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赛珍珠自传中的“张太太”
本报8月6日“发现”版刊发了《赛珍珠的宿州生活》一文,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赛珍珠以及她在中国的经历就像老电影一样,虽然画面不甚清晰,但情感却异常真切。
一些宿州以及过去在宿县生活过的老人纷纷致电我们,对赛珍珠以及她的故事侃侃而谈,也提及了曾引起诸多争议的赛珍珠在宿州的生活时间、生活状态以及她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品《大地》的原型问题。同时,我们从宿州方面获悉,在看到本报报道后,一家省级电视台正在联系拍一部关于赛珍珠的专题片。
最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赛珍珠的宿州生活》一文中提到的“张太太”的外孙王振庭老人特意带着那份报纸来到报社。谈起他的外祖母和赛珍珠,王振庭老人有很多话要说……
●“张太太”就是周静斋
在《赛珍珠的宿州生活》一文中,记者有这样一段表述:给赛珍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被她誉为“最了不起女性”的张太太,在赛珍珠心目中,张太太是个热心肠、善解人意、眼睛闪着智慧光芒的人,心情郁闷时,只要将头倚在张太太柔软的宽肩膀上,就会感到一丝宽慰。
就是看到这段文字,让现居合肥,今年75岁的王振庭老人备感亲切,迫不及待地给我们打来了电话,“张太太就是我的外祖母周静斋。”王振庭告诉记者,他的外祖母周静斋,又名周淑贞,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她自幼喜爱读书,不过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使她没有读书机会,但民国初建时期,她极力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女孩子读书,并先后创办了宿县启秀女子小学和宿县第一女子小学,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张三太太’(丈夫排行老三)。
”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王振庭老人来到了报社,并带来了一叠厚厚的材料,“虽然我在3岁的时候,外祖母周静斋就过世了,她和赛珍珠的交往都是后来自己通过母亲的口述知道的。但外祖母在当地的名望却非常了得。”王振庭老人说,“我小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姥娘(宿州方言,指外婆)很有名啊’。”
●赛珍珠的良师益友
1917年,和丈夫来到宿县后,赛珍珠很快就和左邻右舍熟络起来,其中同住一条街的周静斋给赛珍珠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赛珍珠《自传》一书这样描写周静斋:“身材稍高,面部稍胖,有些臃肿,长裙几乎拖地,外套齐膝,宛如老祖宗画像。”
赛珍珠在不断交往中,了解到周静斋是一位饱有人生经验、慈祥又善解人意的长者,虽然她比赛珍珠大上20多岁,但赛、周二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之交”,甚至发展到后来,赛珍珠一遇到什么生活困难或者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跑去周静斋那里寻求帮助、寻找答案;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喜欢跟周静斋倾诉,“只要她一露面,就会出现一种自然的气氛,她那富有人情味而又温柔的善意之中,我会得到慰藉。
”每到春节,赛珍珠也和中国人一样,到张太太等中国的朋友家走访亲友,拜年问安,鞠躬行礼,恭喜发财。赛珍珠说,“当我生活在中国人当中时,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愉快和兴趣,这巨大的欢乐只属于我的中国世界。”
出身名门又嫁入富家的周静斋性格开朗,提倡女权,热心公益事业。赛珍珠在宿县担任教员时候,被赛珍珠称为“张太太”的周静斋积极走亲访友,动员女孩子入学,极大地支持了赛珍珠的工作。
对于赛珍珠来说,周静斋从生活到工作全方位的帮助让她获益良多,于是赛珍珠在《自传》中写下:“‘张太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宿州女子教育的先行者
根据王振庭母亲张雅青的回忆录,记者了解到,周静斋出生在宿城西门内大街的大户人家。受制于当时封建礼教,周静斋没有机会读书,但她却偷偷地学习:能借到的书、门上的对联、墙上的条幅都成了她学习的教材。成年后,周静斋嫁入宿城大户张家,丈夫张燕秋是一位性情谦和、知书达礼的人,对周静斋喜欢读书深为赞赏,并能常常予以帮助。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地处南北交通要冲的宿县得风气之先,振兴中华、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渐入人心。于是,周静斋和要好的几个女友商量,让女孩子也上学读书,并兴奋地向亲友们宣传。
不久,她就出面借祠堂做教室,又聘请了老师,女儿张雅青、女友的孩子汪培珍、岳继先、黄锡珍等8名女孩子成为宿州第一批女学生。女孩子光明正大地上学读书,这在当时十分新鲜时尚,富家女孩纷纷效仿。这一来,周静斋和她的女友就开始认真筹措创办一个正式的女子小学校。1913年春,周静斋担任校长的私立宿县启秀女子初级小学堂成功举办了开学典礼。
不过,由于启秀女校每学期都要收学费,让很多贫困家庭望而却步。为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女孩也能实现读书梦,周静斋又约了诸多好友,找房子做校址,准备临时办公费,置办课桌椅,请代课老师。
而为了找块合适的校址,周静斋不惜卖掉20多亩田产,此举引起了她夫家的不满。大伯张清源找来周静斋的丈夫张燕秋一顿怒斥:“你老婆简直要造反了!你不能管她我就要管你。”说完劈脸就扇了几耳光,“我打你就是要让那个女人看看。
终日疯疯癫癫满街跑,不守妇道办什么洋学堂,姓张的脸都让她给丢光了。”张燕秋一下被打蒙了,气得说不出话来,回到家中郁闷生病,不久就去世了。而在夫家不满、丈夫去世多重压力的打击下,周静斋仍坚持办学,“我绝对不会改变为穷孩子办一个新学校的决心。”1915年春,免收学费的宿县第一女子小学校开学了。
周静斋奋力冲破封建樊笼,多次创立女学的教坛佳话,使她名噪遐迩,民国建立后的十余年间,她威信日高,已然成为宿县知名人士。但是,这位勇于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周静斋,在日寇侵占宿县的后十天,病逝于宿州南关难民区,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