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故事 贝聿铭资料
先生:1917年出生于广东而成长于苏州,17岁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设计。31岁接受美国房地产巨商泽肯托夫的邀请,从事商业住房的设计,之后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先生从事建筑设计近40年,设计的建筑物遍布世界,主要作品有40多座,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办公大楼、钟楼,甚至摇滚音乐厅,其中22座获奖。代表作包括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约翰肯尼迪纪念图书馆以及巴黎卢浮宫。
拙政园、太平天国忠王府与狮子林,同在一条东北街上,之间相距不过百米。从2002年4月28日起,这条被绿阴覆盖的街道开始见证一段不平凡的故事。那一天,白发苍苍的贝聿铭先生一手扶腰,一手与街上的老居民们唠家常。贝聿铭说的苏州话,虽然带有上海口音,但还是让街坊邻居们倍感亲切。
贝聿铭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实地考察苏州博物馆新馆地址。新馆紧靠拙政园和忠王府,离贝氏宗祠狮子林也只有一箭之遥。这块面积约10750平方米的风水宝地,被贝先生称为“圣地”。苏州市文广局的陈嵘副局长回忆说,考察当天,贝聿铭这样说道:“你们给了我很大的挑战,我不会轻易做(项目)。但苏州是我的故乡,我接受这最后的挑战。”
苏州是贝聿铭的故乡。在狮子林,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贝氏祠堂,而民俗博物馆里,还完好保存着贝氏家族历代祠牌。贝聿铭的童年记忆中,狮子林分量不轻。当年,贝氏家族是苏沪名门,诞生了“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等名人。
贝聿铭出生后,在香港度过童年,10岁时全家迁往上海,从那时起,几乎每年寒暑假,贝聿铭都是回苏州过的。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直到去世时,一直住在苏州的西花桥巷,那儿离狮子林很近。狮子林当时是贝氏的家族产业,贝聿铭经常在里面嬉戏,玩耍。直到1935年他离开上海去美国求学,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
狮子林管理处园管科科长钱培兴还记得贝老首度回乡时的景象。1996年,80岁的贝聿铭应家乡政府的邀请回到苏州。对乡情的思念,使得贝聿铭冒雨赶到西花巷去拜访老宅和故人。此时,老宅已不再,只留给贝老无尽的回忆。
贝老80岁大寿当天,生日晚会安排在狮子林,晚会上,他接受苏州市政府的聘书,从此担任苏州城市建设高级顾问。是夜,贝聿铭徜徉在族叔公贝仁元修造的、现为世人公有的狮子林里,感慨世事沧桑巨变之余,挥笔写下七个字:“云林画本旧无双”。这位世界建筑界的巨子,那夜想必难寐。
2001年夏天,在中银大厦竣工酒会上,苏州市政府首次向贝聿铭提出设计苏博新馆的邀请,当时贝老并未表态。次年春节,陈嵘与市相关领导一起,奔赴美国贝氏公司游说,这一回,面对家乡父老的殷切期待,老人表示“要去看看”。
陈嵘印象深刻地告诉记者,在美国她切身感受了贝老的名望:在法国餐馆共进晚餐时,一位来自荷兰的年轻学生当场向贝老赠送自带的名贵红酒,并索取签名;参观贝老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时,一行人发现大理石墙上“贝聿铭”的名字,已因千万人的摩挲而变得闪闪发亮……
因此次拜访,贝聿铭对设计苏博新馆陡生兴趣。虽然他的小儿子、著名建筑师贝礼中,对新馆设计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但贝老严肃表示:“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因为他们的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寥寥数语,自信心与使命感溢于言表。
随后,贝聿铭要求有关部门向他提供各种资料,从苏州水文情况、历史掌故到拙政园、忠王府沿革,甚至包括了东北街上每一棵树木的位置。直到亲临现场考察后,于与有关部门正式签订协议,决心把此生最后一座作品留给故乡。
决心设计苏博新馆后,2002年5月,贝聿铭开始了新馆的概念性设计。4个月后,当苏州专家再次来到美国时,贝老自豪地拿出新馆图纸说:“你们看,哪儿是新馆,哪儿是旧馆?”当年冬天,贝聿铭带着夫人再次来到苏州博物馆实地考察。
苏州市文广局领导特地安排一出昆剧演出《游园惊梦》——贝家与昆曲渊源颇深,贝聿铭的堂叔贝晋眉,还教过“传”字辈,是一代昆曲大师。当晚的主要演员王芳回忆说,那天演出,地点就在忠王府古戏台,演出从下午开始,持续一个多小时。
当天天气很冷,贝老身穿深灰色西服,一直兴致勃勃。演出结束后,考虑到贝老夫妇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演员们要主动下台与贝老合影,但贝老坚决不同意,主动上台与演员们握手。或许是这场演出触动了贝聿铭的灵感,又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设计,贝老拿出了新馆设计方案。
作为第一代现代派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的学生,贝聿铭强调建筑功能与技术的使用,风格简洁大气。同时,他又特别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在每个设计前,他都要仔细研究建筑所处环境。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老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卢永毅点评说,它把19世纪的古典建筑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宏大的中庭空间组织布局,贝老将现代建筑刻画得如古典建筑般极具纪念性。
举世瞩目的巴黎卢浮宫扩建,也在贝老的妙手回春下,消除了世人的争议。贝老把卢浮宫地下打空,建成综合大型文化服务场所,联系城市交通干线,这成为新卢浮宫的一大特色。尊重历史但不模仿过去,表现时代却又超越当今,正是贝老建筑风格的魅力所在。
尽管所学为西方建筑,但贝聿铭绝不曾丢弃过东方文化。1994年,贝聿铭接受当时德国总理科尔邀请,设计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为这座德国举国关注的建筑,注入了东方的和谐理念,“把轻盈与博大、石质的外表和运动性的空间、自然与表现”独一无二地融为一体。
至于贝聿铭在国内的首座作品香山饭店,更是其东西结合风格的典范。北京香山饭店办公室主任郭成宪向记者回忆说,1979年,贝聿铭以城市总体设计顾问的身份回到国内,在北京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接见。贝聿铭讲述了他对北京总体设计的看法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贝聿铭先做一个样子让大家看看,于是,贝聿铭便选择了香山饭店作为示范。
香山饭店地址在西郊的一个旧皇家花园内,周围名山、公园等景区绵延十多里,贝聿铭非常欣赏这样的青山绿水,决定把江南园林的小巧、秀气与北方的粗犷融合起来注入到香山饭店设计中,大胆地使用了属于南方的亮丽色调,选用云南石林的石头作为用料。
由于贝聿铭只负责总体构思,并不能完全掌握具体操作,所以他多次往返于美国与北京,亲自去工地上和工人共同研究具体操作。
贝聿铭丝毫没有世界著名建筑师的架子,他把衣服扎在腰间上工地,为了建设的需要说跪就跪,说趴就趴,小到路面铺的鹅卵石,他也亲自趴在地上摆放整齐。这种精神感染了许多人。建成后的香山饭店融合了传统园林与古民居的元素,成为新时代北京的代表建筑之一。
正是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他的工作态度,令当年正在筹建新馆的苏州博物馆“心动不已”。