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玥浙大附中 七八十位浙大金牌教授组团到浙大附中上课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再过一周,就要填报中考志愿了.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和去年差不多,但第一批的重点高中.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等,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近700人,这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利好消息.今年第二年招生的浙大附中丁兰校区,就扩招了96人.这届新高一,将是浙江新高考推行的第三年,对新高考,有些家长还不是很了解,所以给孩子选什么样的学校,不少人还在纠结.新高考政策的关键词是"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高选择能力,尽早规划人生.这也是浙大附中一直在做的事情.新高考政策发布前,就开始根据学生水平分层走班

再过一周,就要填报中考志愿了。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和去年差不多,但第一批的重点高中、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等,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近700人,这对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利好消息。今年第二年招生的浙大附中丁兰校区,就扩招了96人。

这届新高一,将是浙江新高考推行的第三年,对新高考,有些家长还不是很了解,所以给孩子选什么样的学校,不少人还在纠结。

新高考政策的关键词是“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高选择能力,尽早规划人生。这也是浙大附中一直在做的事情。新高考政策发布前,就开始根据学生水平分层走班教学,收效很大。

上周,浙江大学的金牌教授“组团”到浙大附中,正式与学校签约,成立附中教学点。这个金牌教授讲师团里都是牛人,有高分子系系主任徐志康、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主任朱加进等七八十位专家,将会定期给同学们上课,或把同学们带进大学校园的顶尖实验室。

从2014年起,学校就开设了“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先后有30多位浙大教授陆续走进浙大附中,专业领域涉及人文、影视、物理、医学、教育、心理、环境、计算机、经济等。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这门课程为同学们了解专业、发现自我、培养志趣,提供了不少帮助。

浙江的新高考政策,是交给学生选择权,让大家根据兴趣选学科、选专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前提是认识和接触。学校就是让孩子们接触世界,接触那些改变世界的成果,接触那些改变世界的人。”申屠永庆校长说,做这些都不是功利为高考,是希望同学们接触到各领域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帮助大家赢得高考。

接触到各领域信息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学校紧邻浙大玉泉校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接触到很多牛人,共享到优质的浙大资源。

比如曾经最早参加浙大“高中和大学衔接教育实验”项目;开展“浙大导师团牵手附中学子”活动,与浙大学子共享浙大教学与实验室资源;以浙大为依托,举办“全国附中学术交流活动”;与浙大实现课程合作,每周一位浙大教授到学校开设“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建立国际责任、学术研究等特色课程。

除了浙江大学,同学们还经常有机会去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顶尖名校,了解各领域最前端信息。

高一男生宋林涛,是学校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团队队长,他说比赛中要以不同的专业角度合作,完成太空城市的设计,大家在分工时也会讨论,各自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角度。

宋林涛是物理竞赛组成员,刚刚去过中科大,他说看到中科大的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实验室,惊呆了,见到了物理课上刚学的前沿知识“无线光保真技术”,更激发了物理学习的兴趣。

“高一就要选择高考科目,很多同学说有‘选择恐惧症’,还是因为接触得太少。”宋林涛说现在经常能去大学互动,了解多了,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且知道大学需要怎样的高中生,学习更有动力,也更明确了。

每学期开出120多门选修课

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新高考把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同时,申屠校长在思考这三个问题:一是学生有没有选择权,二是有多少选择面,三是会不会选择。

“学校里不能仅仅是开出很多选修课,这远远不够,在满足学生选择需求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申屠校长说,会选择,才有发展。正确选择的前提是能发现自身的优势。

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就是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课程开发要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还得面向未来,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

现在,每学期开设120多门选修课,《领导力开发》《中国茶艺》等选修课程很受欢迎;西班牙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选修课程,在选课时经常遭“秒杀”;学校建立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图书馆等全市唯一的12个浙大附中课程基地和10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今年刚加入浙大附中教师队伍的浙大博士古晶,很认同学校“不惟高考、赢得高考”的理念。现在他开的选修课,也被“秒杀”。因为在日常教学中,他会讲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让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书本内容,而是那些身边触手可及的、切实改变了生活的成果,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正是在坚持“有序有效有品”的管理原则下,发展越来越好。目前,第一批高校升学人数直线上升,从2013年的180多人,上升到2015年的320多人。

全国50多位知名校长齐聚浙大附中

热议分层走班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满分多出一倍

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在课程方面的体现,不只是数量多。在深度方面,就要说说分层教学的独特优势了。

半个月前,来自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上海曹杨二中等全国知名高中的50多位校长,在浙大附中热烈讨论分层走班教学。这些校长都是教育部第53期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成员,浙大附中校长申屠永庆是浙江省唯一的校长代表。

2014年2月,浙大附中开始必修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当时新高考政策还没发布。

走班先从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因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能力等有所了解,学生对高中生活也有体验,可以开始“分”了。最先尝试的科目是英语。

根据学业水平分为A、B、C三层,学校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A班是提高班,多是学有余力的学生选;B班是中段学生,C班是提升空间最大的学生。在C班,配备了年级组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班额35人左右,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度很高。

上学期,学校国际文化节上有场英语戏剧表演,C班原来不少怕英语的学生,大段英语台词说起来毫不费力。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市中学生英语戏剧节比赛中,浙大附中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

课程教学处主任王保全老师说,走班一段时间,成绩出乎意料地好。今年3月英语听力测试,30分满分比走班前多一倍。分层教学的优势,一下子就体现出来。

“这种优势,也是一种教育公平的体现。现在,分层教学已开始在高一、高二各必修学科全面铺开。”申屠校长说。

斑马线前让行的公交车停在哪里最安全?

学生研究能力和社会责任同步增长

“新课程改革秉持选择性教育的理念,学校要尽力提供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提升孩子更强的选择能力。”申屠校长说,浙大附中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一个个平台,让孩子们选择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做。

一名高二女生发现斑马线前让行的公交车,因体积太大,可能会遮挡附近车道的小车视线,出现危险情况。于是到马路上做了几十次实验、计算,终于算出公交车停靠的安全距离。这期间,数学老师、物理老师都在帮助她,完善整个课题。

最终,这个课题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申屠校长认为,学生针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浙附学子的一个成长特点,也是浙附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

体现学校教育的还有特色课程,比如学校创建西湖情怀课程群,进行必选修课程整合,编写了教材《西湖的前世今生》,学生从身边学起;茶艺选修课程,也有不少学生喜欢,有时去茶叶博物馆上课,课程结束通过考核,学生还可拿到初级茶艺师的证书,大家都说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