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博理的后代 沙博理的中国情缘韶关日报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15年生于纽约的沙博理,1947年只身来华,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自称"华籍美人"的沙博理热爱中国,他的中国情结源于半个多世纪前和爱人凤子的相知.相恋.初识凤子沙博理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大学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任律师.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并开始学习中文.1946年底,沙博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认识的一些中国同学建议他去中国,他们认为一个会讲中国话的美国律师在中国一定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这个主意吸引了沙博理,当时他没有结婚,母亲也有工作,

1915年生于纽约的沙博理,1947年只身来华,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自称“华籍美人”的沙博理热爱中国,他的中国情结源于半个多世纪前和爱人凤子的相知、相恋。

初识凤子

沙博理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大学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任律师。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并开始学习中文。1946年底,沙博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认识的一些中国同学建议他去中国,他们认为一个会讲中国话的美国律师在中国一定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这个主意吸引了沙博理,当时他没有结婚,母亲也有工作,年轻的沙博里渴望冒险。

1947年3月初,沙博理来到了上海,拜访了他的华人同学杨云慧托他看望的朋友。第一个就是凤子。凤子祖籍是广西容县,学名封秀壬,大学毕业以后成了一名职业演员。1945年后,凤子作为《新民报》随军记者回到上海,成为一家左翼杂志《人世间》月刊主编。

据凤子后来回忆:1947年4月1日上午10点左右,听到敲门声,凤子连喊“请进”,但门却未见推开,她只好起身去开门,见到门外站着一位碧眼金发的青年操着异样的口音说:“我找凤子女士!”凤子这才想起好友杨云慧从美国耶鲁大学来的信,说她的一位美国同学沙博理准备到中国继续研究中文,而凤子也计划去美国,可以和他练习会话。

两人认识后,为了练习会话,沙博理和凤子商量好每星期三下午在凤子的住处见面,两人之间以一小时中文会话学习交换一小时英文会话的学习。后来,沙博理与凤子一个星期要见上两三次面,交往时间长了,沙博理慢慢了解到,凤子正在从事中共的地下文化工作,他通过凤子理解了中国革命,甚至同意把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作为解放区联络医药物品的接头地点。

凤子认为沙博理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对中国人很友好。他们在交往中很愉快,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当时,凤子已离了婚,没有再婚。沙博理闯进凤子的生活犹如平静的湖面击下一石,使她的情感世界掀起波澜。1948年5月16日沙博理与凤子结为伉俪。

新中国新生活

1948年11月11日,他们飞往北平。第二天乘火车去天津,后来又乘军用卡车改装的公共汽车继续前进,但一路颠簸也未能通过封锁区,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天津。第二天傍晚,向导来转达地下党组织的意见:建议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先回到北平去,等待解放。

1949年1月31日,炮轰停止了,沙博理骑车到西直门迎接解放大军进城,并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沙博理、凤子和大家一起都在天安门广场,亲身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1月,沙博理和凤子的女儿出生了,取名叫“亚美”。

新中国成立后,凤子在北京市文联工作,担任《北京文艺》月刊编辑,她也为报纸和杂志撰写电影和戏剧评论文章。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局聘任沙博理为英文翻译。

相携相爱一生

沙博理爱凤子、爱这个家,更爱中国。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之中。沙博理曾在《我的爱人凤子》一文中这样描述妻子:“凤子不只是我的妻子,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流淌在中国和我之间的一条不断的溪流,其间流淌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精髓。”

凤子写过很多小说和散文。沙博理说:“凤子在我文学翻译中,在我的写作中,在我的国际活动中,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她使我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的爱和对中国文化的欣赏。”

凤子生前与沙博理住在京城风景区什刹海附近,早晚可以沿着岸边散步,观赏什刹海四季和早晚的景色。他们的女儿亚美、女婿太平和他们疼爱的外孙女郭馨的相伴给他们的晚年增添了天伦之乐。

1996年1月26日凤子因病逝世,享年83岁。凤子已病故十多年了,沙博理仍似与凤子在一起。这位笔耕不辍的老者也曾经活跃在历史的电影银幕上,在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电影中出演过外国人的角色。在作品和角色中注入自己丰富的理解、演绎和情感,而这些也更加深了他对中国的了解和热爱。

我的中国心

从1947年沙博理来到中国,屈指算来已有60年了。他亲历亲睹了中国的战争和解放、革命和发展,沙老坦陈,自己对中国的感情和思想也都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从刚刚到来的懵懂、幼稚,到后来与中国文化和生活的逐渐融入,他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对中国的感情也一步步加深了。

从1982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开始,沙老每年都花大量时间到地方去视察。如今,沙老虽说从中国外文局退休已经20多年了,但他一直关心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关心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沙博理说:“中国就是我的家,我希望我的根还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