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矿局郑金兰 上善若水——访山东省地矿局党委书记 局长郑金兰
上善若水——访山东省地矿局党委书记 局长郑金兰
首页头条
□大众日报记者 王洪涛 刘名卓
她领导的地矿队伍实现了3年“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的宏伟目标,探获的矿藏经济价值高达10万亿元——郑金兰,这位掌握全省地下宝藏“密码”的女地矿局长,近年来却执着地把目光投入到“打井”上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郑金兰与大众报业集团合作,连续3年无偿为沂蒙老区缺水地区找水打井,赢得老区百姓的衷心感谢和赞誉。
从铺就经济发展坚实基石的“找矿局长”,到牵挂老百姓吃水难题的“打井局长”,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在驱使?11月5日,在省地矿局和大众报业集团合作在沂南县小洼村打出的新井通水之际,我们采访了山东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郑金兰。
挥之不去的“农民情结”
我省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吃水问题,但仍有少数地区受制于贫困或地质条件等原因面临吃水难题。“喝上干净卫生的地下水是这些地区老乡们最渴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郑金兰说。
出身农村的郑金兰曾任潍坊市委副书记,当时她主动请缨分管农业。她说,那时对农民总有一种牵肠挂肚,比如,担心农民西瓜卖不出去,担心樱桃价钱卖低了,担心农产品出口遇阻,这些问题不解决,晚上总睡不着觉。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才放下心来。后来,她把与农业有关的日记整理出来,形成了近 10万字的《三农手记》,其中渗透了她对三农问题的深入思考,引起很大反响。
提起这些往事,郑金兰不无感慨地说:“抓农业是个苦差事、累差事,但自己出生于农村,在我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农民情结’。”
2006年底调到省地矿局任职后,郑金兰还是惦记着怎么给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时正好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找到我,商量为报社‘老家’创刊地打井的事,这个切入点一下子就从水上找到了。”
“打井,我和大众日报有个约定”
树高千丈离不了深深扎在地下的根,树叶葱茂离不开大地的滋润。
1939年1月1日,迎着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沂蒙老区的沂水县王庄云头峪村出版了第一张报纸。为了养育和保护这张新生的革命报纸,老区群众作出了无私奉献和牺牲。大众报业集团历届党委心系创刊地,不忘回报老区人民,先后为创刊地修路、盖房、建蓄水池、援建镇希望小学。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云头峪村民吃水只能靠挖水窖储存雨水维持。当地数次组织打井都因地质条件复杂未能如愿。
郑金兰说,我到省地矿局任职后,傅总找到我,提出帮助解决创刊地老百姓吃水问题。他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众报人要永远铭记为大众日报倾注心血汗水和深厚情谊的沂蒙人民,就是打不出水来,报社也要给村里买辆拉水车,解决吃水问题,欠老区人民的“债”一定要还。
郑金兰说,这些话令我十分感动,我当即说没问题,为云头峪这样的革命老区找水打井,我们不考虑经济利益,为老区人民做点实事,值得。局里随即委派素有找水“王牌军”之称的省地矿工程勘查院(801队)承担这项任务。当时我对全国知名的找水专家程秀明说,就是找遍云头峪的每一寸土地,也要把水找出来。
通过详尽的地质勘探,801队最终确定了施工井位。2008年4月,云头峪新井出水了!涌水量达到552立方米/日。这个曾为革命作出极大奉献和牺牲的小山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喝“地窖水”的历史。
郑金兰说,云头峪打井启发了我,当时我就和大众日报有个约定,只要乡亲们还有喝不上水的,我们两家就一直合作继续打下去。随后就有了两家单位合作成功为连崮峪(去年)、小洼村(今年)打出的两口新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