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幼青实话实说 王海滨携个人自传回家乡 直面黑幕称都实话实说
寒冷的周末,感觉上绿树成荫的南京体院比市区的温度要低不少,古老的中央体育场旁的击剑馆却不像外面的世界那么寒冷。江苏击剑队新任领队王伟新站在门口,迎接着自己的好友——中国男子花剑队主教练王海滨,二楼的花剑馆中,来自全省各地的小选手们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本名叫《剑之舞》的书。这是王海滨的自传,昨天,他带着这本充满记忆的自传回到了家乡南京。
感觉像回家?
体院接送的司机都是熟人
1986年9月,王海滨被选拔进入江苏击剑队,当时他是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教练储石生执教风格出了名的严厉。“储教练是特别自律的一个人,每天开着摩托车早早就来了,那时候我特别怕听到他的摩托车声,因为一听到就意味着要出早操了。”王海滨回忆说,当时的训练量大得出奇,“一个早晨负重500次,再徒手500次,教练在旁边一个个数着,差一个都不行。”
但正是那样的一段苦日子,给王海滨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作为运动员来说,碰到那样的好教练真是不容易,就看能不能顶住了。”
和教练一起存在王海滨脑海里的还有体院的样子,“从开车来接我的司机,到门口看大门的保安,这些都是原来的老面孔,这一下让我感觉是回家了。”
作为南京人,王海滨一直在操心着家乡的击剑运动发展,“江苏有最优秀的教练团队,有非常牛的队伍,击剑虽然在江苏是优势项目,但普及程度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羽毛球、乒乓球这些,以后怎么发展,作为圈内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书中揭黑幕?
只是为了还原当时的情况
谈及自己写书的初衷,王海滨表示这是记录自己的一种方式,“说实话,我们太年轻了,谈不上什么自转。以往在奥运会完了之后都会做总结,但一般性的总结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是技术层面的,我的经历比较特殊,作为运动员参加过四届奥运会,作为教练也带队打过奥运会,想把这些记录下来。”
在《剑之舞》中,王海滨还谈到了伦敦奥运会时黄良财的落选,也回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自己无缘决赛的遗憾,在很多人看来,《剑之舞》揭露了不少中国击剑的“黑幕”。说到这个问题,王海滨很坦然,“有些所谓的内幕吧,但只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很神秘,所以我想把它推向大众。
反思一下走过的路,其实可以不写,20年后再写,但我怕自己忘了。”王海滨表示,这些内幕不是最重要的,“既然要把走过的路说出来,这就是其中的某一个点,并不能说是重点,我们还是要向前看。”
王海滨认为,他只是个记录者,只是为了还原当时事件的真实性,“这本书的这些内容出来能解决什么问题?并没有,我只是在还原当时的情况。后面的事情也只是想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让大家更了解它。”
南京有潜力?
希望很快会有击剑俱乐部
南京体院的击剑馆中至今挂着王海滨的大幅照片。作为江苏击剑的名人,王海滨此次回南京签售自传,吸引了众多小队员慕名而来。队伍排到了击剑馆的门口,王海滨拿着笔,为每个人认认真真地签着名。
有个小姑娘签完了《剑之舞》和海报,让王海滨在自己的胳膊上也签了一个,“能给我签在胳膊上吗?我就可以带着你的名字打比赛了。”王海滨笑了起来,满足了对方的要求,但小姑娘好像还是不满足,“再给我在脸上签一个吧!”王海滨摇摇头,“不行,这个签字笔写在脸上,万一洗不掉怎么办呢?”王海滨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回家的感觉就是不同,觉得所有人都特别热情,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王海滨希望南京也很快会有自己的击剑俱乐部,“北京的击剑俱乐部快30家了,业余击剑比赛有上千人参加,走到击剑馆,我都能被震撼到,但江苏还仅仅是竞技方面不错。南京有这种潜力,文化氛围不缺,人文环境不缺,还是需要业内人士的策划推广,让大家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