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永梁衡 “读柳永(节选)梁衡柳永是 ”阅读答案及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读柳永(节选)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年揭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的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
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三十岁进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在从政道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过,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尤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身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科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他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知、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我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作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理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试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是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在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下我失,有助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1.作者所说的“柳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5分) 2.
第二段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3.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双很快忘了他。”但结尾却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作者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4.从柳永的经历,你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6分) 答案: 1.经历:“以极大热情投身政治”却“碰了钉子”转向市井,深扎市民堆里。
成就:考场落第转向市井,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功名。 2.证明柳永与他们是不同类型,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意思对即可) 3.
不矛盾。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是就其政治地位和影响而言,说“历史也同样记住了柳永”是突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意思对即可) 4.人在顺境中难以成事,而在逆境中运用特长,支配环境,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长。(意思正确,语言通畅) 答案解析: 1.无 2.无 3.无 4.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