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述评

2018-04-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有专家指出:李吉林教育思想借鉴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把教学实践与人类文明的一些重要源头结合在一起.她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主体活动和环境发展的关系.唯物论.实践论的观点以及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观点;她把这些思想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她的情境教学最根本的源头,是与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叶圣陶这样一个中国母语教育的主流传统结合在一起.大家认为,李吉林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和真实的发展,而不是消极.被动和虚假的发展,不是"包装"和"作秀".她在教学理论

有专家指出:李吉林教育思想借鉴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把教学实践与人类文明的一些重要源头结合在一起。她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主体活动和环境发展的关系、唯物论、实践论的观点以及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观点;她把这些思想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她的情境教学最根本的源头,是与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叶圣陶这样一个中国母语教育的主流传统结合在一起。大家认为,李吉林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和真实的发展,而不是消极、被动和虚假的发展,不是“包装”和“作秀”。

她在教学理论上突破了主智主义,对教育本身有人文的、情感的、艺术的把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学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她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开发,而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开发,又是我们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缺失的一个方面。

李吉林教育思想充满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精神,博采众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发达的根系始终牢牢深扎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坚实土壤中。她最初的实验是从外语情境教育、国外的暗示法教学获得启示,但她更为可贵的是从中国传统文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其中就包括从刘勰《文心雕龙》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诗学的一些理论。

有专家认为,李吉林教育思想把中国传统教育的活东西、西方近现代教育的新东西、社会主义教育的好东西综合起来加以创新,超前地反映出面向21世纪中国新教育将更趋向以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这个大目标。“过去我们都知道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但是中国的许多老师,其中也特别包括李吉林老师,他们创造的业绩绝不亚于苏联的《教育诗篇》,甚至比他们更生动、更有活力。”

李吉林教育思想之所以独树一帜,主要是因为为我们提供了兼收并蓄、综合创新的成功范例,奉献了一个扎根儿童心灵世界、揭示教育真谛的成功的榜样,展示了一个扎根田野沃土来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成功的典型。有专家认为,她在对传统文化深刻地关注、尊重、崇敬的同时,又有着一个很开放的国际视野,对现代脑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社会学不乏借鉴和融会贯通,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李吉林超越学科教学,超越智育范畴,走向了情境教育的研究。她是在对规律的遵循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教育科学规范体系的,“她使我们开始思考教育实验应该有怎样的规范和方法”。她所遵循的规律是脑科学的规律、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语言学习的规律。

她为中国特色小学教育学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很好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情怀。“这是李吉林同志的个人成就,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有专家高度评价李吉林,认为她在教改实践、教育科研、教育理论建设方面都富有鲜明特色的建树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二、情境教育理论和操作体系的具体内涵

李吉林创造了一整套情境教育理论体系,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与西方情境教育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专家认为,作为“不可多得的国宝”,李吉林为我们共和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情境教育是一个富矿,里面很多宝藏值得我们去开发。李吉林老师的实验起点和突破口是情境,情境是她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范畴。

她从情境教育运用在语文单科的成功经验,抽象概括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思想:以行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促进儿童发展的五个要素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贯彻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验性。

然后确定了优化情境、促进整体发展的总课题,逐步形成了情境教育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构想。从情境教学的探索到情境教育的构建,再到情境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这么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

有专家提出:“李老师写过一篇小散文《我用孩子的眼睛看》,我认为最能体现她的儿童观。”她实际上让我们改变对儿童的一种立场,体验儿童的内心世界。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儿童的再发现,她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原理和操作要素,如暗示诱导原理、情境驱动原理、角色转换原理、心理场整合原理。

她努力创设美智趣相一致的情境,因此,它就必然地内在地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与功能。情境教学发展为情境教育,突破了传统教学论的限制,进入到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的哲学层次。

有专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情境教学进行了解释,认为:情境教学强调的是主客观的统一;强调的是情绪、情感的致用;强调要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强调的是教学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结合;强调发展智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强调儿童社会性与师德的培养;强调的是播种快乐、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强调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强调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情境教学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使学生自信,发现学习潜力,发现自己的创造性;将认识过程加以改造、简化、典型化,艺术地把教学内容还原、展开与再建,大大发展了直观性原则,弥补了教学认识论的一大缺陷;目中有人,心中有文化,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接受熏陶;重整合,重实践,通过读与写、文与道、课内与课外、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结合优化教学结构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体现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优化教学途径。情境教学实现了教育生态的优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种场效应,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给沉闷的课堂吹来阵阵清风。

情境教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了学习资源,注重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情境,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快乐地尝试,快乐地体验,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知识、熏陶情操、美化心灵。

