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邦春晚 温州晚报:说说琦君和潘安邦的那些事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千年纸山的泽雅镇庙后村,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著名武将潘鉴宗.著名散文大家琦君.著名歌手潘安邦等都与庙后有渊源.然而,随着潘安邦2月3日病逝,因媒体误报他的"家世背景",使人们处于云里雾里.为探个究竟,笔者随着明媚的春光来到名人魂牵梦萦的故里——庙后村寻找名人的踪迹.庙后村是琦君的出生地和潘安邦的祖籍地.这是坐落在崎云山脚下的小山村,有俊秀的青山和青青的竹海,下临潺潺的清溪,家家户户就在小溪两边依山而建.琦君于1917年7月24日出生,小名"希真",因父母早逝,她与

在千年纸山的泽雅镇庙后村,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著名武将潘鉴宗、著名散文大家琦君、著名歌手潘安邦等都与庙后有渊源。然而,随着潘安邦2月3日病逝,因媒体误报他的"家世背景",使人们处于云里雾里。为探个究竟,笔者随着明媚的春光来到名人魂牵梦萦的故里——庙后村寻找名人的踪迹。

庙后村是琦君的出生地和潘安邦的祖籍地。这是坐落在崎云山脚下的小山村,有俊秀的青山和青青的竹海,下临潺潺的清溪,家家户户就在小溪两边依山而建。

琦君于1917年7月24日出生,小名"希真",因父母早逝,她与兄长潘长春被过继给伯父潘鉴宗扶养长大,琦君常在散文中将其称为"父亲"。

说起潘鉴宗,老一辈温州人几乎无人不晓。他原名潘国纲,1882年7月出生在庙后村,父母早丧,由祖父母抚养成人。1902年,他考中秀才,因家境贫寒,弃文学武,次年考入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充任江北督练公所委员等职。1906年,他被保送入保定北洋军学堂学习。1911年8月,他复入改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同窗有李济深、蒋介石、吕公望、沈鸿烈等,毕业后均成为民国风云人物。

1913年春,潘鉴宗毕业时成为陆军总长段祺瑞的得意门生,被委任为陆军部中校参谋。同年冬,他调任浙江督署上校参谋,不久又任第六上校团长,后升任第六师参谋长。1914年,第六师改称浙江陆军第一师,他仍任参谋长。

同年冬,他被奉派日本考察军政,次年因洪宪之变回国宣布护国讨袁,任浙军第二师四旅少将旅长。1917年7月,因张勋复辟,他作为"讨逆军支队长"领兵讨张。八年粤闽交战援闽,他升任第一师师长,并晋升中将。

1923年,他退出军旅,次年段祺瑞执政,应召赴北京加上将衔。他在家乡庙后小山上创办鉴宗小学(后改庙后小学),又与数名名绅共同出资创办瓯海医院(即温一医前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返回瞿溪避乱。次年,潘鉴宗病逝在瞿溪潘宅,终年57岁。蒋介石曾写挽联"大将令终天所靳,急流勇退古称难"以悼念他一生的急公好义之心。

琦君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1950年,她与李唐基结婚,后定居美国。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50余种,其中《橘子红了》拍成同名电视连续剧,成为著名现当代台湾女作家。

2002年10月19日,琦君携夫婿李唐基回到故乡探亲。2006年6月7日,琦君病逝于台北和信医院,享年90岁。她有一子叫李一楠,现定居美国,2011年携妻寻着母亲走过的足迹首次踏上母亲出生地。如今,原庙后小学建成"琦君纪念馆",原瞿溪潘宅(三溪中学)建成"琦君文学馆"。

潘鉴宗有个堂弟叫潘国宝(字鉴珍),即潘安邦的爷爷。他的长子潘长坤(号时骅),1948年随国民党军队退至台湾,后升至少将,曾担任国民党总统府会计长。潘长坤生有四子,长子潘安邦1954年9月10日出生于台湾省澎湖县,1973年考入台北艺专绘画系,毕业时成为台湾华视台的一名专业歌手。

1989年获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太阳与月亮》、《跟着感觉走》走红内地。2005年,他跟随《欢乐中国行》来到温州,用现学的温州话称"我是温州人"。

2013年2月3日,潘安邦因病去世。在世时,潘安邦与琦君及家人关系甚好,其子潘惟智今年27岁,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罕布拉市,继承父亲的大型制衣销售业。

无论是从潘氏家谱上查,还是据琦君堂弟潘长江回忆证实,前段时间媒体上报道披露潘安邦的"家世背景"时称"他的姑妈是琦君、爷爷是潘鉴宗"和"潘时骅是潘鉴宗的儿子"、"琦君是潘安邦的姨妈"等,是一大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