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李工真教授讲座 “德国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 经济奇迹怎来的(转载)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totbob 2014-12-26 18:46:42 在德国10多年,借lz的帖子说几句我的感受. 第一,德国的空气是十分清新,河水的洁净程度也确实是清澈见底的水平.但是德国的自来水却是有很多沉淀物.我包括我认识的所有德国留学生都担心自来水喝多了的脱发问题. 第二,德国的工资确实比中国高,牛奶,鸡蛋等必须品物价也足够低廉.就算是穷人也轻易解决基本的生存温饱问题.但要说德国没有贫民帐篷房或者流浪汉这是纯造谣了.哪怕是德国这么高福利的国家,一样...... --------------------

@totbob 2014-12-26 18:46:42 在德国10多年,借lz的帖子说几句我的感受。 第一,德国的空气是十分清新,河水的洁净程度也确实是清澈见底的水平。但是德国的自来水却是有很多沉淀物。

我包括我认识的所有德国留学生都担心自来水喝多了的脱发问题。 第二,德国的工资确实比中国高,牛奶,鸡蛋等必须品物价也足够低廉。就算是穷人也轻易解决基本的生存温饱问题。但要说德国没有贫民帐篷房或者流浪汉这是纯造谣了。

哪怕是德国这么高福利的国家,一样...... ----------------------------- 亲历者的说法自然更有说服力。 改天找这本《反社会的人》看看。 浅谈《反社会的人》 德国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度?国人对于它的印象,多半定格在发达的工业制造水平,精密的机械仪器设备,一丝不苟、独善其身的民族精神,乃至二战、足球、啤酒、香肠……这些零零碎碎拼凑起来,顶多是中国人眼中的德国。

了解一个国家莫过于生活在其中,特别是对社会现象带有客观审视态度并且又具有一定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的国民。

德国人瓦尔特?维伦韦贝尔,正是这样一位努力向我们展示何为真正的德国的记者,他曾就读于海德堡大学政治和法律专业,2012年出版了这本首部著作《反社会的人》,此书一经面世就成为当年德国最畅销的读物之一。

作者在书中所呈现的德国社会不公正性完全颠覆了我们仅有的对德国的认识,读来处处有令人瞠目结舌之感。 作者首先在前两章定义了德国社会中业已形成的两个新兴阶级,即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接着通过对这两个社会群体发展过程的详细描述,指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阶级实质上具有近乎一致的发展轨迹和表现特征。比如上层阶级通过毫不费力的资本投资获取财富,而下层阶级则基本依靠社会救济拨款来维持生活,付出劳动与获得成功之间在他们身上都不具备因果关系。

由此产生的最大弊端就是各种缺乏诚信的手段在两个阶层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蓬勃发展的税收规避行业正在帮助上层阶级最大限度地逃避纳税,而下层阶级也在社会福利法规制度的丛林中发挥着自身的创造性,尽其所能地不劳而获。

善于寻找和利用法律漏洞正日渐成为这两个 社会阶层所特有的标志。概而言之,此二阶级不但在德国社会运作过程中极力地逃避着作为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其生存形态给德国的普通纳税人造成了极大负担,而德国政府却在经济上资助了这种社会离心运动的发展。

所以作者认为新兴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存在使德国社会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

书中阐述了中产阶级基本上是在独自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其缴纳的高额税收既化解了财富阶层金融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又保障了下层阶级坐享各种社会福利。他们既为有钱人的财富提供了保护伞,又承担着人人受益的社会福利体系,可以说中产阶级在同时供养着上层和下层阶级。

作者进一步指出中产阶级的财富被转移到社会的两端并非发生在一夜之间,其背后是强大利益集团的支撑。金融行业依靠上层阶级的投机行为获利,社会福利产业则是下层阶级生活形态的始作俑者,他们分别受益于两个正在不断壮大的平行社会。

因此,本书的第四第五两章则借助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对德国经济中这两个最庞大的利益集团—金融和社会救助产业—进行着重探讨,并揭示了这两个产业依附于上层和下层阶级得到快速发展的事实。

金融行业通过帮助上层阶级进行巨额财富的投机活动,不但使德国经济陷入巨大的危机,还让上层阶级这种纯粹依靠资本运作获益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而社会救助产业则通过利用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漏洞,将大量的政府公共支出占为己有,从而发展成为拥有200万从业人员的巨型产业。 读者对此肯定会有这样的疑虑,难道现在这个历史上最富足的德国真的需要让社会救助业成为最庞大的产业吗?社会福利体制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好的生存机会。

但这一体制在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后得到的却是被救助人群数量的不断庞大,特别是对于下层阶级的孩子来说,一旦他们遇到了困难就会被自动鉴定为残疾人并以救助的名义从普通孩子的行列分流出去,残疾人对于他们就是赚钱工具,可见就算是公益性质的社会救助产业同样无法抵挡赚钱的诱惑。

救助者需要被救助者的存在,上百万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生活被社会救助行业所控制,因为它让下层阶级生活状态变得更容易。

本书最后这样总结,金融行业和救助产业都是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巨人。金融行业控制着大部分金钱,而救助产业则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两者在德国就意味着资本和工作,而与工作岗位和资本捆绑在一起的就是权力。金融行业从不在乎自己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它们只关心金融评级机构的判断、计算程序的独创性以及市场的效率,它们坚信自己已经超越了陈旧拖沓的民主制度。

而社会救助产业则抛开了民主自行决定着处于哪种生存状态的人是需要被救助的,以及得到什么样的救助和被谁来救助。它们同样坚信自己远远优于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救助系统。可见对民主体制的狂妄态度是这两个行业主要的相同之处。

作者想要说明的正是这样一个匪夷所思但又确凿存在的事实,德国历届联邦政府在这两个产业的畸形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逐步解除对这两个行业的监管导致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