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叶琳娜 苏联“第四代诗人”的重要代表——关于叶夫图申科和阿赫马杜琳娜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7年在俄国诗歌史上意味深长.4月1日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辞世,享年84岁;4月10日为杰出女诗人阿赫马杜琳娜80冥诞.两位诗人同属苏联"第四代诗人"."第四代"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时出现的诗人.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迎来"解冻"时期.在诗歌领域内涌现出一批生于30年代的年轻诗人,主要有叶夫图申科.阿赫马杜琳娜.沃兹涅先斯基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这些诗人自称是"苏共二十大的产儿".他们的崭新思想和创新

2017年在俄国诗歌史上意味深长。4月1日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辞世,享年84岁;4月10日为杰出女诗人阿赫马杜琳娜80冥诞。两位诗人同属苏联"第四代诗人"。"第四代"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时出现的诗人。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迎来"解冻"时期。在诗歌领域内涌现出一批生于30年代的年轻诗人,主要有叶夫图申科、阿赫马杜琳娜、沃兹涅先斯基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这些诗人自称是"苏共二十大的产儿"。他们的崭新思想和创新艺术给诗歌带来强劲的冲击。

珠联璧合的一对

叶夫图申科从小爱写诗,16岁发表诗作,19岁出版诗集。1953年斯大林去世,他正就读于高尔基文学院。当时国内许多人,尤其年轻一代感到茫然若失,从盲目的信仰转化为无信仰。1954年的一天,叶夫图申科和同学们在俱乐部喝酒、朗诵、争论。突然有个女生抑郁地说:"革命死了!"

旁边一个圆脸美少女马上喊道:"你说这话不害羞吗?革命没有死!革命病了。革命应当得到挽救!"

叶夫图申科不禁被圆脸女孩所吸引——她就是阿赫马杜琳娜。这是他俩的初次相遇。从那天起,叶夫图申科对这个一年级小师妹展开了强大攻势。阿赫玛杜琳娜的父亲是鞑靼人,母亲为俄罗斯和意大利混血儿。她风姿绰约,集清纯与妩媚于一身,人称"鞑靼美女"。她终于被叶甫图申科征服。几个星期后,两人走进婚姻殿堂,新郎21岁,新娘未满18岁。

这对年轻夫妻在诗歌创作上共同探讨,那是段幸福时光。接着便是值得大书特书的1956年,他俩也迎来了创作高峰。叶夫图申科才华横溢,思想活跃,关注社会政治生活,创作了许多政论诗。他的宣传鼓动天赋和坚持正义的精神,很快就成为新崛起一代诗人的领袖。

阿赫马杜林娜继承了诗歌皇后阿赫玛托娃的传统,主要写日常生活、爱情和艺术,敢于袒露女性的内心秘密。她的作品连续在大型刊物上发表,引起强烈反响。

在当时苏联诗歌界,叶夫图申科、沃兹涅先斯基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被归入诗风强悍的"大声疾呼"派。阿赫马杜琳娜常和他们在剧院或体育馆举行诗歌朗诵会。这些朗诵会深深吸引了广大民众,成为那一代人难以忘怀的盛事。

叶夫图申科具有罕见的朗诵才能,在当时诗坛可说首屈一指。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会场座无虚席。当他在台上朗诵《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时,观众与他齐声朗诵:"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请去问广袤宁静的田野,/那挺立的杨树,/还有一丛丛白桦林。"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场面壮观,十分感人。

沃兹涅先斯基的朗诵水平也很高。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尽管平时说话结巴,但一到台上朗诵,声音圆润,非常流畅,一点也不口吃。这一群体里最年轻而且富有魅力的阿赫马杜琳娜则令观众为之陶醉。

叶夫图申科与阿赫马杜琳娜是诗坛上珠联璧合的一对,但两人的个性都很强,因此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5年。分手后,各自又组成新的家庭。而他俩仍是好友,1960年代经常一起开朗诵会,造就了那个时代诗歌的辉煌。

阿赫马杜琳娜:

阿赫玛托娃的传人

斯大林时代的文学,绝对不能涉及个人感情题材。阿赫玛托娃由于揭示女性的感情世界,1946年遭到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破口大骂为"荡妇兼修女"。正因为如此,阿赫马杜林娜那些抒发个人感情的诗篇,便具有冲破禁锢的重大意义。她的作品被读者衷心爱戴。

在《别为我浪费这么多时间》(1957)中,她写道:"你以为我是出于傲慢/才不和你继续交往?/不,不是傲慢,而是由于痛苦/使我把头高昂。"寥寥数语便描绘出女主人公复杂的感情和强大的内心。

