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勃的创业故事 一个人也精彩:豆瓣的创业故事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2004年10月开始,北京朝阳门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一个30多岁,衣着休闲的男子,肯定会在中午背着笔记本上门,然后打开电脑,旁若无人的工作到下午4点左右.店员们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直接上一个中杯的今日咖啡就好.此公便是豆瓣网创始人杨勃,网名"阿北",豆瓣网几乎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几家星巴克写成的."丰联广场星巴克有个小伙子特别好奇,知道我是在写网站后,经常问我还有多久才上线",杨勃有点遗憾,如果不是搬家去了上海,全部店员都可能成为豆瓣的用户.从200

从2004年10月开始,北京朝阳门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一个30多岁,衣着休闲的男子,肯定会在中午背着笔记本上门,然后打开电脑,旁若无人的工作到下午4点左右。店员们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直接上一个中杯的今日咖啡就好。

此公便是豆瓣网创始人杨勃,网名“阿北”,豆瓣网几乎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几家星巴克写成的。“丰联广场星巴克有个小伙子特别好奇,知道我是在写网站后,经常问我还有多久才上线”,杨勃有点遗憾,如果不是搬家去了上海,全部店员都可能成为豆瓣的用户。

从2005年3月至今,由1个人开发、4个人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5万多注册用户,成了web 2.0们的代表。这对于曾经把物理作为事业,“计算机不过是工具和兴趣”的杨勃来说是“玩”出 点明堂。

纸上谈兵 1983年的某一天,陕西工学院(现在的陕西理工学院)机房的老师有点诧异。一个初三学生,从口袋里掏出个写满代码的纸条,请求帮忙跑一下这个“程序”。

实际上,这群来自附属中学的学生是被安排来参观“像乌龟壳、速度还不如PC”的苏联计算机,在这以前他们只见过计算器。 “那个老师最后还是帮我输入了程序”杨勃回忆说,这个计算“把1元钱换成零钱有多少种换法?”的程序,是他照着《少年科学》描述的方法编成的,当时的想法是借着参观的机会借机器测试一下是不是正确,结果“虽然得时间长了点,但最终还是得出了结果”,从此杨勃就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

对计算机的兴趣开始并未成为杨勃的追求,“父母认为,数理化才是科学,计算机不过是工具,我也那样认为”,于是从清华到加州大学他的专业一直是物理,其间编程只是“玩”。“当时在清华上机需要‘机票’,撕掉一个角的票只能上不带图形卡的电脑,所以我就拿着带角的票到处寻找有图形卡的机器,这样就可以玩游戏,编游戏”,“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一到假期先去电脑公司编程挣足1000-2000美元,然后就出去旅行,从西南角的南加州开车到西北角的加拿大边境”。

毕业后,杨勃去了IBM公司做硬盘的计算模型。 2000年前后的归国创业热潮也影响了杨勃,他早就不满足于安逸“在IBM,你可以看到数十年后的发展,职位,甚至退休后一共可以赚多少钱”。

回国后杨勃成了一家物流咨询企业的CTO,直到2004年初。 从驴宗到豆瓣 2004年7月中旬,回到美国“找感觉”的杨勃来到一家华尔街企业面试,“面试官也是一个华人,他说很羡慕我,有在大陆创业的经验,他问我为何不留在大陆继续创业,留在华尔街虽然很安逸但却没有发展”。

杨勃接触了很多公司后发现已经因为创业“心野了”,已经不能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在回国的飞机上杨勃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自己创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做互联网”。

“我的想法是和朋友聊天得到的”杨勃说,“他们点子很多,提出了很多建议,直到一天说起旅游的”,杨勃的朋友们讨论,“在开车去云南,青海时发现了一些小的旅店,酒店特别好,特别想推荐给别人,这样就可以分享信息并且约定搭伴旅行的伙伴”。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在论证这个商业计划时一些朋友认为,自助旅游的人群还是太少了,但是这个网站本身的想法更好,如果找一个更宽的领域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朋友的建议让杨勃放弃了“驴宗”,将眼光投到“书”这个更宽广的领域。 杨勃说,放弃“旅游”选择“书”是经过很仔细的分析的。

