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

2017-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林则徐是世界禁毒的先驱.虎门销烟数量之大.销毁方法之圆熟,在世界禁毒史上,实乃空前绝后之壮举,当时震动了全世界,至今仍作为世界禁毒运动的光辉榜样.毛泽东同志把林则徐禁烟抗英的事业看作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他说: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林则徐禁烟抗英,也是他个人光辉历程中的顶峰,成就了民族英雄的伟业.    民族英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林则徐的一生中,不管在青壮年,还是在中老年;不管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不管直接面对虎狼般的侵略者,还是面对荒无人烟的

    林则徐是世界禁毒的先驱。虎门销烟数量之大、销毁方法之圆熟,在世界禁毒史上,实乃空前绝后之壮举,当时震动了全世界,至今仍作为世界禁毒运动的光辉榜样。毛泽东同志把林则徐禁烟抗英的事业看作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他说: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林则徐禁烟抗英,也是他个人光辉历程中的顶峰,成就了民族英雄的伟业。

    民族英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林则徐的一生中,不管在青壮年,还是在中老年;不管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不管直接面对虎狼般的侵略者,还是面对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在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一条红线:爱国主义。

    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不少朋友很为他的前途担心,他自己对禁烟的艰难险阻也十分清楚,形容此去是"身陷危机"、"如蹈汤火"。他在拜别老师沈维鐈时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两人相对泪下,场面极其悲壮、十分感人。面对鸦片毒害和枪炮威胁的英国侵略者,林则徐沉着应对、坚决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不屈服压力的可贵品质。即使戍边新疆,他对广东事局仍然十分关注,"中原之事,未敢忘怀";"东南事局,口不敢宣,而固无时不悬悬于心目间,不知何所终极"。

在戍所见到旧属时还大谈"御夷之事,制船炮、断接济,以夷制夷……"由此可见,他心系国家,爱国情怀并未因地位的一落千丈,身处万里之遥而有丝毫减弱。

与此同时,他一直关注沙皇俄罗斯对我国的威胁。不但在广东详细搜集了俄罗斯扩张的资料,而且在戍边新疆时也关注着它的动态,搜集有关资料。

他支持伊犁将军布彦泰说服朝廷,保留伊犁总兵建制的建议,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伊犁领队大臣开明阿离任赴京,林公提醒他不要为"三载无边烽,华夷悉安堵"所迷惑,相反要积极备边,做到未雨绸缪。

他在晚年,更直截了当地大声呼吁:"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后来沙俄对我国侵略的史实,充分说明了林公的远见卓识。林公的禁烟抗英和强边御俄,充分反映了他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表现在他关心人民疾苦,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爱民思想。他认为维系国计民生,才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戍边新疆时他力主加强屯田,此举既有益于人民生活,又加强国防力量,还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

他的诗:"中外总期无旷土,兵农何必有分民",最清晰地说明他关心人民疾苦、希望人民的生活得以富足的良好愿望。在云贵,他一反前任滥杀平民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稳定了时局。

接着,他采取措施,保证汉回人民的生存和生产条件,使人民的生活在安定后得到提高。林公关心人民疾苦最好的例子,莫过于1833年任江苏巡抚时,单衔为民请命的奏疏:《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

皇帝派林则徐到江苏任巡抚,是想让他为朝廷征收尽可能多的税赋,以应付日益窘迫的财政困难。但林公就任巡抚之前,江苏已连年大水。就任当年,又因洪泽湖水大涨,使下河各属低洼地区多处被淹。

次年即1833年,江苏沿江的上元、江宁等八县被水淹两月,灾情严重。和以往一样,他立即上奏疏报告灾情,要求抚恤救济。祸不单行的到了九、十月份,太仓、嘉定等四州县连遭风雨成灾而严重歉收。十月以后,连绵旬余的罕见大雨,使富裕的苏松各县灾情严重,秋种也无法进行。

林则徐正准备与两江总督陶澍奏报灾情,忽然皇帝下旨指责"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并威胁说:"该督抚不肯为国任怨……无非不堪下吏私充囊橐,大吏只知博得声誉。

"对督抚的指责,甚至可能的处罚,如箭在弦上。按照清朝的规定,过了九月份,是不准申报秋灾的,特别是皇帝警告在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同时,即使上奏疏,也要督抚两人双衔上奏。

尽管陶和林的私人感情很好,对这件事上的看法也很一致,但为了不拖累陶澍,林决定以个人名义,单衔上奏《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除报告灾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外,请求缓征漕赋;林公申辩自己并非沽名钓誉,却是本着"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的思想,不顾抗谕旨的危险,舍命上奏。

这为国为民的动机,这冒险上奏的作法,皇帝虽勃然大怒,但最终不得不予以同意。百姓不但可以喘口气,在经济上受惠;而且凝聚了人心,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接着,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林公赈灾救灾之余进行河道疏浚等一系列水利建设,从而恢复了江苏的经济,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提高,史书称他的政绩"为吴中数十年之利"。

    有些学者认为"忠君"是贯穿于林则徐思想的主干线。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认为"民为邦本"、"为民"才是贯穿于他思想的主干线,上述例子是最好的证明。正因为林公重民、爱民,所以当林公在广东被革职时,人们纷纷到林则徐的住处慰问,人数之多,阻塞了街巷。他们为林公送鞭、送伞、送香炉、明镜,还有52块颂牌。在林公西戍的路上,得到了沿途各级官员和百姓的争相迎送,林公不象一个"罪臣",倒象一位英雄。其实他就是英雄,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受到人民对英雄迎送的礼仪,是非常正常的。在新疆,"林公渠"、"林公井"的称谓;在江苏,"林青天"的称谓、人们以林公蒞临为荣,"林公来,我生矣"这类歌谣似的民间语言……充分说明人民对林公的热爱之情。

    林则徐一贯的爱国、重民,所以才成为全国敬仰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他的事迹,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