的基业,她只能选择太子的舅父卫青。这样一来,她还有什么理由继续阻挡他与公主的结合呢?
这是一张巨大的网,在这张网里的人都必须遵守世代相沿的潜规则,接受它的约束。太后也不能例外。
人就是这样,当一切在她的面前呈现出希望和未来的时候,进入眼睛的风物都改变了它固有的颜色。公主现在看什么都是喜气洋洋,生气勃勃的,都像人一样的含了感情。这不,丫环翡翠上来劝解她了。翡翠说,下雪不冷消雪冷,还是请公主回房暖暖身子吧!
公主就觉得这丫环很有眼色,很对自己的心思。但是,她压根儿就没有回去的意思。仿佛琉璃瓦檐头的冰凌一滴滴的消融,仿佛扫到回廊边沿的雪被太阳晒得水津津的,都成了春天到来的歌,分外地舒心和惬意。
“冬深了,春天就不远了。”公主说,不信你们看看,路边的花草正在苏醒呢。丫鬟们就蹲下身子,轻轻地拨开积雪,抠开滋润润的泥土,果然那花的根都泛了嫩嫩的绿色,有的地方还吐出了极不显眼的芽。丫环们纷纷称奇,说公主果然料事如神。公主却把话题引到了人身上:“人也是一样,到了该发芽冒尖的时候,就得出头,任谁也挡不住。”
丫鬟们于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公主怎么忽然地发了这样一番议论,大家只有懵懂地跟着点头。
随着思路的延展,公主的步子越发地慢了下来。她现在考虑的是应该给子夫送些什么?山水轮流转,子夫现在可是身价百倍,再也不是作为“歌伎”的奴婢了,她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青云直上,也可以让一个人坠入深渊,送她什么,要对她的心思。她还要考虑送给即将成为太子的刘据些什么。虽说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然而问题不在于他能不能理解姑母的一片心意,要紧的皇上和子夫明白就好。
哦!对了。前些日子,她要府上的总管到工官处打磨了一面日光镜,镜面铮亮铮亮。工匠们知道是为皇上的大姊打磨的什物,都十分的精心,镜体被敲打得分外的轻薄,周边锉了十六个内向连纹弧,四叶纹纽座,座外有方形铭带,刻着“日月之光,天下大明”八个字。
铭外饰四孔丁纹及草叶纹。据说从来也没有过制作日光镜的经验,十几个工匠花去了几个月的时间,失败了上百回,才打造了这面自大汉立国以来第一面如此精美的铜镜。铜镜送来的第二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上长安城头,将温暖的光芒撒进侯府内室的时候,公主就早早地临窗而坐,镜子里映出她庸庸华贵的面容。
但也只看了那么一次,就珍藏了。子夫是个爱美的人儿,有了这面镜,不定怎样地感谢昔日的主人,今日的“皇姐”呢。
至于据儿,又该送他些什么呢?他是王室的长子,将来不但要做太子,还要做皇上。就送他一只鎏金虎镇吧。有了它,可以祛除邪恶,威震四方。他终归是要读书的,可以置于书案,让他时时想着自己对王朝的责任,往小里说,他会想着他的时刻关注着他的姑母。
“呵呵!”公主在心里为自己的筹划而得意和欣喜。在这个朝廷,什么都不是白送的,什么东西都不是没有指向的,一切都隐喻了赠送人复杂而又曲折的意图,一切都象征着接受人的品格、思维、性情或者价值。公主自信这两件东西足以成为一根无形的丝线,把她和王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当走完回廊,透过一丛竹枝看见了当年子夫排练歌舞的乐坊时,从那里传来的管、芋、笙、弦声让她又动开了心思。
是啊!皇后策立大典肯定是要在春暖花开时举行的。除了宫廷的庞大乐队要演奏象征吉祥的古乐外,又怎么能没有歌舞奏兴呢?何况子夫本来就是精通音律的。公主很快就有了新的打算,她要排练一部精彩纷呈的乐舞,献给皇后。
“翡翠!前面引路,去乐坊看看。”公主说着,就转了方向,丫鬟们在后面紧紧跟随,沿着通往乐坊的石径迈开了细碎的脚步。乐师和歌伎们见公主忽然驾到,纷纷停止了演奏,起身迎接公主。公主走到领头吹芋的乐师面前问:“在场的有几人曾经为卫夫人伴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