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实录 李吉林《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2017-1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文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文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

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

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

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

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

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

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

教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

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

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

“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

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

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

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

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

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

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

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

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句。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

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画。(出示抄好第三小节课文的小黑板,一个学生上讲台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       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这两个词我不懂。

      师: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

香山上的红叶很多,很有名。红叶就是枫树叶。       师:(把学生画出的词念一遍)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我来南宁的时候,看到南宁也有山。

南宁的山是连绵起伏的(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画一挺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生:(齐)拔地而起。

      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连。

      〔教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鲜明的词的形象,进而理解抽象的词。〕       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师:(指老人山)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着远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师: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着。       师: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生:等我们骑上去。

      师:对。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饮水。

      师:对。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

      师:(示词卡)“万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样子很多。

      师:就是说变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师:(板书:奇)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

是说样子很多。       生:很少见的。       师:对了。

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师: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生:叫奇峰罗列。

      师:“罗”是什么意思?       生:散开的。

      师:对。“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生齐念)       师: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师: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生:危险。

      师:你们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个注释(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生:用第三个。

      〔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分析字在词中的作用,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义项,这是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好方法。〕       师:对。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师: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生:怪石嶙峋。

      师:(出示词卡)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生:(念课文)       师:这句写桂林的山险。

这个“险”是危险吗?       生:是说山陡。

      师:山陡,不易通过。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抽象概括,学生难于理解。

教师运用了描述、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认识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事物的词,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词素进行分析,化难为易,顺应了学生接受知识、理解词语的思路发展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深刻了。

〕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师:“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生:秀丽、秀美。

      师: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

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竹笋。

      师:色彩明丽就是颜色鲜明,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色彩明丽?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师:色彩明丽就是很美。

色彩明丽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       生:明丽。       师:丽才是美。

“明”呢?       生:鲜艳。       生:明快。       师:对了。

明快,色彩明快、美丽。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       师: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

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写在漓江水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几句话,也是衬托的话。

”教师简短的提示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两节课文结构相似,避免重复的讲解。〕       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

      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势很雄伟。       这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

      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

谁来念一下课文?       生:(念课文)       师: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还有——       生:还有迷蒙的云雾。

      师:(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

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生:不是。       师:画卷是长长的卷起来的画。

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生:连绵不断。       师: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蓝的江中行走。

      师: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师: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

船上的人在美丽的江中游览,好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       师: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现在不做,到作文课时再做。       这课学完了。这课开始就写了——(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

再写桂林的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写桂林的山水像连绵的画卷。现在请四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       〔开头讲文章的层次,讲完课文回过头来再理一遍,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

〕       生:(读课文)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

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

我们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从对桂林的山水的爱,引导到对祖国山水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丽。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利用形象,激发想象。

给“山水”一词找近义词,再组成各种形式的词组,而后让学生造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培养学生组合词语和变换句式的能力。

〕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一、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二、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

(出示小黑板)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薜法根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第二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

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

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师: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哪,它已经越过墙头。     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懂了“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生: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

生读。     生:老师,什么是屐齿?     生:我知道,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纹路吧,(抬起脚,演示给同学看。)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

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我知道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主人舍不得屐齿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舍不得我的屐齿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迹。     生:他们说得还不完整。应该解释为: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情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生: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

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生:没有遇到主人,吃了个闭门羹。

(学生大笑)     师:对,说得很形象,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的扫兴。     生: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生: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五、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生: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生: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生: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六、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

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生齐:愿意。     师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齐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它。

    生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师: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     生:我有个问题,我不知道“泗水”的意思。

    生:泗水是一条河。     生:为什么识得东风面,不是西风面或者南风面?     师:你很会动脑筋,学习贵在有疑。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觉得随便什么风都可以,诗人写了东风那么就东风了。     生:我不同意,古人写诗很讲究的,不会随随便便写。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都吹什么样的风吗?     生:冬天一般刮西北风,夏天时东南风较多。

    生:我明白了,作者写东风是因为春天,现在的季节刚好是春天,你们看刮的是东风,红旗往西面飘。     师:对,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非常好。

作者能准确抓住春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所感。解决了诗中的难点,谁把诗意给大家描绘一下。     生::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到泗水河畔观赏景物。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的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是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师:诗人所见,满目无限风光。

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诵读《春日》     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生回答: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黄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贺知章的《咏柳》     师: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生背诵。

    七、语文实践。     师: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