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光中国传媒大学 记中国传媒大学新生军训保障队

2017-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2011级学生军训团中,有一支由学院教师.校医和后勤人员总计30人组成的军训保障队伍,其中有22位来自各二级学院的教师.    军训开始以来,这些带队教师以实际行动体现着对参加军训学生高度的负责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每天清晨5:50,在各连队的集合地点,会看到田佳音.王圣宇.林茜茜.胡盼等全体老师等候学生集合的身影.在学生军训场地旁,在学生8:45集合晚点名的时候,都有孙斌.郑柳依.韩润磊.张一新等全体老师陪伴在学生的身旁.带队教师在军训中与学生们朝夕相伴,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和掌握

    在2011级学生军训团中,有一支由学院教师、校医和后勤人员总计30人组成的军训保障队伍,其中有22位来自各二级学院的教师。

    军训开始以来,这些带队教师以实际行动体现着对参加军训学生高度的负责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每天清晨5:50,在各连队的集合地点,会看到田佳音、王圣宇、林茜茜、胡盼等全体老师等候学生集合的身影。在学生军训场地旁,在学生8:45集合晚点名的时候,都有孙斌、郑柳依、韩润磊、张一新等全体老师陪伴在学生的身旁。带队教师在军训中与学生们朝夕相伴,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学生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确保快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障学生顺利安全地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每天的训练结束后,各连队教师会随机走访学生宿舍,与同学们促膝交谈,了解学生的生活的情况。楼道里,总是能看到陈逸飞、蒋玉等老师在跟学生们交流当天的训练科目内容,以把握每天的训练强度。

七连的王妍老师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也依然会坚持走到学生中间去,激励他们,表扬他们。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让同学们无时无刻不体会着来自学校的关心与爱护。军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角色的转换,面临着对军人角色的认知、领悟与实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过程。

针对学生在军训初期、中期和后期表现出的一些认识方面的变化,史乃新、殷复莲老师等带队教师对学生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同学们积极应对思想波动,保障军训顺利进行。

    对于身体不适的同学,校医院的马蓉蓉、秦秀岭、李田静大夫是同学们的保护神。操场上,医务室,学生宿舍,都可以看到她们辛勤的身影。面对大夫,学生们并不是独自一人,带队教师也会陪伴在学生周围,安慰他们,鼓励他们。

斋堂医院,车队的张北河师傅除了接送学生,还细心地领着学生挂号、看病、拿药。遇到确实不能坚持训练的同学,“九连长”学校后勤处张毅师傅就领着同学们给食堂帮厨,分发水果,保证每一名同学都能在军训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作用。

    斋堂军训基地位于京郊山区,早晚温差较大。带队教师坚持每天提醒学生早晚添衣保暖,遇到有同学衣服没带够的情况,也总是争取第一时间解决。七连的刘亭老师把自己的毛衣借给学生,八连的赵青老师也专门为了忘记带秋衣的同学去斋堂镇采购秋衣。教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把学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学生时刻放在心上。

    学生在军训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军训广播台在五连的刘鹏老师悉心组织、指导下办得有声有色,同学们投稿踊跃,积极收听。由刘鹏、刘亭、杨杰老师和其他老师一起组织的合唱比赛和文艺晚会,有效调节了学生的军训生活,活跃了军训气氛。

    此外,各位教师在完成自己本连队工作的同时,为了向学校、家长及时反映学生军训情况,还承担了学生军训期间的摄影、报道工作。付晓光、于然老师等每天拿着照相机记录学生们训练中的精彩瞬间,黄媛、周媛媛、刘幼春老师等用文字写下军训中的点点滴滴。

    军训的日历就这样一天天翻过,学生军训的良好成效也与日彰显。学生们早已摆脱了军训伊始时在身体、心理和行动等方面的一些不适应。十八天后,同学们不但适应了军营的生活节奏和训练内容,而且在军训科目训练上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教官的表扬与肯定。在带队教师全天候辛勤、努力的工中,学生在思想、作风和心理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显著进步。

    军训即将结束,教师们在谈到这段军训工作时,都表示只是做了份内事情,也正是这种奉献的精神,使2011级军训带队教师成为了一支高效率,全身心为学生服务、为军训服务的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