有专家指出,李吉林以情境为核心概念和范畴来展开教育教学,通过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路径走向真善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的有机结合,打破了简单划一的传统教育模式;把生动活泼的乐学形式和扎实深刻的基本训练辩证统一起来;把教师的新鲜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有机的熔为一炉,力图创造中国特色小学教学新体系。

有专家指出:“李吉林老师确实在那里做一种研究,而这种研究,跟我们学院里面的研究,有不同的发现。我们学院出来的人,要真正向实际工作者好好学习,改变一下我们的研究方式。”我们确实要反思一下教育科学的研究模式问题。

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跟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的发展规律。专家认为,创造情境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李吉林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三、情境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有专家指出:“这个研讨会能够吸引这么多专家、学者和同行来参加,就说明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思想的价值。”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在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影响了语文及其他各科教学的改进,而且影响到教育观念的深化、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与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

李老师所走的一条从课堂教学改革到严肃持续性的实验研究,再到形成思想理论体系的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探索的历史缩影,是我国教育普遍地鼓励中小学老师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的详尽记录。有专家指出:“李吉林老师的成就,不仅对当前有指导意义,而且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揭示了规律。”她成为教育创新旗帜的因素主要是:有前瞻性的思考,有开阔的学术襟怀,有教育智慧,对儿童和教育有炽热的爱。

在李老师身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高度统一,这样就使得她在教学中产生科研的动力和产生科研的课题。科研的成果又比较快地转化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提升。李吉林教育思想给我们开拓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作为教育实践当中成长的教师,她没有停留在直觉的把握和经验层面,而是基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她做了理性的思考。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离课堂很近,离老师很近,容易借鉴,容易推广。“李吉林老师对于中国教育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她让千千万万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从中受益!”

有专家认为,情境教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从开发全脑功能的角度,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含义;其人文意义在于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不是将学生看成是单纯的知识容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致力于培育具有美好心灵的活生生的人;其学术意义在于倡导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其道德意义在于树立了教育事业的光辉榜样。

李吉林老师是本土研究的典型,她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开展教学与研究,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提高师资质量,在职研究是一条既经济又可行的途径;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教师应当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离开了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吉林老师正是长期扎根实践沃土,默默耕耘,不断地把自己和同事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上升到理论上来概括和解释,获得了真切的教育体验、真诚的教育感悟、真挚的教育情怀,才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情境教育流派。

有专家认为:“李吉林老师把语文教活了,把孩子教活了,把整个教育过程搞活了。”“李吉林老师用了五十年在教改方面进行探索,她生出了很多的智慧,得到了很多的真知,有八卷《文集》作证。”她的研究工作,不做抽象概念的推演,不刻意追求逻辑化的表达,也不盲目求取精细的实验及数据。

这是一种充满了深刻内涵的富有美感和有教师个性特征的行动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是真正属于教师的研究,她的研究也是真正适合于教师的研究。

专家认为,李吉林老师在教改实践当中有勇敢的探索和创新,在教育科学方面有丰硕的成果,在教育理论方面有富有鲜明特色的建树,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希望更多一些人像李吉林老师这样来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

大家认为,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力求将对课堂教学的长期深入探索和经验积累与高于课堂实践的理论和策略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教育学术研究中学与术的分离这一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其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李老师的实践和研究不仅具有中国的本土意义,也具有国际性、世界性的价值。

四、教育家的成功之路──李吉林的启示

有专家指出:今天号称教育家的人不少,而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又太少,但李吉林是真正无愧于教育家称号的人。李吉林从事情境教学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

更为宝贵的是李吉林所体现的教育家的人格风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范围内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李老师影响了一大批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李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了一种特别的爱。

她没有上大学,这不是一件坏事。她有一句话,小学就是她的大学。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的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从《李吉林文集》能看出一种境界,境界决定了她的发展。

有专家指出,李吉林成功的原因:一是她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二是她有不断学习、永远进取的精神;三是她有爱孩子、爱事业、爱祖国、爱人民的一片深情。有专家指出,李吉林是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一个典范。“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有丰富教育思想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学改革家。看到由人教社出版的《李吉林文集》,洋洋三百万言的八卷本,更感到这个认识的成立。”

还有专家认为,李吉林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一个教育家,给我们的启示有:我们的时代需要教育家;我们的时代能够造就教育家;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自己的教育家。我们既不要妄自尊大,把教育家泛化,也不要把他神秘化,妄自菲薄,看成高不可攀。

教育家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从书斋里走出来的,必须深深地扎根于教育实践,刻苦学习教育理论,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理论创新,走教、学、研三结合之路。“我们要隆重推出和宣传本土的教育家,充分发挥教育家在教育改革中的榜样和引领作用。中国应该培养出更多像李吉林那样的教育家。”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这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有的专家认为,除了要有崇高理想、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和对儿童的大爱,还要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体系,原创性地回答教育的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要能对同时代人的教育行为起到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作用。李吉林的实践与研究恰恰体现了这些精神或要义。

