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家樊纲谈城市化发展:苏州应承载更多
中国江苏网8月18日讯很多城市在发展中会觉得自己的承载力不行了,人口太多了,其实行不行比比香港就可以了,看看和这个弹丸之地在工业产业产值等方面的差距。
昨天,在苏举行的2015福布斯中国城市发展创新论坛邀请了不少知名经济学家,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城市化发展关键问题与前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苏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快速发展的苏州已经开始了建设特大城市的进程,今后的关键是如何做得更好。
“中国发展”故事远没有结束
关于中国经济,樊纲的观点是两句话:近期经济调整且过于低迷;长远看,“中国发展”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经济过热之后必有调整。”樊纲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调整期,无论是消费品价格指数还是生产者价格指数,一系列的指标都表明现阶段经济低迷,其中生产者价格指数已是41个月负增长。而造成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去10年两次经济过热所带来的“后遗症”。“现在的问题是周期性过热导致的,必须解决过热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樊纲指出,中国经济因为刺激政策相对退出较早,泡沫还不是太大,因而可以实现“软着陆”,“软着陆”不会出现“硬着陆”那样的疾风暴雨,但时间相对较长,“上一轮经济低迷从1995年持续到2002年,这一轮调整会有多长?我的回答是——这个过程不会短。”樊纲说。
“在经济低迷时期要明确周期性因素的作用,并不是长期的结构性因素。”樊纲同时指出,在过剩产能、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会低于正常速度,而在调整完成后经济会恢复正常增长,而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不应该是过快过热的增长,结合长期因素,明确保持正常的而非过热的增长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城市化程度只有52%,居民消费占比只有35%,工业化程度只有65%,人均GDP也只有7200美元,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巨大潜力。”樊纲还用“追赶指数”来量化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所谓“追赶指数”就是以一个国家的人均GDP除以美国的人均GDP,高于55%就成了高收入国家,低于30%则还是低收入国家。中国的“追赶指数”为13.4%,也就是说目前的差距还非常明显。“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巨大,要继续通过改革等手段激发,让各种潜力转化为现实,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续写“中国故事”的新篇章。”
农民进城能够提升城市竞争力
“虽然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病’,但真正有效率的还是大城市,连清理污染也是大城市更有效率。”谈及城市化,樊纲认为城市化的根本逻辑就在于它创造集聚效应,用经济学的术语叫做“规模经济”,城市在利用资源、土地、环境等方面更具规模效益。“城市化程度低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一大差距,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樊纲强调,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人过得越来越好,更是农村的人到了城市后能够留下来,获得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这样的城市才有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而来的规模效应。“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化,本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樊纲强调,城市的人生活得更好是城市发展,农村人口就进城,原来的农业村镇变成城市或者城市的一部分才是城市化的本质。
“有创新活力、商务成本较低、市场规模增长较大、生活环境良好、有健全的市场与法律制度。”樊纲这样定义“城市竞争力”。在他看来,有竞争力的城市才有发展,才有就业和人居的增长。一方面,引进高端人才可以提高城市的创造力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农民进城也可以降低城市的商务成本,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哪里有就业,哪里才会有人口,才会有城市化的发展。”樊纲认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是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又凭借规模效应发展经济、创造就业。
苏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新批复的江苏城镇体系规划,到2030年,江苏将建成两个特大城市——南京和苏州。小桥流水的苏州真的有着特大城市的未来吗?樊纲的观点鲜明:苏州已经走在特大城市的建设之路上,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做得更好、更高效。
“包括苏州在内的苏南地区当年乡镇经济发达,后来乡镇企业进城了、进开发区了,原因很简单,如果分散搞的话,同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更高,可以服务的企业太少,效率太低。”樊纲认为,只有通过大城市这个大平台才可以取得规模效应。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可居住面积较少,一定需要发展大城市来取得土地利用的规模效应。而从地理位置看,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经济、发展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东南沿海形成大城市、大城市群和城市带是必须的。”樊纲认为,像苏州这样的“宝地”,如果不能承载更多就是没有完成历史使命,就是辜负了“宝地”的价值,“苏州应该承载起大的经济体,承载更大的经济发展,承载更多的就业增长和人口增长。”
樊纲指出,苏州这些年因为经济发展得快,创造的就业多,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的比重仅次于深圳,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的效果突出,下一步是如何做得更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会觉得自己的承载力不行了,人口太多了,其实行不行比比香港就可以了,看看和这个弹丸之地在工业产业产值等方面的差距。苏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可以更高效、更有竞争力。”他强调,创新型的苏州同样需要普通劳动力,一座城市要降低商务成本、生活成本,必须实现高级人才和低端劳动力相得益彰,创新型高端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低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大城市要有更长的产业链和辐射面,产业结构多元化、劳动力结构多元化的城市会更有生命力。”(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