考虑再三,杨勃将豆瓣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并且适合自己”,他解释说,朋友的推荐往往对购买某种产品非常关键,现在豆瓣扩大了推荐的群体,你会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在确定以书为主要方向前,有人曾建议用时髦的数码产品、汽车等,但是杨勃认为手机的新品也就那么几十多种,很容易研究透。对每个手机的评价虽然具有价值,但是让大众参与,“让每个人都点评的价值不大”。

这种产品更适合由几个工程师完成评论,采用类似硬件网站目前的模式。“书就不同了,每年出版的书大约数十万种,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种类,因此需求十最为旺盛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滚雪球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杨勃说那时的搜索引擎还找不到豆瓣,第一个用户可能是在寻找域名时无意敲打douban进入的。

虽然第一个用户只“注册了个ID,到处看了看,没有做任何事情,并且此后也没有再来”但依然令杨勃不能忘记。 “需要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开始最困难,需要想办法找些基础的内容让用户来参与,然后产生滚雪球效应”为此豆瓣想到的办法是提供比价系统。

这个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搜索引擎,用户可以利用这个搜索引擎找到同一本书在卓越或当当的价格。 “开始我以为搜索是很困难的,试着写了一个,结果一次就成功了,此后我们才开始做网站本身的界面等等”,杨勃特别欣赏图片网站flickr那种简洁的页面,因此豆瓣的用户界面“借鉴了flickr”。

后台的技术也是由杨勃一人完成的,“豆瓣的规划就是冲着100万用户去的,而且是一个纯动态的网站,因此我特别重视服务器端的技术“杨勃称,目前豆瓣网虽然有5万注册用户,但是只有一台单AMD处理器的服务器,内存刚被升到2G,到“100万用户时,最多10台服务器”。

在用户、技术积累改进的同时,豆瓣网的功能也在积累和改变。

开始豆瓣只有书评,推荐方式只有2种,一种是有每个用户通过自己喜欢的一些书找到同好的人,然后根据这些同好的列表获得推荐;另外一种是机器根据用户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推荐。后来,随着用户的创意出现了自由组合的小组,同城板块、二手交换等。

豆瓣的生意 “网站开张第一个天就有人通过豆瓣去当当买书”杨勃已经不能记起第一笔生意的具体信息,他表示豆瓣网的收入来自与书商分帐和广告,目前的营收可以支付网站的日常运营费用。

像所有Web 2.0的网站那样,杨勃也宣称对用户“永远免费”,“我们的核心价值是让用户发现新东西,如果我们做的好,用户就会发现有价值,就会去买。这样我们等于帮助商家做了营销,因此我们会与之分帐”,目前豆瓣已经在和当当、卓越分帐,杨勃称来自豆瓣的的10次点击就会发生一次购买行为。

豆瓣未来另外一个营收手段是广告。 “我们还可能增加书、电影、音乐以外的产品,但是我认为最有实质性帮助的仍然是英文版豆瓣”李勃认为,“美国人喜欢读书,而且书卖得贵”,因此英文的市场更大,更加成熟,“我们已经打算和亚马逊合作,目前英文服务器已经架设完成,英文版的开发也基本完成”。

豆瓣目前在国内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推广上:和读书等传统媒体合作,加强广告宣传等都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11月23日记者见到杨勃时,他正在把豆瓣迁来北京,在北京注册公司,招兵买马,他说“考虑到文化圈子,人才因素,豆瓣还是应该来北京发展”。 在资本方面,豆瓣早期的资金不过是几个朋友总额不到二十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杨勃说已经有风险投资找到门上了,不过他个人还是倾向再找一些愿意长期投资的“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