专家认为,李吉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杰出教育家的榜样,她不是“靠教育而生存,而是为教育而生存”。有人提出教育家应具备五条:有崇高理想;知识广博,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具有达到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有教育智慧和教育敏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在自己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自身教育实践,培养出一批批人才,而且带动了同行,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人品高尚,人格完善,具有激情和热情。

教育是一种崇高和神圣的事业,过于功利和浮躁将损害教育的形象。李吉林弘扬的是一种教育的人文精神,一种探索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有人提出成为教育家的六个前提条件: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特别是热爱差生;善于学习;善思善悟,做一个思想者;植根传统,融会中西;结交高人,拓宽视野;勇于创造,坚持写作。一个教育家要善于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一个懒汉是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劳动。

大家认为,李吉林“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新课程有许多思想、精神就是从情境教育中吸纳过来的。她敢于走创新之路,敢于补研究之“白”,敢于领风气之先,为理论和实践工作树立了一面教育创新的旗帜。有专家认为,李吉林堪称学术界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典范,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和学生的楷模;她以勤奋劳动为荣,长期坚持奋斗在小学教育的第一线;她以诚实守信为荣,严谨治学,积极探索,真正做到了踏踏实实教书、扎扎实实治学。

她的风范,对当前教育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学风浮夸、学术不端极具教育意义。我国教师教育应把李吉林教育思想引进来。

五、《李吉林文集》的个性特征及出版本书的意义

有专家认为,一个小学教师能够写出这样的一部书,确实难能可贵。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套《文集》是我们祖国百花园中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半个世纪心血的结晶,是李吉林老师忠实、辛勤、创造性的劳动的记录,是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教师成长为儿童教育家的写照,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家认为,李吉林老师对孩子的真情深爱跃然纸上,贯穿在八卷本《文集》的字里行间;较之那些专业理论工作者的宏篇大论,李吉林老师的《文集》则是以情见长,处处灵动着人民教师无私的爱心和为每个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无限情意。

有位专家说:“《文集》体现了作者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所以我看后非常感动;我觉得《文集》为我们树立的杰出人民教师、优秀教育家的榜样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有位专家说:“我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不来参会,但是对李吉林老师的精神,特别是看了她的《文集》以后,我觉得自己很受感动。

一个人,28年始终不渝地盯着一个问题,去研究、去探索、去解答,这种精神还是很稀有的,特别是在今天这种很浮躁的风气底下,甚至是很难得,所以凭这一点,我真的是有一种内心的冲动来参加这个会。”

还有专家指出:“《文集》的文风非常值得肯定和提倡,她的理论文章你看了以后,真的是行云流水,那么美,没有一点深奥的、晦涩的名词术语,娓娓道来,内容很实在,语言很平实;还有一些深含哲理的警句,既有理论色彩,又有文人的文采,使人感觉内容充分的美,平和的美,深刻的美,哲理的美。所以她的文章也写的如诗如画,让人爱不释手;文如其人,正是她和教师学生心心相印、诚挚交心的人格、人品的体现。”

李吉林老师所有研究的课题和文章,都是从学校教育实际中的问题出发的,因此,她洋洋洒洒约三百万言的《文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的确确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文集》的出版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积累的价值,而且对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家们认为,编辑出版《李吉林文集》,是落实、体现中央和教育部关于“造就、宣传教育家”指示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文集》的出版将把李吉林老师鲜活的经验和睿智的思想,把李吉林老师对儿童的殷殷之爱,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拳拳之情,宣传出去,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广大教师像李吉林老师一样争取成为一代名师,成为当代教育专家,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专家说:“我觉得《文集》的出版是我国教育界的盛事、大事、喜事。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原创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出现和成熟,也标志着一批我国当代教育家的涌现。长期以来,我们介绍宣传外国的教育家,把他们的学术思想推广、宣传、引用,总说没有出现我们自己的教育家。今天我们终于看到我们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教育家,看到了她的教育思想体系,看到了反映她的教育思想的八卷本《李吉林文集》。”

总之,这套《文集》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一位小学教育的耕耘者孜孜不倦、艰辛探索的历程,全面反映和展现了她的先进教育事迹、敬业精神和情境教育理论;《文集》的出版为学习和研究李吉林老师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情境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为学习和研究李吉林老师献身基础教育事业的精神,并为建立科研型、学术型教师队伍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顾明远为《文集》题词:“教育的诗篇,心灵的结晶。”这个教育的诗篇是用五十年的生命谱写的诗篇,心灵的结晶是五十年呕心沥血所形成的结晶。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和发展李吉林教育思想。李吉林老师为广大中小学老师,为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树立了卓越榜样,昭示了可行的道路。我们期待着一大批像李吉林老师这样的教育家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