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张和平 加强农场建设 发展粮食生产——河津市阳村乡和平农场 张和平
张和平,男,52岁,大专文化,山西省河津市种粮大户,曾担任原运城市邮电局团支部书记、运城市人大代表、盐湖区政协常委。1984年办理了停薪留职,下海搞起了商业经营。在商海中,他在成功经营摩托车公司后,又创办了房地产公司、运城黄金矿业公司。
致富后,他不忘为家乡做贡献,热心公益、支援家乡建设,先后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体育、公路等公益事业共捐款200余万元。近年来,由于运城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作为人大代表的他又筹资承包了中条山15万亩宜林荒山地,立志改变运城的生态环境,让荒山变为花果山。到现在已绿化荒山10万余亩,为改变生态环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凭借多年的经验和要为农民做点事的想法,他看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美好前景。2003年5月,他主动承包了河津市阳村乡3万亩黄河滩地,决心致力于农业开发,为发展粮食等做贡献。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得力的措施,大力发展小麦生产,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一、相信科学、依靠科学
张和平种田坚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原则,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法,狠抓关键环节,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精心挑选优良品种。投资24万元从市种子公司购回晋麦47、晋麦54、烟农19、临旱536、临丰615等8个优良品种24万余斤(亩均15—18公斤),优良品种是丰收的前提。
二是科学拌种。播种前选用强力杀虫剂和高效TPH净化氨基酸拌种,以保证麦种不受地下虫害的侵袭。三是施足底肥。农谚说:三追不如一底。在播前,每亩地施磷肥60公斤(共90万公斤)、尿素15公斤(共22.5万公斤)、钾肥7.5公斤(共11.25万公斤),共投资化肥款85万元。
二、充分发挥机械化作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建场两年多来先后购置了9台欧豹70型拖拉机、4台东方红——100型连轨拖拉机,20台江西18四轮车,约翰迪尔·佳木斯大型联合收割机,大、中、小型机械化喷药设备20余套,柴油机、抽水机40余台;各种先进的施耕机、还田机、播种耧,全部配套齐全,剥壳机、脱粒机、扬场机、8千瓦—130千瓦发电机4台,大、小装载机、日本小松挖掘机2台,还有大小农用汽车5辆,总计180余件(台)。
这些机械两年多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加快和促进了农场的开发速度。
三、加强小麦田间管理
人们常说,小麦生产中种是基础,要把好小麦选种、播种关,确保一播全苗。在搞好播种的基础上,更要加强田间管理。他深知其中的道理,更知基础投入的重要性,所以他一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每100亩地配套机井一眼,并全部铺设了地下管灌管道和可保证一万亩土地的喷灌设备,实现了15000亩小麦的全部水利化,保证了小麦的浇水问题。
另一方面强化技术指导,他高薪聘请了省农科所小麦专家雷志斌作常年生产顾问和小麦专职技术员,负责观察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情况,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了小麦的健壮生长。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2005年小麦亩产平均达到200公斤,按当年收购价每公斤1.48元计算,总收入达到296万元,纯收入约150万元(除农场自用8万公斤、留种子8.5万公斤外,剩余283.5万公斤小麦已全部销售完毕)。
和平农场小麦的丰收,使周边农民认识到优良品种对增产的作用,都纷纷前来求购良种,他全部免费满足了村民的要求。村民杨义刚、孙喜民等在使用了农场的优良品种后,亩产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丰收之后,他们整修了数条道路,大搞植树造林,方便了周边农民的交通,美化了环境,提高了土地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
和平农场在生产过程中,常年需用300—400名劳动力,周边各县的贫困农民纷纷来场打工,平均每人每月可得到700—1000元的经济收入,对他们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发展粮食生产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小麦的丰收使他们尝到了发展粮食生产的甜头,也使农民认识到只要紧跟党的领导,顽强拼搏、与时俱进,就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就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