阿赫马杜琳娜出版了近30部诗集。她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诗歌的优秀传统,是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之后又一位杰出女诗人。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摄取诗意,语言优美高雅、想象力丰富奇特,令人目不暇接。

女诗人既具有才华又拥有美貌,并富正义感,所以爱慕她的人很多。诗友沃兹涅先斯基终生都痴情地眷恋着她。著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坦言:"第一次见面就爱上了她!"著名作家兼导演舒克申也十分迷恋她,让她在两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阿赫马杜琳娜大胆直率,敢于坚持真理。她拒绝参加对诺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的批判,随后又声援两位持不同政见者、诺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和萨哈罗夫。80年代,她竟跑到高尔基市,机警地越过警察哨所,探望被流放在那里的萨哈罗夫……她总是无所畏惧,尽自己所能,为那些深陷困境的人挺身而出。

勃列日涅夫时代,官方不喜欢阿赫马杜琳娜的诗,更不能容忍她那些"越轨"行为,对她展开大批判,并封杀她的作品。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她的诗作才得以出版,并获国家奖。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普京先后颁给她大奖。2010年她与叶夫图申科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阿赫玛杜琳娜2010年11月29日病逝,享年73岁。梅德韦杰夫总统赞扬她的作品为"俄罗斯文学的经典"。女诗人葬于新圣母公墓。离她的墓不远就是终生爱着她的沃兹涅先斯基的墓,有人量过距离只有111步。

叶夫图申科:

独领风骚半个世纪

叶夫图申科思想敏锐,关注社会现实,擅长以激情澎湃的政论诗干预生活。他的诗风雄辩泼辣,具有很强的鼓动性,能产生非同寻常的轰动效应。

1961年,叶夫图申科完成了历史题材叙事抒情诗《娘子谷》,抗议反犹主义,悼念被纳粹屠杀的近十万名乌克兰犹太人,轰动全国。他的肖像立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读了《娘子谷》受到强烈震撼,激起创作灵感,将长诗谱写成著名的《第十三交响曲》。

叶夫图申科那首《斯大林的继承者们》(1962)许多报刊都拒绝刊登,甚至指责作者为"反苏主义者"。他将诗直接寄给了赫鲁晓夫,很快就在《真理报》上发表。

1964年,肖斯塔科维奇再次将叶夫图申科的长诗《拉辛之死》(1963)谱成同名声乐交响诗。诗人豪迈而富于激情的诗句,与作曲家高超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可谓相得益彰。

六七十年代,叶夫图申科的诗歌风靡全国,他以大胆触及尖锐的社会问题而闻名。一次在体育场的朗诵会上,有数千人参加,听众如痴如醉。会后,人们抬着诗人绕场一周,尊他为"诗歌奥林匹克冠军"。

叶夫图申科坚持正义,敢于抗上。当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遭到赫鲁晓夫辱骂,诗人敢顶撞赫鲁晓夫,敲着桌子同这位最高领导人对骂。他呼吁释放受迫害的诗人布罗茨基,后者遭驱逐出境,他又向美国密歇根大学写信推荐年轻诗人到那里工作。为了作家索尔仁尼琴,他给当时的克格勃头子写信:"如果把索尔仁尼琴驱逐出境,我就吊死在克格勃大楼前。"

1968年叶夫图申科反对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94年为抗议叶利钦发动车臣战争,他拒绝从对方手中领取勋章。

叶夫图申科与中国渊源颇深。他曾两度来华。第一次是在1985年10月,他随苏联作家代表团到北京,举行诗歌朗诵会,同文学界人士交流,对中国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掀起"叶夫图申科热"。他和诗友的作品,成了我国新一代诗人的启蒙读物。

30年后的2015年11月,叶夫图申科获我国"中坤国际诗歌奖"。老诗人不辞辛苦,亲莅北京大学现场受奖。耄耋之年的叶夫图申科服饰鲜艳,神采依旧。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表示:"我很荣幸,能在白居易的国家里获得诗歌奖。"接着又风趣地说:"不过我还年轻,才82岁,要更加努力才配得上这个奖项。"

当诗人去世后才得知,他罹患癌症已6年,作过肾摘除手术;2013年因关节炎截去右腿,拖着的是一条假肢……但2015年他出现在北大时仍如此精神抖擞,完全源自那颗年轻的心!

叶夫图申科是当代才华卓著的诗人,也是如今世界文坛的风云人物。他除了写诗,还创作小说、电影脚本,甚至当过电影导演。这位高产作家出版诗集四十余部,长诗十余部,作品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获多项国际权威大奖。他在苏联和俄国独领风骚半个世纪。2011年他再次获诺奖提名。

作为苏联"第四代诗人"的最后一位,叶夫图申科的离去,意味着俄国诗歌史上曾经辉煌的一页已经翻过。诗人们将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