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波黄帝内经讲解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
征、观察,也可以看作是征验、检验。也就是其脉小而其颜色未改变者,“夺”就是夺失、改变。内脏的病变反映在色泽上,疾病变化反映在经脉上,脉小、脉改变了而颜色没有变,说明经脉有变化了,但是内脏还没有发生病变(是否可理解为脉在先、色在后呢),所以说是新病。
也就是内脏病在里,经脉的病偏表,经脉的病比较轻,内脏的病比较重。所以呢,经脉变化了而内脏没变化,那是属于新病,病不是很深、也不很久。“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脉象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是面色已经有的明显的改变,说明是久病、旧病。
同样的道理呀,脉主经脉、色主内脏啊,内脏都发生病变了,病位比较深,所以说是久病。“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检验到他的脉与面色都有明显地变化了,说明是久病。
“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这似乎没有什么更多的讨论了。“肝与肾脉并至”,肝脉是说弦脉、肾脉是说沉脉,脉的弦与沉紧一直出现了,或者说是脉沉而弦紧,出现这样的脉,再有“其色苍赤”,面色又黑又红,这是瘀血的现象嘛。
“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这是受到外伤了,有内出血或外出血。出现这样的面色,说明内有内伤,而且血有瘀滞,病既在内又有瘀滞,而且疼痛,脉弦、脉紧往往是痛证的表现。“湿若中水也”,不管是见血还是没见血,一般的话出现浮肿,这个浮肿就好像中水了那样。因为受了外伤了吗,那在受伤的部位就会有浮肿,肿得亮亮的,好像有水一样。
以上是用脉色合参来了解病情的新旧以及外伤,下面这个自然段是尺肤诊,“尺肤”就是小臂内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这一段皮肤,因为这一段是以尺记,所以这一段就叫“尺肤”。“尺内两旁,则季胁也”,那你就要看图了,“季胁”指软胁。其实呀,这一段所述的相应部位,同样是按照全息律来分布的,反正“上以应上、下以应下”是个基本道理(比如:手的第二掌骨全息
疗法,也挺神奇的)。从这个道理来看,尺肤上各区域和它所对应的内脏、肢体,还有:“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是说尺肤正面候人体的胸腹部,尺肤背面候人体的背部。“竞”者,尽也、尽端。王冰注曰“上竞上,至鱼际也;下竞下,谓尽尺之脉动处也”。
后来我们在从《难经》上学脉诊时,说“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左右跟这里是相一致的,只不过那是候寸口脉、这个是候尺肤。
[理论阐释],关于尺肤诊的讨论。对本段注释、理解有三种观点。一是杨上善、王冰等认为是用来诊尺肤的脏腑身躯分候部位,详义见图。二是马
莳、张介宾等认为是论述以寸关尺三部脉来诊察脏腑身躯。三是认为是指全身诊察法而言。
综上所述,《难经》以后提出来的、我们现在临床使用的,是寸关尺三部脉,即“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值得指出的是,《内经》说“寸口脉,独为五脏主”,但并没有“寸关尺”三部脉的说法。另外,本段所说的诊法,在《内经》其它篇章里还有,比如《灵枢·论疾诊尺》,其中的诊尺就是诊尺肤,它上头讲得很清楚。
还有,在《内经》里头经常出现尺脉的尺,比如说“尺热脉沉”一类的语言,“尺热”显然是指尺肤,“脉沉”才是说的脉象,它经常把尺、脉对应起来论述。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即尺、脉并不是一回事。
尺诊的问题,现在中医临床上用得不是太多,但是我也见过一些老的医生诊脉的时候,他在切脉的同时,也捎带着再往里伸,摸一摸病人的皮肤是润泽的、是枯燥的,是凉的、是热的,是光滑的、还是涩滞的,他也把这些作为分析病情的一种参考。有的老大夫这么作,我亲自问过,老先生肯定是考虑这样几方面。我们现在固然用得不多,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有人在使用,在切寸口脉的同时,触按一下尺肤,了解一些有关的情况,作为一种参考。
[临证指要],226页,第一,色脉互参的临证意义。色脉互参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四诊合参嘛,色脉当然也应该参。脉是讲经脉气血的变化,色是脏腑气血的盛衰,必须合参。特别是对于难以把握的“真脏脉”,也是以色脉互参法来判断的。真脏脉我们前面讲过,就是毫无胃气、毫不隐含,而五脏之气暴露于外。比如弦脉就特别弦,没有一点柔和之气了,没有一点隐含的现象。一般说见到真脏脉的时候,说明病情很危险,可以在具体分析的时候,
它还是把望色联系起来综合判断的。比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的真脏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本来肝脉如弦、像琴弦,是有弹性的、有润泽之气的,而真肝脉虽然也像琴弦,但摸上去很可怕,“如循刀刃责责然”,没有一点柔和之象了。
在判断是不是真肝脉的时候,还要参考“色青白不泽”,面色又青又白,肝色青倒是对了,但还掺合着白色,说明是金克木了,再加上“毛折乃死”,皮毛都已经枯槁了,就叫毛折。这样互参才说明肝脏之真气已经大衰。
第二,尺肤诊的临证意义。?后世医家对尺肤诊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作为切诊方法之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脉要精微》这篇我们就讲完了,下面看第二节,《灵枢·平人气象论》节选,教材的227页,虽然是节选,但篇幅仍然比较长,本篇主要是论切诊。“平人”是说的健康无病的人、气血阴阳和平之人;“气象”是说的脉气与脉象,健康人的脉象是什么样。
从篇名看,是论述健康人的脉象,其实还是谈诊病、谈诊法。切脉诊法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要用健康、正常人的脉象作为标准,用此来衡量病人的脉气与脉象,就是从正常来推及反常,这叫“知常达变”。变就是变化、就是病理、就是病变。知道正常的是什么样子,那样你才能了解什么样是病态,只有对比才能知道啊。
先看第一段,是论调息诊脉法,即医生要调整自己的呼吸来诊脉。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